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最有气节的亡国之君!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明思宗朱由检(1611-1644),生于立春日,父朱常洛,母刘氏。崇祯为朱常洛第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勤勉,同时也是最具悲剧色彩的皇帝。 “无力回天”这四个字,可以概括崇祯的一生。

崇祯——最有气节的亡国之君!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朱由检与其兄长朱由校在位时间均短(明光宗朱常洛生有七子然活着长大的只有朱由检和其兄长朱由校),16岁的崇祯继承帝位。此时明帝国因为小冰河期天气异常寒冷,灾荒频繁和外敌频繁入侵在风雨中飘摇。 天启七年八月丁巳,崇祯即皇帝位。

十一月甲子,安置魏忠贤于凤阳,十一月乙巳,魏忠贤缢死。十二月,魏良卿、客氏子侯国兴伏诛。崇祯元年正月丙戌,戮魏忠贤及其党崔呈秀尸。六月,削魏忠贤党冯铨、魏广微籍。崇祯二年正月丁丑,定逆案,自崔呈秀以下凡六等。 这一系列的举措,雷厉风行地清除了魏忠贤和客氏的势力,巩固了自己的政权地位,阉党之祸逐渐澄清。使得朝野上下精神为之一振;然而初登皇位的崇祯,在诛灭魏忠贤势力的同时,也促使明末庞大的文官势力更加膨胀。 十六岁登基的崇祯执政时,明朝处于内乱、外患、地方势力割据、庞大的文官集团把持朝政,整个明帝国可谓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崇祯勤俭勤勉,兢兢业业,付出全部的精力与明末庞大的文官集团抗争,十七年来用尽心力意图复兴明室,最终城破自缢。

崇祯——最有气节的亡国之君!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崇祯皇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苦的一位皇帝。他在位十七年,励志图强,但因内忧外患和其本人刚愎自用等弱点,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崇祯皇帝吊死煤山。 从形式上看来他是个亡国的皇帝。外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内不能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一般情况下在我们这个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国家,也就是在这个“成王败寇”的国家,亡国之君一般是遭到唾骂的,但是我们注意到,后人很少有唾骂:崇祯皇帝的。

在这一点上不仅仅是因为他身殉社稷。 说实话我觉的崇祯皇帝是个“好皇帝”,是个“才庸平平”的好皇帝,是个“生不逢时的好皇帝”。崇祯皇帝他十分的勤政,《明使》记载他经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的批阅奏章。他不近女色,在这一点上他比很多皇帝都好的多。还有就是他生性刚强,很有气节。从他吊死煤山上就能看出这一点。仅这些就是许多,皇帝做不到的。比如说他的哥哥,父亲,爷爷。 至于他为什么失败并且败的那么掺,这就要综合的看问题了。明朝末年,江山社稷已经不行了,大臣们结党营私“比党而公忠绝少”,再说崇祯皇帝毕竟是一个“平庸的皇帝”虽然他很勤奋,但是他没有那种“力挽狂澜”的本事又“生不逢时”,所以他的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了。

崇祯——最有气节的亡国之君!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对于他的评价不用我们说。看看他的死对头李自成在伪大顺政权的登极诏 里怎么说的吧。“君非甚暗,而汤避桓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意思是说:“皇帝是好皇帝,而大臣不是好大臣。明朝的灭亡大部分原因是大臣们造成的。”

崇祯帝在临死前写下了:“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翻译为现代汉语就是我自认为我德行浅薄,上天惩罚我,我没脸见列祖列宗,我死不足惜,即使五马分尸也无所谓,不过我请你们放过我的子民,他们是无辜的。

崇祯——最有气节的亡国之君!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这就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临死前的话,看不到暴虐,看到的只有无奈还有对百姓的一片赤诚。

为了说明崇祯精神的可贵,让溥仪和崇祯做一下对比:

崇祯说:“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而溥仪说:“我不管日本人在东北杀了多少百姓,运走多少粮食和煤。反正不让我当大清的皇帝,我就不甘心。”多么鲜明的对比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