加里波利戰役為什麼被叫做絞肉機?

第一軍情

人們都認為著名的諾曼底登陸戰役才是絞肉機,所以拍了很多的影視劇,歌頌此戰的重要,卻不知道發生在一戰時期的加里波利戰役導致交戰雙方陣亡了13萬人,可媲美諾曼底登陸戰役。

加里波利戰役打響之前,時任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號召西方國家集結了大規模的海軍艦隊,打算一舉打下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爾。這支海軍包括11艘斬六而殲,1艘巡洋艦,16艘驅逐艦和7艘潛艇,一艘飛機運輸艦組成。當時協約國認為憑藉這些強大軍力就能一舉碾壓號稱歐洲病夫的土耳其軍隊,因為該國軍隊聲名狼藉,稍微一接觸,其政府就會馬上垮臺。而且在對敵情報方面也沒下功夫收集,非常的輕敵大意。

1915年4月25日加里波利戰役打響,協約國聯軍到達伊斯坦布爾門戶--達達尼爾海峽之後發現,憑藉堅船利炮要想奪取該海峽有點痴人說夢。因為這裡最寬處只有幾公里,而且密佈300多顆水雷,冒險突進的英法聯合艦隊損失慘重,英法三艘艦艇和一艘新型戰列巡洋艦先後遭到水雷攻擊沉入了大海。雖然遭受了重大損失,但沒有動搖協約國聯軍的決心。


第一軍情

講到能稱為“絞肉機”的戰爭,可能更多人還是第一個想到“凡爾登戰役”吧,畢竟“凡爾登絞肉機”在中學歷史書上都出現過。至於加里波利戰役,可能知名度是要小於凡爾登不少的。從各種戰後數據統計上也能很明顯的看出來。但是,不得不承認的就是,加里波利戰爭同樣是一場非常慘烈的戰爭。

不多說,下面這張著名的圖就是最好的佐證。

相信這張兩個子彈相撞的圖大家早已看過了。這個戰爭的傑作就是來自加里波利戰役。在這次戰役中,英軍的.303 British(7.7*56mm R)子彈(就是廣為人知的英77)攔腰撞進了土耳其軍隊的7.92*57mm毛瑟彈裡面。側面反映出了戰爭的慘烈,火力投射量之大。當然這更多的來自巧合。

作為一戰中最著名的戰役之一,同時也是當時最大的海上登陸作戰。論慘烈程度,數據上也能非常好的體現,協約國先後出動了50多萬人遠渡重洋來到了加里波利半島。對面的奧斯曼帝國同樣出動了大量兵力對抗。戰爭總共造成了14萬餘人陣亡,26萬餘人負傷。其中具體的數據是協約軍:44,072戰死,97,037負傷 ,奧斯曼帝國:86,692戰死,164,617負傷。協約軍中不乏一大批撤退前凍死的......


老船舶老飛機研究所

加利波利戰役發生於1915年的4月,由協約國發動旨在打通達達尼爾海峽的運輸線,同俄國建立聯繫。協約國最初的登陸部隊有5個師75000人,而防禦一方也是土耳其軍隊的84000人。

這次登陸作戰雙方都損失慘重,究其原因便是進攻一方沒有堅固的野戰工事,尤其在初期的登陸作戰中損失慘重。而防禦一方雖然擁有較為堅固的防禦工事,可是在一系列的反擊中,遭到海峽中協約國的戰列艦的猛烈轟擊,同樣遭到了慘重的損失。



協約國利用一艘巨大的運煤船“克雷德河”號滿載登陸部隊直接衝上海灘,然後登陸部隊從船的兩側出口乘小船衝出,發起進攻。可惜在實際作戰中,“克雷德河”號擱淺後,後方的小艇在土耳其猛烈的火力打擊下紛紛沉沒,導致運輸船中的士兵無法及時離開船隻,一直暴露於土耳其軍隊的火力之下,死傷之慘,附近海水都被鮮血染紅!

而土耳其軍隊在在一次大規模反擊中,土耳其士兵全員上刺刀衝鋒肉搏,在衝鋒的途中,一枚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戰列艦的15英寸口徑的主炮彈直接落在土耳其軍隊的衝鋒隊列中,蹦開的24000枚碎片直接讓這支軍隊全軍覆沒,無一生還。



相比於西線作戰雙方都建有堅固完備的戰壕工事來抵禦威力巨大的火炮轟擊,加利波利戰役中正是由於在初期都缺乏堅固完備的戰壕而導致在火炮和機槍的密集火力打擊下,傷亡慘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