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僅17智鬥閹黨,勵精圖治,無奈性格讓他淪為亡國之君

縱觀華夏曆史,有霸業鴻圖的帝王,有昏庸無道的昏君,有守成而毫無作為的君王,然而像崇禎這般,有心強國,無奈落個亡國之君下場的實屬罕見。


年僅17智鬥閹黨,勵精圖治,無奈性格讓他淪為亡國之君


崇禎,是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天啟七年(1627)八月丁巳,崇禎即皇帝位。作為一個滿懷雄心壯志的君主,通過魏忠賢縊死,削魏忠賢黨馮銓、魏廣微籍,瓦解魏忠賢勢力,定逆案,又將明末閹黨“五虎”之首的崔呈秀下旨捉拿,崔呈秀隨後自殺,然而還是遭到了“鞭屍”的下場。


年僅17智鬥閹黨,勵精圖治,無奈性格讓他淪為亡國之君

兩次出手,整肅朝綱,崇禎既鞏固了自己的地位,又令朝廷上下法令開始慢慢恢復清明。這時的崇禎才年僅17歲,剛登基執政。

17歲的崇禎從一開始就開始施展自己的才華報復,無奈前幾任實在太過隨心所欲了。神宗萬曆皇帝30年不上朝,許多朝廷重臣直到告老還鄉都沒見到他;光宗一門心思在花道上,剛上位不到一個月就沒了;熹宗木工和瓦工手藝一流,無心朝政,所有大事小事全都丟給魏忠賢,這才有了後來的閹黨崛起。55年千瘡百孔的明朝就這麼交到了崇禎的手上。


年僅17智鬥閹黨,勵精圖治,無奈性格讓他淪為亡國之君

1629年,閹黨勢力瓦解之後,被壓抑許久的以東林黨為首文官集團開始不斷壯大,後金不斷崛起,時不時的騷擾邊境,苛政所引發的農名起義越演愈烈,崇禎處於三者的困擾之下,束手束腳,滿腔抱負卻又心有餘而力不足。


年僅17智鬥閹黨,勵精圖治,無奈性格讓他淪為亡國之君


時間線移到李自成率軍進攻,在李自成這,明朝應該是有了轉折點的。第一次李自成大軍挺進山西,崇禎與左中允李明睿協商南遷,遭到了陳演反對,揚言:“不殺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不殺李明睿,何以治天下!”隨後,李自成大軍攻下了居庸關和昌平,此時崇禎的果斷已經為時已晚,南遷計劃失敗。

第二次,李自成攻打到北京,主動要求和談,奈何文官個個義正言辭,聲稱要與國家社稷共存亡。絕望的崇禎,一路出逃,然而城門俱已關閉,最後無奈走上了煤山。

從1627年到1644年的悲劇,崇禎無疑是個非常複雜的歷史人物,各界對於他的看法也是褒貶不一。從君王社稷而言,17年裡勤勤勉勉,生活不追求奢華,沒有亂七八糟的興趣愛好,也沒有沉迷美色不顧朝政,在明朝歷任皇帝裡,崇禎絕對能算得上是一個認真負責的統治者,登基以來,他幾乎沒有睡過一天好覺,甚至被譽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位中國帝王」。

然而從個人而言,17歲的謀略讓崇禎過早的鋒芒畢露,內外的讚譽也讓他開始走上了極端。對於崇禎而言,最大的性格特徵是剛愎自用、獨斷多疑。他接受不了臣下對自己能力的懷疑,覺得自己可以輕易的掌握一切。正是這種性格,從早前的剷除魏忠賢等閹黨勢力,後期在文官壓力之下又重用宦官。中了後金的反間計,冤殺袁崇煥,自己除掉了最後的救命稻草。


年僅17智鬥閹黨,勵精圖治,無奈性格讓他淪為亡國之君

到此,崇禎結束了自己的統治,也結束了明朝的統治。死前的崇禎,“朕涼躬聖意,有傷天德,死去無顏見祖宗。故去面冠,以發覆面,任賊分割,無傷百姓一人!”,最後完成了君王死社稷的壯烈。

對於這樣的一個朝代,這樣的一個君王,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