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中醫診脈不要對著表數次數?他們用的是什麼方法?你知道嗎?

為啥中醫診脈不要對著表數次數?他們用的是什麼方法?你知道嗎?


01


人們往往會覺得奇怪,為什麼西醫把脈要用鐘錶作為參考來數一下一分鐘脈搏跳動多少次,而中醫卻不需要,只需要根據人體自己的呼吸就能判斷一分鐘脈搏跳動多少次,這不得不說中醫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先見之明,然而,同樣是診脈,中醫和西醫診察的方式和結果卻並不一樣,中醫在診察脈搏的時候,強調的是天人合一的整體觀,是從天地人三才的角度來看問題的,這樣顯得更為“陽春白雪”一些。


那麼,對於如何用呼吸來判斷脈搏的跳動頻率呢?李時珍在《瀕湖脈學》裡這樣記載道,“一呼一吸,四至為息,日夜一萬,三千五百”。意思是一呼一吸的時間,脈搏跳動4次,按照古人的計算方式,日夜將會有13500次呼吸。但是根據現代的計算方式,每晝夜將會有27000次呼吸。所以這句歌訣,有可能說的是一日一夜各有呼吸13500次。


為啥中醫診脈不要對著表數次數?他們用的是什麼方法?你知道嗎?


02


古人不僅僅對於人體的呼吸頻率比較有研究,對於脈搏流動的尺寸也有研究,《瀕湖脈學》裡對於一晝夜脈搏的流動長度也是遵從古人的說法,即“一呼一吸,脈行六寸,日夜八百,十丈為準”。這與古人所說“人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是一脈相承的。


所以,按照呼吸與脈搏流動的長度相乘,就得出了晝夜脈行多少尺寸的數據,也就是810丈。當然,這是按照13500息計算的,如果按照27000息計算,就應該是1620丈。


當然,這個是古人的計算方式,雖然與現代的計算方式不太一樣,但也不能直接武斷地去批判古人在這方面的建樹。尤其是古人計算呼吸的方式,並不是按照我們現代的分鐘來計算的。


古人計算的是五十營,漏水下百刻,在鐘錶沒有發明的年代,這種計算方式已經十分先進,且這種方式在古代一直流傳,並且運用於臨床沒有問題。這就證明它的存在有它存在的意義。


為啥中醫診脈不要對著表數次數?他們用的是什麼方法?你知道嗎?


03


但是,古人記載的“一息四至”的常人脈率,即便用分鐘制,依然十分準確。而且古人認為,人的呼吸並不是所有的呼吸的時長都是一樣的,應該是三次呼吸就有一次呼吸比較長,一共19次呼吸中有7次深呼吸,這與天文曆法中的置閏有點類似,但奇妙的是,天文曆法裡,也是19年有7年需要置閏。

《瀕湖脈學》這段話的重點在於,用呼吸定脈率的先進性,但同時也有一定的模糊數據,然而這個模糊數據卻依然不影響診斷。因為在人們的脈率正常值是能夠接受這個波動的,而且這個數據竟然與現代的鐘表計算的驚人的相似。


更重要的是,中醫不需要一邊對著鐘錶數脈搏跳動的次數,只需要憑藉呼吸就可以很快算出脈搏跳動次數,而且與鐘錶一個一個的數誤差極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