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博弈,中美日演繹“三國殺”

數字貨幣博弈,中美日演繹“三國殺”

中國擁有最多的數字貨幣交易者,卻把ICO和交易平臺全部趕出了境內;美國擁有最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機構投資者遠勝於個人投資者,個人投資者無法在市場興風作浪,對於數字貨幣,美國卻建立了期貨市場和交易市場;日本金融市場體量無法與中美相比,不過政府卻接二連三地發放針對海外機構建立交易平臺的牌照。

經過幾年的演化,當全球政府已經意識到無法遏制數字貨幣交易的時候,中美日三國政府對於這一漸趨成型的市場,卻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態度。在業內人士看來,中美日三國針對數字貨幣市場開得“藥方”,就像是一場三國殺遊戲,誰能勝出誰會出局,只能隨著格局的演進而慢慢博弈。

儘管目前整個數字貨幣市場交易市值只有4000億美元,然而當數字貨幣市場再過三五年之後達到數萬億每美元市值的時候,哪個國家掌握先機,哪個國家才真正掌控了對於數字貨幣交易的主動權。

這是一場輸不起的遊戲!

中國:魚和熊掌不能兼得

“事實上,中國對於數字貨幣的心態是矛盾的。當中國上從央行官員一面表示積極擁抱區塊鏈技術的時候,另外一面卻對ICO和數字貨幣交易採取了絞殺的手段。要知道,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貨幣就像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不可分割。只推區塊鏈技術而沒有數字貨幣交易作為激勵,就像是一個被閹割了的男人,根本不可能在區塊鏈技術上有所大作為;而只關心數字貨幣交易不重視區塊鏈技術對於行業的影響,這項新興的技術也終將淪為一場泡沫化的遊戲。”4月28日,國內一家大型金融機構區塊鏈技術研究員對記者表示。

而在這位研究員看來,在區塊鏈技術發展的過程中,允許適當的泡沫,因為只有泡沫才能激發市場的熱情,也才能推動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在泡沫自然生滅的過程中,真正優秀的應用場景和技術才會落地。

今年4月23日,中國銀保監會銀保監會發布消息稱,國內所有ICO平臺和比特幣交易已經安全退出中國市場;同時表示,密切關注民間貸款利率以打擊非法集資;繼續防範互聯網金融風險。這一表態,引發市場的紛紛猜測。

對此,多位業內人士也在受訪時指出,這則消息折射了幾大訊息:

其一:國家不允許國內出現ICO,一旦發現就會被取締,ICO對於國內的金融市場穩定是不利的,容易引發市場風險和非法集資。

其二:消息中只列舉了比特幣交易退出市場,而沒有點名其它的數字貨幣。事實上,全球流通被投機者認可交易的數字貨幣高達上千種,這些數字貨幣尚未被納入中國監管層的眼中。

其三:ICO和數字貨幣交易平臺被清理之後,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是,中國依然是全球擁有最多參與者的數字貨幣國家,場外市場的數字貨幣交易甚至比之前更加活躍。參與數字貨幣交易的國內人群不可估計,尤其是年輕人居多。這個現象也未被中國金融監管層關注。

其四:中國政府期望區塊鏈技術對於行業產生重大影響,但是區塊鏈技術與發行的數字貨幣之間不可分割的伴生關係,讓政府擔憂。這種心態致使在當前的情勢之下,只能先建立防火牆。

其五:國內草根區塊鏈初創機構以及幣圈形形色色的人,從未停止與政府的博弈。當ICO被叫停後,國內的項目轉至海外;當交易所平臺被關閉之後,國內的平臺也轉移至海外;國內的項目機構囤積的數字貨幣數量驚人,一旦蟄伏期結束,到時候湧現市場的數字貨幣很可能一發不可收拾。

凡此種種,有決定了中國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對於數字貨幣這個獨立存在凌駕於各國政府之上的虛擬市場,是沒有辦法獨立控制獨立監管的。而中國參與到這個市場的人又是最多的,監管控制的難度決定了政府只能以目前的方式來進行隔絕式的管理。

但是這項政策的利弊,也許只有未來才能看得出來。

美國:覬覦萬億美元市場交易

從一開始,美國對於數字貨幣交易就是兼收幷蓄,管放結合。

“美國的好處是,投資者成熟,在整個金融交易市場上,個人投資者佔比很小,機構投資者則是所有市場的莊家。無論從股票交易到商品期貨再到衍生品交易,都是機構莊家之間的廝殺,個人完全可以被忽視。對於數字貨幣市場而言,同樣如此。”4月29日,華爾街一位資深投資人表示。

美國不用擔心市場的泡沫,因為它知道,美國國內參與者少,佔據九成以上的投資者來自於海外。而美國所覬覦的是,整個市場規模能夠給其帶來的稅收。

4月23日,區塊鏈公司鏈塔智庫發佈了《2018年第一季度數字貨幣交易所研究報告》,這份報告顯示,當前全球有1200餘種數字貨幣,市場單日交易額約1600億元。截至目前,數字貨幣的總市值接近4000億美金,全球交易額最高的交易所排名第一的是BitMEX,OKEX排在第二,幣安網排名第三。

數據還顯示,截至目前,全球有177家有效數字貨幣交易所,單日交易額超100億元的有OKEX、幣安網兩家,有6家交易所支持法幣交易。

在去年底,芝加哥上線了比特幣期貨交易;就在前兩日,有消息稱,納斯達克準備建立完整的數字貨幣交易所。

美國政府的如意算盤是,要建立全球完整的數字貨幣交易市場,並且隨著數字貨幣交易規模擴大,從中漁利。

“從4000億美元到1萬億美元,從1萬億美元到10萬億美元。如果美國真能夠成為數字貨幣交易的大本營,那麼美國可以從兩處得力,一處是可以徵收金額相當可觀的交易印花稅;另一面數字貨幣極有可能成為美國的另外一張新王牌,未來用來作為對付其它國家金融市場的武器。”前述投資人表示。

但是,美國的如意算盤並不一定能成功。畢竟數字貨幣的交易發行是以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為載體,假如數字貨幣成為另外一箇中心化的股票交易市場,那麼數字貨幣交易本身就不會存在。

日本:吸引境外平臺窺視稅收

與美國相比,日本政府的做法或許更為明智。

“既然數字貨幣交易不可能禁止,那還不如出臺合適的金融監管政策,搭建一個去中心化的交易平臺,發放牌照,讓這些交易所進駐到日本。日本可以從這些交易所平臺上獲得利益。”有人士分析。

此前,日本已經發放了16張交易平臺牌照,曾經被中國驅趕的交易所平臺正好可以轉戰日本。但是這些交易平臺本身就是流動的,一旦日本的監管政策對這些交易平臺收緊,它們又可以進行轉移。而且大的交易平臺又是中國人建立的,全球哪個國家不對其監管,它們的服務器就可以安放在哪個國家。從地中海的小國家到中南美洲的避稅天堂,都是交易所的“樂園”。日本也不一定能夠如意。

記者瞭解到,就在4月30日,全球最大的交易所平臺之一的幣安計劃在百慕大設立新的全球合規中心並創造至少40個工作崗位。其它數字貨幣交易所和供應商,也試圖採取類似方式,將數字貨幣引入大眾將需要不同實體之間的大量協作。

由此可以看出,無論是哪個國家,如果想用中心化的監管方式對數字貨幣進行管束,這些交易所平臺就會逃走。

事實上,關於數字貨幣的交易,並不只是全球國家之間的監管博弈,也是交易所投資者和政府之間的博弈遊戲。用區塊鏈技術創造的數字貨幣,本身就是朝著不受監管的目標前進,但是在此過程中,必然也將伴隨著無數的衝突甚至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