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時乖運窮的亂國之君——符來袖裡圍方解,錐落囊中事又難

崇禎,時乖運窮的亂國之君——符來袖裡圍方解,錐落囊中事又難

圖為畫工根據記載想象的崇禎皇帝。崇禎勤政,連畫像的時間都沒有。

“好頭顱,誰當斫之!”49歲的楊廣是鬱悶的,他文能治國,武能懾敵,心機深沉,驟然而起奪天下;御下有術,能平衡豪門紛爭。他不好酒色,殫精竭慮,為何這國家卻江河日下、愈見腐爛呢?他左支右絀,疲於應對,卻終於被局勢傷透了心,在江都真的縱情酒色,坐等滅亡。他一定憋屈的要命,一生努力非但無功,反而讓自己成了比肩秦皇的暴君,“朕真是古往今來最倒黴的皇帝”。

不是的,因為千載之後,還有崇禎。

崇禎皇帝朱由檢,比楊廣還倒黴。楊廣好歹有個好爹,有個國富民安的遺產。朱由檢則從小就不受待見,成日裡擔驚受怕,唯恐被父親牽連(萬曆很討厭朱常洛),最後接到手的,也是一個風雨飄搖、缺梁少瓦的破房子。

崇禎,時乖運窮的亂國之君——符來袖裡圍方解,錐落囊中事又難

1627年10月1日,信王朱由檢被告知,你哥死了,從明兒起,你就是大明的皇上了。

初登人生巔峰的朱由檢不僅沒高興起來,甚至比以往更惶恐了。因為在這個17歲的青年面前,站著上國公、東廠欽差掌印太監、司禮監秉筆太監、錦衣衛都督僉事、九千九百歲魏忠賢大人。

魏大人的黨羽遍佈朝廷內外,一手遮天,他一直擔心這個新皇帝不聽話,隨時準備竊權攝政。朱由檢進宮當天,由於擔心被刺殺,不敢睡覺,又不敢召集隸屬於魏忠賢的宮廷侍衛們護駕,只好以賞玩為名借了一把太監隨身帶的刀,抱著坐到天明。不敢吃宮中送來的飯菜,只能吃從家裡偷帶來的麥餅充飢。

崇禎,時乖運窮的亂國之君——符來袖裡圍方解,錐落囊中事又難

圖為魏忠賢。

次日登基上朝,朱由檢大力嘉獎魏忠賢,說魏忠賢是國之棟樑,然後以習性不同為由召原信王府的宮女太監入宮侍奉,終於擺脫了不敢吃飯不敢睡覺的悲慘生活。

魏忠賢為試探崇禎,送了四個美女帶著春藥入宮,崇禎全部接納,但一個都不臨幸。第二天仍以此事為魏忠賢表功,贊他對自己忠心,魏忠賢的疑慮漸去,以為信王是個貪色昏君。

要想坐穩龍椅,就得除掉魏忠賢。這是崇禎的心聲,但卻不能表露出來。他制定了剪其羽翼、瓦解閹黨的計策,一邊給魏忠賢及其黨羽加官進爵,一邊查辦魏忠賢的心腹軍師、兵部尚書崔呈秀,並暗示魏忠賢把崔呈秀當棄子可換來崇禎的絕對信任。魏忠賢為了更大的權力,立刻命令手下彈劾崔呈秀,崇禎將崔呈秀下獄論罪,同時繼續給魏忠賢封官許願,閹黨就此分裂了。

崇禎一直忍到了十二月,才突然在朝堂之上訓罪魏忠賢,魏忠賢在手下的建議下辭官自保,崇禎同意了他的辭職報告,發配他去鳳陽守陵。可是,魏忠賢走時,竟然帶了一千士兵、幾百家眷和四十輛大車的財寶。

這讓多疑的崇禎大動肝火,立馬派錦衣衛將走到半路的魏忠賢抓回來,魏忠賢在回程路上自縊而死。崇禎在接下來的一年多里,一氣兒懲辦了258名閹黨大臣,朝政為之一清,朝野一片叫好。

九千九百歲的魏忠賢死了,一萬歲的朱由檢以為自己終於可以大展拳腳了。他召回了東林黨的錢龍錫做大學士,任用東林黨吹捧的袁崇煥守遼,在袁崇煥“五年復遼”的牛皮聲中(無精兵強將,無寸許根基)傾舉國之力打造了寧錦防線,任命徐光啟依照西法編撰《崇禎曆書》,而自己宵衣旰食,夙興夜寐,夕惕朝乾,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以為這樣就能使大明這棵老樹重新煥發生機,大明國祚將延續下去。

然而老天非要給崇禎更大的磨難,1628年,崇禎還沒清除完閹黨,北方大旱,赤地千里。比崇禎早一年上班的皇太極攻佔了察哈爾,蒙古大汗林丹西逃,不斷寇掠明邊。更重要的是,闖王高迎祥反了,轟轟烈烈的明末農民起義,就此拉開了序幕。

崇禎,時乖運窮的亂國之君——符來袖裡圍方解,錐落囊中事又難

圖為災荒中慘死的百姓。。

1629年,皇太極已經掃清障礙,鞏固了政權和後方,磨刀霍霍,正準備在大明這棵大樹上砍一刀。打退皇太極,乘勝回師剿滅土匪,國威大張,河清海晏,崇禎把這美好的希望寄託給了袁崇煥,以至於袁崇煥擅自殺了總兵毛文龍都不斥責。

然而袁崇煥用兵呆滯,在遼東城池內坐等皇太極,竟然沒發現皇太極繞道蒙古直搗黃龍的事情。待得發現了,竟在不請示旨意、沒接到宣召的情況下擅自帶領邊軍直抵京城,外有關寧鐵騎擁護,內有東林黨支持,國難當頭突然帶兵趕赴京城,袁崇煥太不懂政治了。

說回這場戰鬥,之前我在記述皇太極的生平時,已經用後金的眼光解讀過一次了(參考拙作不動如山,攬轡秋風聽野歌;侵掠如火,中原王氣歸遼海——皇太極),這次用明朝的眼光來看。

當時各地兵馬受令趕赴京城,勤王軍有二十多萬,而後金總共十萬兵馬。北京城深牆厚,禁軍三大營有十幾萬人,糧草充足,兵甲足備,這意味著崇禎根本不需要袁崇煥來幫忙守城。但他既然來了,崇禎還是給了他一個面子,任命袁崇煥統領所有勤王軍隊。

當時的皇太極心裡是忐忑的,如果在北京城下戰敗,明軍銜後追擊,山海關守軍則切斷歸路,後金有可能全軍覆沒。即便在城下打贏了,沒有大炮的後金軍隊也很難攻進北京城,勤王軍隊卻可以趁機包圍城下的困獸們,皇太極只能帶人突圍,還不一定能回去幾個,因為山海關守軍依然可以截斷歸路。

幸運的是,他的對手是崇禎和袁崇煥。皇太極在北京城下繞著圈劫掠,以戰養戰,把京師近郊搶的乾乾淨淨。袁崇煥不善進攻,錯失多次良機。好在袁崇煥善於防守,他依託北京,多次打敗皇太極的進攻。然而他拙劣的進攻表演和之前的政治白痴模仿秀,已經徹底激怒了崇禎。

崇禎是個嚴酷但聰明的皇帝,他估計自個兒被東林黨忽悠了,用了這麼一個守城有餘開拓不足的將領。只是袁崇煥也確實盡忠殺敵了,殺之不對,留下也不能指望他恢復遼東,於是就先下令解除了袁崇煥的軍權,後來在首輔溫體仁和兵部的建議下殺了袁崇煥。

崇禎,時乖運窮的亂國之君——符來袖裡圍方解,錐落囊中事又難

圖為袁崇煥。

崇禎為自己的魯莽付出了代價,當時皇太極剛剛撤退,勤王軍因為打退了敵人而士氣大振,崇禎的臨陣換將讓前來勤王的軍隊舉止失措。袁崇煥守城立下大功而被罰,諸軍頓時不敢輕動,如同參與閱兵的領導一樣,眼睜睜看著皇太極押著俘虜的人口返程。而山海關,也被帶關寧鐵騎逃回寧遠的祖大壽打開了。皇太極竟然一兵不損的帶著戰利品凱旋了。崇禎也不會想到,這是他這一生唯一一次真正拯救大明的機會。他本來可以全殲女真人,提振大明軍威的。

無論如何,袁崇煥終歸是死了。這大明的路還得繼續走。在1630到1636年間,皇太極忙於征討蒙古朝鮮和清除三大貝勒,因此明金之間戰鬥不多。此時的農民軍也還不成氣候,崇禎只派了一個只會招安的楊鶴和一個多謀少斷的將領陳奇瑜去征討流寇。在1633年西北再次大旱之前,崇禎過得還算平穩。

1633年,西北再次大旱,農民軍得到了新的兵源補充,他們殺入河南,又四面出擊,張獻忠入川,高迎祥打下鳳陽,掘了朱家的祖墳,燒了皇覺寺。崇禎下罪己詔,然後命盧象升和洪承疇圍剿高迎祥。

農民軍的四處轉戰嚴重破壞了中原的生產。而為了對抗皇太極,崇禎又不斷加收三餉(遼餉,剿餉,練餉)。近年有些學者站著說話不腰疼,說三餉加起來不過每畝地收九斤稻米,對百姓影響不大。殊不知匪過如梳,兵過如篦,加上旱災頻發,老百姓口袋裡能藏下多少?官吏催討,豪紳瞞報,火耗踢尖,剩在手裡的,如果能有九斤稻米,誰肯去吃觀音土?又怎麼會易子而食?

到了1636年,身患內傷的大明朝並沒等到轉機,反而傷得更重了。這一年西北先是大旱,接著大澇,曹文召盧象升洪承疇楊嗣昌還沒討平農民軍,而皇太極在瀋陽改元稱帝。皇太極認為自己稱帝是件值得慶祝的事,為了“與明同樂”,他命令阿濟格率十萬清兵再從蒙古突襲中原,俘人口十八萬而還。明軍主力忙於討賊,竟沒來得及反擊。

度過了悲慘的1636年,崇禎的1637年仍是以悲劇開場,山西、陝西、寧夏再次遭遇旱災,順道還遭遇了蝗災,史載“人相食,黃埃赤地,鄉鄉斷無人煙;白骨青磷,夜夜似聞鬼哭”。待得年關將近,崇禎終於收到了一個不敢相信的好消息,總兵孫傳庭殺了高迎祥,闖軍崩潰了。崇禎高興的祭天:祖宗們,我幫你們報仇啦!

1638年,大明開國270週年,這一年仍然蝗災四起,但是熊文燦收降了張獻忠,孫傳庭打的李自成僅剩下十八人。以為看到曙光的崇禎,打算通過與滿清議和來換取十年生聚的時間,可是文官集團以兩宋為例拒不執行,爭吵不休。皇太極為“伐枝葉”,派多爾袞和嶽託兩路進兵,俘人口45萬,孫承宗、盧象升先後戰死,自此,北方無敢戰之兵,大明無統帥之才。崇禎在這一年,再次下罪己詔。

悲劇並不因受害者的悲傷而停止。1639年,西北再次大旱,“民無歲不苦荒,無月不苦兵,無日不苦挽輸”,“野無青草,十室九空”,“村無吠犬,尚敲催徵之門;樹有啼鵑,盡灑鞭撲之血”。而清兵則在這一年圍困錦州,大明官防告急。崇禎急忙將剩餘的全部機動兵力共十三萬組織起來,交由洪承疇去解錦州之圍。

崇禎,時乖運窮的亂國之君——符來袖裡圍方解,錐落囊中事又難

圖為洪承疇。

趁明軍機動兵力盡走,張獻忠再反出川,李自成帶兵攻入洛陽,殺了萬曆皇帝最心愛的兒子、朱由檢的叔叔福王朱常洵。由於兵力不足,崇禎在農民軍面前只能轉攻為守,命地方部隊駐守關隘城池阻擋農民軍。

此時的崇禎,把希望寄託在了洪承疇身上。若洪承疇能取勝,攜勝利之師回中原討賊,事尚有可為。但崇禎再次為自己的多疑付出了代價,之前因為受崇禎猜忌而沒有軍隊、最終戰死的盧象升,是明末最後一個統帥,而洪承疇不是。

洪承疇與清軍作戰,不能勝利反被圍困,大明終於在1642年徹底輸掉了松錦會戰,洪承疇、祖大壽投降,五萬士兵戰死,十萬軍隊被俘。這次,大明不只沒有了統帥,就連能領兵的大將,也就剩下孫傳庭、左良玉、吳三桂三個人了。

禍不單行,這一年,李自成打破長安城,殺死陝西總督汪喬年。然後在攻打開封時導致黃河絕口,淹死百姓幾十萬。年底,清軍阿巴泰入侵,一路攻破兗州。更糟的是,鼠疫——這摧毀了歐洲中世紀的黑死病,爆發了。河南省內“民三成飢死,三成病死,四成附賊”。從長江到北京,真正出現了千里無雞鳴、百里無人煙的慘狀。是年,一石米(100斤左右)值24兩銀子,以當前中國之銀價,24兩白銀需要人民幣4080元,一斤米高達40元!何況當時明朝的銀子遠比現在值錢。而像作者這樣的胖子,一天就能吃兩斤米。崇禎因國殤不斷,再下罪己詔。

崇禎,時乖運窮的亂國之君——符來袖裡圍方解,錐落囊中事又難

圖為鼠疫慘狀。

1643年,迴天無力、苟延殘喘的崇禎,得到的是更壞的消息,李自成佔了安徽,建號大順;張獻忠奪了湖北,立國大西;左良玉不聽調遣,帶著十幾萬明軍譁變,選擇觀望;孫傳庭因為沒有糧草,一路退守潼關;鼠疫橫行京師,三大營士兵病死過半,京城內有滿戶死絕的。絕望的崇禎第四次下罪己詔,試圖得到上天的寬恕。上天彷彿聽到了,這一年,皇太極死了。

崇禎又激動了,他試圖再次拯國民於倒懸。他下令處死專權腐敗的周延儒,企圖從上到下的改善吏治,可是他等不到了。

1644年,李自成打破潼關,圍困北京九門。崇禎第五次下罪己詔,希望百姓與自己共同抗敵,當年四月,李自成打破京城。

崇禎,時乖運窮的亂國之君——符來袖裡圍方解,錐落囊中事又難

圖為李自成。

有一段話記錄崇禎最後的淒涼:“持三眼槍與數十太監騎馬出逃,意去南京,於東華門被亂箭射回,赴齊化門,守將閉門不納,再赴安定門,士卒已逃,大門緊鎖,斧劈不開。遂回宮,至前殿鳴鐘召百官護駕,無一人至。”崇禎就此下第六次罪己詔: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亡國之臣。文臣個個可殺,朕之體任賊屠戮,無傷百姓一人。寫罷,用頭髮矇住臉,上吊自殺。

崇禎死訊傳出,自大學士範文景以下,共四十多名官員舉家自殺以謝君恩。李自成將崇禎屍體掛在城門示眾,僅三十餘官員哭拜,另有六十餘官拜而不哭,其餘官民皆連看都不看。

朱由檢死了,這個二十多歲就花白頭髮的皇帝沒能拯救大明。他死後,北方連年風調雨順,持續四年的鼠疫也突然消失。李自成評價他:君非甚暗,臣盡行私。康熙說他“不知人情物理”,張廷玉說的最實在:“豈非氣數使然”!

如何評論崇禎,一向是個難題。他勤政,努力,但做了很多錯事。錯皆不至於亡國。但天災不斷,終於使大明病入膏肓。說他英明,他亡了國。說他昏庸,他還真勤政愛民。

我以為,崇禎皇帝敢挑重擔,雄圖大志,不邇聲色,殫精竭慮,勇於自省。但是他剛愎自用,嚴苛殘酷,好大喜功,急於求成而智謀不足。以此為準,我給他的結論是:亂國之君!若逢盛世,他必然如宋神宗一般使得朝野離心,民望空冀。若逢中庸時代,他必然像他曾祖朱厚熜一樣將國家帶入毀滅。若逢亂世,則必然招亡國之禍。

颯颯秋風起,悠悠行萬里。崇禎皇帝朱由檢,在寒風中走了好久了,也該歇歇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