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註定只是短暫的輝煌。輝煌過後,照樣煙消雲散

友情提示:全文約3390字,閱讀需要7分鐘。

眼下,直播帶貨正如火如荼。我認識的某老闆,企業經營失敗,原本計劃開展新項目,但是經不住直播帶貨的火熱誘惑,開始直播賣產品,但是我對他的這種做法並不看好。我不但不看好他的直播賣貨,也不大看好直播帶貨這個行業。

直播帶貨,註定只是短暫的輝煌。輝煌過後,照樣煙消雲散

直播帶貨,會得到怎樣的發展?


直播帶貨怎麼會火起來?

從2017年到2018年,李佳琦和薇婭等人在淘寶平臺直播帶貨上的火熱,對直播帶貨行業形成了強有力的推動力。

顯而易見,直播帶貨是一種消費新場景,也正處於夏天般的火熱之中。在這個新場景中,參與的人群大致可分為五類:

頭部網紅主播李佳琦、於子蛟等人如同直播帶貨的行業領袖級人物,其作為個人品牌的帶貨作用力非同凡響;而頂著明星光環的李湘、柳巖、謝霆鋒、郭富城、王祖藍等人,則是以其個人的知名度為直播帶貨背書並傳播影響力的;第三類入場的知名人士,則是如羅永浩、梁建章等熟悉企業經營、具有一定行業影響力的企業家們;第四類直播帶貨的則是有一定粉絲的中部網紅;第五類則是企業裡的員工。

目前,淘寶、快手、抖音已經成為三大直播帶貨平臺。其他如陌陌、知乎、京東、拼多多、蘑菇街、洋碼頭、小紅書、網易考拉等等也已經入局直播帶貨。看起來直播帶貨行業形勢一片大好。

直播帶貨之所以會火起來,在我看來是因為它提供了一種銷售新形式,構建了一個新場景,為消費者的購買提供了一個新選擇,並帶給消費者更低的購買價格。消費者在溝通互動之中,可以獲得對品牌或產品更為直觀的印象。就日用品、快消品來說,直播帶貨當然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火爆的必然性。直播帶貨,帶給消費者以更低價格、更爽的購買體驗,但是,它也帶來對品牌的持久傷害。

直播帶貨,註定只是短暫的輝煌。輝煌過後,照樣煙消雲散

大家一哄而上的直播帶貨好在何處?


直播帶貨對消費者好在哪裡?

直播帶貨對消費者帶來的好處在於如下八個方面,這恐怕也是直播帶貨之所以火起來的原因吧。

01 更直觀的印象:由於直播者和消費者可以實現面對面的溝通,因而讓消費者產生更直觀的購買印象。感到更親切,更自然,如同名人變導購的感覺。

02 看到的產品和體驗感融合:直播帶貨過程中會演示產品的使用,給消費者帶來一目瞭然的產品體驗感。消費者會連帶著想自己使用會怎麼樣,從而形成體驗感的連通。

03 產品價格更低:直播帶貨的產品,價格往往都比較低。否則如果轉化率太低了,商家就失去了直播帶貨的價值了,這對消費者構成一定的吸引力。

04 知名人士推薦,有光環效應帶來的品牌或產品背書: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名人推介產品,向消費者示好,令消費者感到親切、愜意和心動,反正都是買,在這裡買一個還有個吹噓的由頭,為什麼不買呢?

直播帶貨,註定只是短暫的輝煌。輝煌過後,照樣煙消雲散

火起來快,消解下來也會快的。


05 產品看起來更實在,如同可以觸摸到:由於視頻呈現,直播帶貨的產品看起來更實在,更耐看,似乎觸手可及,給消費者帶來較為強烈的可觸感。

06 給消費者感覺商家在實施促銷:直播帶貨受限於時間和目標,所以必然有促銷性質。否則消費者可選擇性那麼多,為什麼要在你這裡買呢?這種顯而易見的促銷感,令消費者感到機會難得,要想佔便宜,就在此時此刻(呵呵……)!

07 有人為你詳細講解展示,帶來的畫面感很強烈:消費者在平臺上自行選購商品時,缺乏這種熱鬧的場景感、畫面感和體驗滿足感,現在好像有人專門為自己服務一樣,這種感覺還是蠻爽的。

08 快捷高效:你發出信息和要求,直播就會立即回覆,諮詢和購買快捷而高效。加上我上面所說的7個小小的好處,那為什麼不買呢?

直播帶貨,註定只是短暫的輝煌。輝煌過後,照樣煙消雲散

與產品共舞,空間有多大?


直播帶貨的侷限性在什麼地方?

直播帶貨雖然眼下火熱甚至發燙,但是,其侷限性非常明顯:

第一,直播帶貨的產品侷限性很大

每個平臺的優勢品類不同,直播帶貨的優勢展現也不同;不同的產品由於其價格和複雜程度的不同,也帶來產品直播帶貨難度的差異。目前看,適合直播帶貨銷售的,主要是日用品、化妝品、農產品和服裝等單位價值相對較低的產品。

比如,淘寶的優勢品類是服飾和美妝類產品;京東的優勢品類則是家電數碼產品。不同的平臺,對直播帶貨的能力形成,當然是有深刻影響的。而那些單位售價超過500元以上的產品,直播帶貨的難度就比較大了。

直播帶貨,註定只是短暫的輝煌。輝煌過後,照樣煙消雲散

直播帶貨,還能走多遠呢?


第二,促銷折扣,對品牌造成實質損害

直播帶貨賣得快而多,主要靠的是同等產品,價格折扣低。如果是小品牌或者不以品牌為核心訴求點的產品,通過這種方式大量出貨,對於廠家是很有用處的。但是對品牌廠家或品牌商家來說,促銷折扣越猛烈,對品牌造成的實質損害就會越大。等到沒有折扣的時候,這些品牌商家會發現產品賣不動了。而如果繼續通過直播帶貨形式出貨,那利潤不但太低了,而且品牌就成為折扣類品牌的代名詞了。

所以,品牌廠家和品牌商家,面對直播帶貨,還是需要慎重。對直播帶貨的侷限性,應該有深入、清醒的認識才是。

直播帶貨,註定只是短暫的輝煌。輝煌過後,照樣煙消雲散

適合企業的直播人,並不好找


第三,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正因為直播帶貨受到平臺、直播人、產品、品牌和使用場景等多方面的影響,所以就算廠家有好產品,也不太容易找到合適的直播人。

有很多商家,是哪個平臺我就不說了,投入不菲,而通過直播帶貨形成的銷售額,卻低的可憐,讓商家賠得一塌糊塗。好產品是很多的。這正如千里馬。但是伯樂不常有,因為伯樂需要適合企業的需求,適合企業的付出能力,還要適合競爭局面。投入多了,可能見效,也可能不見效;投入少了,當然壓根就難以起到相應作用。我們不能只看到頭部或個別的直播帶貨怎麼瘋狂和熱火朝天,而應該從全局判斷評估這個事兒。

直播帶貨,註定只是短暫的輝煌。輝煌過後,照樣煙消雲散

第四,直播帶貨這個風口,還不太規範

相信大家都知道李佳琦在直播帶貨過程中的兩次懟人事件,位居頭部的直播帶貨品牌尚且表現如此,那其他的普通直播帶貨者的表現就更是可想而知了。更有些廠家,通過正常渠道銷售不出去他們的低質產品,就找到直播帶貨者,把這類產品以低價形式快速銷售出去。自己變現了,但是對消費者則造成實質性損害。

從直播帶貨開始興起,其中的產品質量問題、售後問題、虛假宣傳問題就層出不窮。無論是名人還是稍有人氣的直播帶貨者,都出現過銷售不過關產品的現象。行業不規範,帶貨人素質和其名聲所產生的落差,既影響了消費者的消費體驗和消費權益,也損害了廣大商戶的利益。雖然出問題的是少數,但是對行業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卻很大。

直播帶貨,註定只是短暫的輝煌。輝煌過後,照樣煙消雲散

直播帶貨,影響力才是帶貨能力


第五,行業尚未成熟,但是已經出現諸多弊端

直播帶貨行業被很多人吹捧為新的風口。但是這個風口還沒有徹底成熟起來,就已經因為各種弊端和侷限性的存在而顯得更像一個坑口。

有些品牌營銷人認為,直播帶貨,不過是電視購物的一種互聯網翻版。想想看,電視購物曾經何其火爆啊!18年前,我的一個朋友在位於內地的地級市電視臺做電視購物,每年居然也能賺20多萬元。但是好景不長啊,過了還不到三年,就賣不動了,徹底消停了。直播帶貨,請了個形象稍好的網紅或名人,和之前的差別是有的,表現方式也是有的。但是侷限性如此大,適應的產品類別又如此少,競爭卻如此激烈。更何況發展不規範,各類弊端叢生,與處於火熱期的電視購物非常相似。只擔心熱鬧過後,照舊是一地雞毛。所以品牌商面對直播帶貨,還是需要技巧性操作,切不可因為直播帶貨而把品牌帶到溝裡去。

直播帶貨,註定只是短暫的輝煌。輝煌過後,照樣煙消雲散

未來的路,是不是還好走?


直播帶貨還能走多遠呢?

中國式創業的特色就在於,一旦看到了所謂風口,大家總是會一窩蜂地一哄而上。那麼,直播帶貨業未來會如何呢?它能走多遠呢?

在我看來,直播帶貨肯定會長期存在,但是,其發展的火爆期,也就是從現在開始的三年到五年而已。由於直播帶貨方式對產品類別嚴重的適應侷限性,導致直播帶貨業的發展必然侷限在相應的有限的行業之中,並在此間展開更為激烈的競爭。

直播帶貨長期存在的理由,是因為現在是講究視覺效果、視覺形象、視覺傳播的時代,是視頻交流大大便利的時代,是顏值力經濟大行其道的時代,也是買賣雙方交互性強大的時代。

站在品牌營銷角度看,直播帶貨適應的產品類別主要是低價類產品、消費頻率高的產品。對那些想打造流量入口的品牌來說,通過直播帶貨,只是提供了一個類似於衝擊市場入口的手段而已。

放眼未來,“電商+直播”當然會成為連接人、貨、場的重要模式,集結“內容+平臺+渠道+終端+服務”的直播帶貨行業,當然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但是有生命力不代表它就是未來品牌營銷的方向,不代表它就是未來品牌營銷的重心。畢竟,直播帶貨,從更廣義的角度看,更像是中間商的一種銷售行為。它和代理商、經銷商的銷售行為並沒有本質差異,只是換了手段和呈現方式,而且還會因為其侷限性和弊端而帶給品牌以突出的傷害。(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