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你可以懶惰一些,孩子的作業,為什麼一定要強調輔導?

家長談到孩子的學習,最多的話題中,有輔導孩子的作業,有上補習班,有為學生的作業而煩惱……聽多了,有時就想一個問題:家長為什麼一定為孩子的作業操這麼多心?

我的看法是,家長不過多管孩子的作業,讓孩子自己為他的作業負責。這樣,可能效果更好。為什麼要這麼說?

家長,你可以懶惰一些,孩子的作業,為什麼一定要強調輔導?

作業是學生的工作,是分內的事情。回到常識上來,一個人分內的事情,別人不斷關心,最終會變成誰的事情?是不是必然成為那些關心的人的事情?是不是讓責任人變得越來越被動,越來越粗心,越來越覺得這些事可以跟自己沒有關係?家長和孩子,也是這樣的。

家長要管,但頂多管個結果就夠了。孩子做完作業,你花幾秒掃一眼,籤個字,這就完事了。怎麼掃?看做完了沒有,看態度是不是認真,而不是看做對了沒有,這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也是學校老師的事情,壓根跟家長沒有半毛錢關係。

家長,你可以懶惰一些,孩子的作業,為什麼一定要強調輔導?

這真不是在空談道理,我自己就是這麼實踐的。孩子在小學二年級前,媽媽手把手教,經常生氣,後來到了三年級,媽媽讓我來管。我就跟孩子約定,你把作業做完,要認真,我只檢查結果,有問題還是你自己解決,老師找你麻煩你活該,回家了不要挨批。後來,孩子就慢慢養成了獨自完成作業,口頭告訴我做題的情況。現在媽媽回憶孩子中小學時常常驕傲地說:“我們孩子沒費多大事!”我想說,雖然我們沒怎麼費事,但費心了呀。

費什麼心?講原則,講方法,各盡其責,才可能有好的效果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