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即位時,大臣準備了四個年號,為何他最終選定“崇禎”

眾所周知,一般新皇帝即位,就要重新選定年號。年號主要是為了方便紀年,但皇帝一般在選擇的時候,也會考慮該年號是否吉利。畢竟古代人迷信,皇帝也希望選個吉祥的年號,討個好彩頭,保佑自己的統治可以長遠。

在新帝即位之前,禮部就要開始準備新的年號。通常都會擬定多個,最終由皇帝親自挑選一個,選定以後,次年就會開始使用新年號了。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的年號,“崇禎”。

明熹宗朱由校的三個兒子都早夭,所以他去世時,沒有兒子可以繼承皇位。當時魏忠賢和客氏把持朝政,他們找了一位懷孕的宮女,聲稱該宮女懷的是龍嗣,想讓明熹宗立其為皇太子。

朱由檢即位時,大臣準備了四個年號,為何他最終選定“崇禎”

皇后張嫣深知二人陰謀,便極力阻止此事,並請求明熹宗立弟弟信王朱由檢為“皇太弟”。好在明熹宗在臨終之際,聽了張皇后的建議,於是就這樣,朱由檢成為明朝下一任統治者。

按照規矩,在朱由檢登基之前,禮部就要開始準備新的年號。當他正式即位時,禮部大臣已經準備好四個年號,只待朱由檢親自選定最終的年號。

當時禮部擬定的四個年號,分別是“乾聖”、“興福”、“鹹嘉”、“崇禎”,那麼為何朱由檢最終選定“崇禎”,作為自己的年號呢?我們一個個來看。

朱由檢即位時,大臣準備了四個年號,為何他最終選定“崇禎”

第一個年號“乾聖”,當朱由檢看到它的時候,就覺得自己可能配不上,為什麼呢?因為“乾”代表上天,“聖”指的是神靈,朱由檢覺得這個年號太過“高大上”,怕自己承擔不起,所以就否決了。

第二個年號“興福”,這個看起來不如“乾聖”高端大氣上檔次,但它寓意著“中興降福”,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當時明朝面臨著內憂外患,急需一箇中興之主來重振國山。可朱由檢認為自己能力還不夠,可能擔不上中興之主的責任,所以也沒有采納。

第三個年號“鹹嘉”,這個年號稍微平淡一點,朱由檢也可以承擔得起了,可是他仍然一眼就否決了,為什麼呢?因為在他看來,“鹹”字的右邊是“戈”,如今明朝已經面臨內憂外患,如果還要加上一個“戈”,那什麼時候戰爭才能平息。顯而易見,這個年號彩頭不好,所以朱由檢並不會選用。

朱由檢即位時,大臣準備了四個年號,為何他最終選定“崇禎”

第四個年號“崇禎”,這就是朱由檢最後選定的一個。“崇”是高大的意思,“禎”有著吉祥的意思。前面說了,皇帝選年號,一般會討個好彩頭,既然“崇禎”有吉祥之意,自然就深得朱由檢之心。

另外,朱由檢接手的明朝江山,已然是個爛攤子,雖然這是個燙手山芋,但朱由檢仍然想要重振明朝河山。他認為“崇禎”諧音“重振”,表示他有著重振大明王朝的志向,加上有著吉祥的寓意,因此他認為“崇禎”作為年號最合適。

就這樣,“崇禎”便成為朱由檢統治時期的年號,然而,“崇禎”也成為明朝最後一個年號。朱由檢沒有想到,這個年號不僅沒有帶來吉祥,反而“崇”古同“終”,所以“崇禎”代表著終止吉祥,最後明朝也在這裡終止。

朱由檢即位時,大臣準備了四個年號,為何他最終選定“崇禎”

當然,一個年號並不能決定國家的存亡,就算朱由檢選定的是其他三個,也避免不了明朝滅亡的事實。只能說朱由檢想借“崇禎”的寓意,來重振大明王朝的志向是好的,但最終能不能實現,還要靠各方面的因素來決定。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滅亡後,朝鮮還堅持使用了崇禎年號很多年。

(參考文獻《明史》《崇禎曆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