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兩廣總督在鴉片戰爭中被俘,羞辱餓死印度的“六不總督”

兩廣總督葉名琛(1807年~1859年4月9日),身高有1.8米左右,字昆臣,清朝中後期的政治人物,湖北漢陽人,官至兩廣總督擢授體仁閣大學士。

晚清兩廣總督在鴉片戰爭中被俘,羞辱餓死印度的“六不總督”

在中國晚清時期的禦敵鬥爭中,有一位魂斷異國他鄉的高級官員,他效仿伯夷、叔齊,活活餓死在印度。他就是被時人譏諷為“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兩廣總督葉名琛。在很長一段時期裡,人們除了把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一個重要原因歸結於他的外交失誤外,並沒有正視他在內政和禦敵上作出的貢獻。

妥善處理“亞羅號事件”,贏得馬克思讚揚

亞羅號實在是一隻不起眼的小商船,就跟當時眾多的中國商船一樣,它利用了國際法中船舶管轄權的慣例,曾經在英國統治下的香港登記,以期規避中國官方的檢查,幹些規則之外的勾當。

但是,當中國廣東水師千總梁國定登船查禁海盜時,這隻船的登記證剛好過期。同時,國際法慣例賦予在船舶停泊或者航行的水域屬於某國時,某國可以根據下列情況進行檢查:該船從事海盜或販賣奴隸的行為,拒絕展示國旗;等等。

晚清兩廣總督在鴉片戰爭中被俘,羞辱餓死印度的“六不總督”

從澳門運送大米到廣州的亞羅號在被檢查前,被人告發與海盜有染,於是水師當即上船緝拿全部14名水手。至於中國水師是否扯毀了英國國旗,據梁國定說,當時並未見該船升起任何國旗。而英國《泰晤士報》的最初報道,也未提及此嚴重事件。但是,留下來的船員在水師走後,突然升起了米字旗!

巴夏禮旋即轉而向兩廣總督葉名琛施壓,要求放人,公開道歉。在迅速審訊後,葉名琛去人部分人從事海盜行為,只可以將部分人送回。交涉中,葉名琛據理力爭。

得到巴夏禮的稟報後,英國公使包令查出此船的香港執照已經過期兩個禮拜。但隨後,包令、巴夏禮和英國海軍商議,由巴夏禮發出最後通牒,限葉名琛24小時內釋放全部水手,並正式道歉。面對英國的最後通牒,葉名琛決定讓步,當天他答覆可以交換除了海盜之外的另外10人。次日,巴夏禮堅持原見。葉名琛只好決定派南海縣丞許文深親自解送全部12名水手到英國領館,但堅決不道歉。此時英國人無心再談,拒絕接受人員,隨即炮轟廣州城,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晚清兩廣總督在鴉片戰爭中被俘,羞辱餓死印度的“六不總督”

葉名琛處理亞羅號事件,從純粹的外交手段上而言,他做到了有理有節。英國人的蓄意侵略和葉名琛的處理手段,得到馬克思的理性評價。馬克思還在《英人在華的殘暴行動》的社論中說:“葉總督有禮貌地、心平氣和地答覆了激動了的年輕英國領事的蠻橫要求。他說明捕人的理由,並對因此而引起的誤會表示遺憾,同時他斷然否認有任何侮辱英國國旗的意圖。”

戰爭開始後,葉名琛一方面表現得非常鎮定。當英軍三艘軍艦越過虎門、攻佔廣州東郊的獵德等炮臺時,葉名琛正在閱看武鄉試。他聞訊後微笑著說:“必無事,日暮自走耳。”次日,英軍攻佔省城對岸河南鳳凰岡等處炮臺,葉名琛聞報後仍不動聲色,繼續閱看武鄉試的馬箭比武,斷言十五日無事。葉名琛的鎮定,首先來自他的巫術活動。原來他在總督衙門裡建了一個“長春仙館”,裡面祭祀呂洞賓、李太白二仙,一切軍機進止都取決於佔語。其過十五日無事,就是兩個大仙告知的。

但是,另一方面,葉名琛還是作了積極迎戰準備的。除了發佈告示懸賞殺敵外,他還下令整備團練兩萬餘人。各地民團積極響應,“城廂內外,各榜長紅,約剿殺外人,同仇敵愾”。廣東水師也發動了襲擊。

晚清兩廣總督在鴉片戰爭中被俘,羞辱餓死印度的“六不總督”

如此看來,六不總督葉名琛,實在是冤枉。葉名琛當時能夠動用的兵力非常有限,因為南方的絕大部分兵力都被抽調到鎮壓太平天國的前線去了,英軍趁虛而入,動用民團是不得已的辦法。在有限的條件下,葉名琛是戰了的,只是戰而不勝。同時,他拒絕講和,也無可厚非;如果講和,無異於投降。因此,他沒有和,沒有降,也沒有逃跑。除此之外,似乎也沒有更多的辦法。只是扶乩求仙實在是愚昧至極。葉名琛有著很多的無奈,但何嘗不是帝國的無奈呢。

“海上蘇武”之死。

晚清兩廣總督在鴉片戰爭中被俘,羞辱餓死印度的“六不總督”

1859年正月初五,葉名琛被擄到停泊在香港的英艦“無畏號”上。如此高官被俘,英國人倒也沒有虐待他,而葉名琛自始至終也保持了一種凝然的氣節。據《香港紀事報》載,軍艦上所有軍官很尊敬他。偶然有人上艦,都向葉脫帽致意,他也欠身脫帽還禮。他在軍艦上生活了48天后,即被解往印度的加爾各答。

據說,到了印度加爾各答之後,英國人要求葉名琛穿戴朝服朝靴,衣衫整齊,然後將他鎖在玻璃房裡,竟然忽悠英國人印度人等,前來買票參觀。可以說,把葉名琛當成了稀有生物,與其說是收費參觀,不如說是另一種羞辱,甚至是對大清帝國的羞辱。

在加爾各答,葉名琛繼續關注時事新聞,按時作息,清早即要人給他讀報。後來,他得知覲見英國君王無望後,決定絕食。,到了後來,他似乎有點明白了,自己寫詩,自命蘇武。只是,他比蘇武還慘,蘇武還肯吃匈奴的牛羊肉,而他,帶去的米糧沒有了,就死活不肯吃飯了。他於二月二十九日得病不食,至三月初七戌時病故。臨終並無別話,只說辜負皇上天恩,死不瞑目。然而,不食周粟的壯烈,並沒有感動皇帝。在他的屍體被運回國內之時,咸豐皇帝對這個至死都沒有忘記使命的臣子,沒有一點恩典,家人只能將他草草下葬。

晚清兩廣總督在鴉片戰爭中被俘,羞辱餓死印度的“六不總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