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一個性格複雜的人

崇禎帝朱由檢在位17年,勤政治國,欲挽狂瀾於既倒,但是他生不逢時,終成亡國之君,不由讓後人感嘆。

崇禎:一個性格複雜的人

紫禁城

天啟七年(1627)八月,玩了一輩子木工活的明熹宗朱由校病逝。臨終前,遺命信王朱由檢繼承大統,改年號為崇禎,史稱明思宗朱由檢為崇禎帝。

崇禎可能是明代皇帝中性格最為複雜的一個。

在他身上,機智和愚蠢,膽略與剛愎,高招與昏招,兼而有之。

當然,複雜性格的背後,是複雜的政治形勢。

農民大起義、後金軍隊的入侵、災荒、朝廷黨爭……

任何一個選項,都是當政者頭痛不已的難題。

處理這樣的難題,成功或者失誤都屬於正常。

崇禎:一個性格複雜的人

李自成起義軍

初登帝位的明思宗朱由檢嶄露頭角,談笑間剷除了權傾天下的魏忠賢閹黨集團,顯示了他敢作敢為的性格,也反映出他具有相當的謀略和耐力,給已奄奄一息的大明王朝帶來了中興的希望,但是隨後的一系列的錯誤卻埋葬了他實現中興的夢想。

此時的大明王朝已積重難返:外有後金步步緊逼,內有流民起義愈演愈烈,而朝廷上黨爭不絕……

面對危機四伏的政局,崇禎則是勤於政務,事必躬親,經常召對大臣,探求治國方策……

曾有人作了一個統計,稱朱由檢平均每天只睡兩個時辰,可謂是明朝最勤政的皇帝。

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的崇禎求治心切,急於求成,很想有所作為。

為了改變前朝怠政、昏庸的政治局面,崇禎採取一系列措施:

平反冤獄,給楊漣、左光斗等大批遭受閹黨迫害的人平反昭雪,起用天啟年間許多被罷黜的官員;

全面考核官員,禁止朋黨,力戒廷臣結交宦官;

整飭邊政,任用被百姓稱為“袁長城”的袁崇煥為兵部尚書,賜尚方寶劍,託付其收復全遼的重任。

這些做法,使崇禎朝政局與前朝相比有了明顯改觀,令朝野士民刮目相看,朱由檢也被人視為“明君”。

崇禎:一個性格複雜的人

崇禎皇帝畫像

但由於崇禎在童年和少年時代,無法享受到常人能有的父母之愛、兄弟之情,反倒是目睹和親歷了“紅丸案”和“移宮案”等駭人聽聞的政治陰謀,使他養成了急躁偏狹、敏感多疑、剛愎自用的性格,這些在他性格缺點施政過程中產生了嚴重的消極作用,使他在執政中屢鑄大錯。

當時明朝最大的敵人還是東北的後金,即後來的滿清政權。

但在與後金戰爭的緊要關頭,崇禎心急、多疑的致命弱點,使他中了多謀善斷的愛新覺羅·皇太極的反間計,冤殺了一代名將袁崇煥,使遼東防衛幾近崩潰。

明朝失去了唯一的東北屏障,八旗軍隊得以馳騁東北大地,如人無人之境。

崇禎:一個性格複雜的人

後金軍隊

崇禎,心急、多疑的性格不僅表現在擅殺大將,自毀長城,而表現在對朝中大臣的不信任、不滿意。

敏感多疑的崇禎更是頻繁地更換官員,其更換官員之繁也是前所未有的。

據後人統計,崇禎檢當了17年皇帝,先後任用了50位宰相,17位刑部尚書,其變換之快,真是讓人嘖舌。

而這當中任期較長的兩人,分別是溫體仁和周延儒,卻被列入《明史》中的奸臣傳。

總共17年間,被殺的大學士有兩人,被譴戍的大學士也有兩人,即錢龍錫、劉鴻訓。

在六部尚書中,刑部尚書換了17人。然而,17人中,薛貞被處死,韓繼思、鄭三俊、劉之鳳、李覺斯、徐石麒等先後下獄,獄中瘐死2人,大部分人都不得善終。

作為皇帝最親信的大臣,內閣大學士和六部尚書輕易落到這樣的下場,實在令大臣們寒心。

而地方督撫中,總督中被誅者7人:鄭崇儉、袁崇煥、劉策、楊一鵬、熊文燦、範志完、趙光忭;

巡撫被戮者11人:薊鎮王應豸、山西耿如杞、宣府李養衝、登萊孫元化、大同張翼明、順天陳祖苞、保定張其平、山東顏繼祖、四川邵捷春、永平馬成名、順天潘永圖,另外還有河南巡撫李仙鳳被逮自殺。

這些大臣,都是應對遼東戰事和平息農民起義的將領,他們動輒遭罪被殺,也難怪崇禎在軍事上會一敗塗地了。


崇禎:一個性格複雜的人

崇禎皇帝劇照

對於言官,崇禎也是非常嚴厲的。

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十一月,戶科給事中韓一良上疏言官場貪汙之風甚盛。

當然,韓一良只是為了在領導面前留下好印象,並不明指誰人貪汙,誰人受賄,韓一良還沒有傻到要幹得罪人的事。

但是,崇禎可不這樣想,非要韓一良指名道姓,說出到底是誰來。韓一良只好推脫說是“風聞”。

崇禎不禁大怒:“難道一人不知,遽有此疏?限五日內指名來。”

按崇禎的意思,既然言官忠心為國,就要敢於破除情面。

韓一良無奈只好找一些已經有議論的官員來搪塞。

但是,較真的崇禎豈肯放過韓一良,對韓一良疏中“臣兩月內辭卻書帕已五百金”糾纏不休,非要韓一良說出500兩銀子是哪些人送的。

這時,韓一良再不肯說。

於是,韓一良被革職為民。

僅僅數月之間,從表彰到革職,還算敢言的韓一良卻得到這樣的對待。

在晚明社會中,官場中的弊端自然不少。相互間送書帕(書儀)是極正常的事。

崇禎希望一舉之間杜絕這種社會風氣,卻又著意在懲罰官員,這樣官員們最終只是互相袒護,不敢再說真話了。

這也充分體現了明思宗朱由檢急於求治的急躁心理。

崇禎:一個性格複雜的人

崇禎皇帝劇照

皇帝督責越嚴,臣下越不敢擔當;皇帝焦勞越勤,臣下就越偷安怠慢。

晚明著名的學者劉宗周就在批評明思宗朱由檢的奏疏中這樣說:“求治之心操之過急,不免釀為功利;功利之不已,轉為刑名;刑名之不已,流為猜忌;猜忌之不已,積為壅蔽。”

不信任臣工的崇禎,最後又走上寵信宦官的老路。

剛愎自用的崇禎不得不再次重用宦官,並給予宦官行使監軍和提督京營大權。

於是,大批宦官被派往地方重鎮,凌駕於地方督撫之上。後來甚至讓宦官總理戶、工二部,將戶、工二部尚書擱置一旁,致使宦官權力日益膨脹,統治集團矛盾日益加劇。

無奈之中,崇禎不斷反省,四下罪己詔,減膳撤樂,又在宮中設壇,祈求上天降福消災。

在對天帝及各類神仙失望之餘,崇禎甚至一度對天主教產生興趣,召外國傳教士入宮講解教義。

但這一切已經無法挽救大明王朝的危亡。

孟子說,帝者與師處,王者與友處,亡國與役處。

就是說,一個亡國的君主總是將他的臣民視為奴役。崇禎恰恰正是這麼一個人。

雖說在明代君主高度專權的政治環境中,皇帝是不可能以“師、友”的態度來對待臣民的。但是,崇禎對於大臣的態度,其嚴峻和刻薄已經超出想像。

作為一個自律甚嚴、急於求成的皇帝,總是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改變長期以來政府的陋習。

陝嗣宗曾上疏崇禎說:"日趨於紛苛而不自知”。

一個過分苛求的皇帝之下,是很難出現敢於擔當的大臣的。

所以,倒是無為而治的明孝宗、明穆宗時代名臣輩出。

無怪乎後代歷史學家常感嘆崇禎朝“有君而無臣”。

一個勤政、自律、立志有為的崇禎皇帝朱由檢無奈成為亡國之君,固然使人同情;

然而,朱由檢因用人之拙、疑心之重、馭下之嚴,卻也加速了明王朝覆亡。

明亡是崇禎的個人悲劇,亦是他性格的悲劇!

崇禎:一個性格複雜的人

崇禎皇帝殉難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