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最有氣節的亡國之君!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明思宗朱由檢(1611-1644),生於立春日,父朱常洛,母劉氏。崇禎為朱常洛第五子。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勤勉,同時也是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 “無力迴天”這四個字,可以概括崇禎的一生。

崇禎——最有氣節的亡國之君!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朱由檢與其兄長朱由校在位時間均短(明光宗朱常洛生有七子然活著長大的只有朱由檢和其兄長朱由校),16歲的崇禎繼承帝位。此時明帝國因為小冰河期天氣異常寒冷,災荒頻繁和外敵頻繁入侵在風雨中飄搖。 天啟七年八月丁巳,崇禎即皇帝位。

十一月甲子,安置魏忠賢於鳳陽,十一月乙巳,魏忠賢縊死。十二月,魏良卿、客氏子侯國興伏誅。崇禎元年正月丙戌,戮魏忠賢及其黨崔呈秀屍。六月,削魏忠賢黨馮銓、魏廣微籍。崇禎二年正月丁丑,定逆案,自崔呈秀以下凡六等。 這一系列的舉措,雷厲風行地清除了魏忠賢和客氏的勢力,鞏固了自己的政權地位,閹黨之禍逐漸澄清。使得朝野上下精神為之一振;然而初登皇位的崇禎,在誅滅魏忠賢勢力的同時,也促使明末龐大的文官勢力更加膨脹。 十六歲登基的崇禎執政時,明朝處於內亂、外患、地方勢力割據、龐大的文官集團把持朝政,整個明帝國可謂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崇禎勤儉勤勉,兢兢業業,付出全部的精力與明末龐大的文官集團抗爭,十七年來用盡心力意圖復興明室,最終城破自縊。

崇禎——最有氣節的亡國之君!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崇禎皇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苦的一位皇帝。他在位十七年,勵志圖強,但因內憂外患和其本人剛愎自用等弱點,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崇禎皇帝吊死煤山。 從形式上看來他是個亡國的皇帝。外不能禦敵於國門之外,內不能救百姓於水火之中。一般情況下在我們這個只重視結果不重視過程的國家,也就是在這個“成王敗寇”的國家,亡國之君一般是遭到唾罵的,但是我們注意到,後人很少有唾罵:崇禎皇帝的。

在這一點上不僅僅是因為他身殉社稷。 說實話我覺的崇禎皇帝是個“好皇帝”,是個“才庸平平”的好皇帝,是個“生不逢時的好皇帝”。崇禎皇帝他十分的勤政,《明使》記載他經常通宵達旦,廢寢忘食的批閱奏章。他不近女色,在這一點上他比很多皇帝都好的多。還有就是他生性剛強,很有氣節。從他吊死煤山上就能看出這一點。僅這些就是許多,皇帝做不到的。比如說他的哥哥,父親,爺爺。 至於他為什麼失敗並且敗的那麼摻,這就要綜合的看問題了。明朝末年,江山社稷已經不行了,大臣們結黨營私“比黨而公忠絕少”,再說崇禎皇帝畢竟是一個“平庸的皇帝”雖然他很勤奮,但是他沒有那種“力挽狂瀾”的本事又“生不逢時”,所以他的失敗也是不可避免的了。

崇禎——最有氣節的亡國之君!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對於他的評價不用我們說。看看他的死對頭李自成在偽大順政權的登極詔 裡怎麼說的吧。“君非甚暗,而湯避桓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意思是說:“皇帝是好皇帝,而大臣不是好大臣。明朝的滅亡大部分原因是大臣們造成的。”

崇禎帝在臨死前寫下了:“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翻譯為現代漢語就是我自認為我德行淺薄,上天懲罰我,我沒臉見列祖列宗,我死不足惜,即使五馬分屍也無所謂,不過我請你們放過我的子民,他們是無辜的。

崇禎——最有氣節的亡國之君!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這就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臨死前的話,看不到暴虐,看到的只有無奈還有對百姓的一片赤誠。

為了說明崇禎精神的可貴,讓溥儀和崇禎做一下對比:

崇禎說:“任賊分屍,勿傷百姓一人。”而溥儀說:“我不管日本人在東北殺了多少百姓,運走多少糧食和煤。反正不讓我當大清的皇帝,我就不甘心。”多麼鮮明的對比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