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精圖治亡國君——崇禎

勵精圖治亡國君——崇禎

當時網絡上曾經有過這樣一個關於崇禎皇帝說法,便是在李自成兵逼北京之時,崇禎向吳三桂的老爹吳襄詢問調吳三桂入京的事情,吳襄說需要軍餉,乃至安頓關外近六百萬生靈(這個是《綏寇紀略·補遺上》之中記載,且不去管為何要安頓其他人口)的費用,共計需要百萬,崇禎說國庫只有七萬兩了,砸鍋賣鐵還能湊個二三十萬,於是崇禎下令籌餉,將目光轉向了朝中大臣及勳貴。

在此也不再去多說,籌餉失敗,最終吳三桂也未入京守城。於是李自成進京,崇禎自殺,然後李自成在北京城收羅了無數珍寶,更有人說李自成的軍隊在大內蒐羅出了3700萬兩白銀(一說是9000多萬兩),於是立刻有大量的人來攻擊崇禎,說他是守財奴,自己國家都要亡了還不肯動用自己私房錢。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勵精圖治亡國君——崇禎

個人認為不是,首先史料都有記載,比如談遷在《國榷》之中有記載:“所掠輸共七千萬。大約勳戚、宦寺十之三,百官、商賈十之二。先帝減膳撤懸,布衣蔬食,銅錫器具盡歸軍輸,城破之日,內帑無數萬金。賊淫掠既富,揚言皆得之大內,識者恨之”。意思是李自成掠奪了共7000萬,勳貴和宦官各佔十分之三,官員和商人各佔十分之二,崇禎自己節衣縮食,全部都用在軍備上了,賊人破城之後掠奪了無數財富,都對外說是從大內獲得的,知道實情的人都十分痛恨。

毛奇齡《後鑑錄》:“進拷索銀七千萬兩,侯家十三,閹人十四,官十二,估商十一。餘宮中內帑金銀器具以及鼎耳門環鈿絲裝嵌,剔剝殆遍,不及十萬。賊聲言得自內帑,惡拷索名也。鑄錢不成,鑄金璽又不成。熔金餅,每餅千兩,竅其中,貫以鐵絙,凡數萬餅。”宮中金銀器具乃至門環金絲全都剝下來熔鑄都沒有十萬。

如此記載其實不在少數,李自成確實在北京城收羅了七千萬兩白銀無疑,當然記載的人是文人,所以記載對於官員更多掩護,實際上收羅的財富來源主要是何人不是完全準確,但是無論哪種說法,崇禎乃至大內金銀之數都未超過十萬。

網上給崇禎潑“內帑”髒水的不外乎人云亦云,或是看書看了一半,只是看了句“賊人揚言皆得之大內”,便如獲至寶,不由分說就與他人擺龍門。崇禎確實艱辛刻苦,且節儉之極,但也有許多無奈,正如上述所言,堂堂大內竟搜不出十萬之資,可嘆。

勵精圖治亡國君——崇禎

如此為何明王朝還是在崇禎手中滅亡了?反而他那整日做木匠活兒的哥哥天啟坐的位置一直穩當,後金在天啟年間也一直難有大的進展。然後眾人又想起了一個人來,便是被崇禎殺了的“九千歲”魏忠賢,比如經常有人說熊廷弼受到魏忠賢的重用,拜託要吹魏忠賢也要拿些靠譜的資料,熊廷弼本身就跟東林黨走的很近,最後還是在天啟五年被魏忠賢弄死,落了個傳首九邊的下場。

勵精圖治亡國君——崇禎

也有人拿天啟年間與崇禎年之間的國稅收入數據做對比,說明魏忠賢非常有能力,這個就不再多言,若說要對比,其實萬曆到天啟年間的稅收收入其實差距不大,這個證明不了魏公公的能力(這個以後有機會我再寫一片魏公公的文章)。

而崇禎朝為何收入暴跌,乃至窮死了國家,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崇禎取消了工商稅,所以導致收入下降,收入下降還要用兵,只能將稅攤到農民頭上,農民過不下去了就造反,越造反就越用兵,越用兵就越缺錢,然後就加稅,最後惡性循環,流匪更是絞殺不盡,諸位看看崇禎的歷史是不是如此。

最後崇禎煤山自縊,說了話裡有一句:朕非亡國之君,汝皆亡國之臣。

個人認為這話是有些依據的,首先與上言所說一樣,崇禎跟百官要錢要不到,吳三桂無法進京守衛,而且李自成在進軍一路上都基本是兵不血刃,從居庸關一路到皇宮基本都是有人給他開門的,在居庸關太監杜之軼總兵唐通不戰而降,出了固關之後,真定投降,接著保定也投降,到了北京城前,炮轟城門半日,曹化淳這死太監打開城門,到了正陽門,兵部尚書張晉彥跳出來開門了。

所以崇禎說他們皆是亡國之臣這話是對的,但“朕非亡國之君”這話是否正確?個人認為還是有些值得商榷,雖然崇禎非常勤勉節儉,但他所做所為就真的是對的嗎?

我們從上面無數官員投降乃至開城門放李自成軍隊入關入城來看,可見這大明王朝的君與臣之間的關係已經是惡化到了極點,我們看一看崇禎的爺爺萬曆的國本之爭,每天都打大臣的屁股,那些人還屁顛屁顛地跑過來捱打,這關係也夠惡劣的了。但是崇禎可是動不動殺人的主,崇禎在位期間,死於他手下的高級官員共計有:輔臣1人、尚書4人、總督(督師)7人、巡撫11人,侍郎以下的官員則難以計數。所以在崇禎朝,當高官可不是美差,反而要時時刻刻擔心自己腦袋掉了。而且崇禎朝的政局之動盪也是極為罕見的,崇禎朝的17年中,崇禎一共任用過50位內閣大學士,六部和都察院的首長更換也同樣頻繁,走馬燈似的令人眼花繚亂:他共用過吏部尚書13人,戶部尚書8人,兵部尚書17人,刑部尚書16人,工部尚書13人,都察院左都御史132人。

勵精圖治亡國君——崇禎

內有民變,外有強敵,政局還如此動盪,國家怎能不滅。

所以,若說明的滅亡跟崇禎沒有關係這話可有些不公允,崇禎本人刻薄寡恩,輕信卻又多疑,對待百官如仇寇,對任何人都是不信任,且出刑往往重於責,致使國無明士,殺了魏忠賢沒錯卻又輕聽東林空言,取消商稅,做事又急功近利,得其信者立刻平步青雲,但若未達其意便動輒舉刀相向,其性反覆又自負,可惜了這麼一個皇帝。

曾有人將人分成四種,德才兼備是為聖人,德不配才是為小人,才不配德是為君子,德才皆無是為庸人。崇禎是君子,鬥不過那些小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