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殺,中或贏?


三國殺,中或贏?


噩夢般的一週!


不得不感嘆,我們再次見證了歷史。


大家都知道,暴跌有兩個源頭,一個是疫情,一個是拜油價暴跌30%所賜。


在環球暴跌熔斷的劇情裡,我大A上證綜指是跌的最少的。


兩桶油艱難護盤功不可沒。


特別是中國石油,在再次創出了歷史新低後,為了A股的尊嚴,極其吃力地維穩。


看著像一個憋紅了臉咬牙跑50米、步伐卻在沉重的身軀壓迫下顫顫巍巍的人,讓圍觀的人的心疼。


這幾個月中石油A股股價要麼在創新低,要麼準備創新低。


其H股的價格也跌到了2005年時候的價格。


截至3月9日,中石油的市值是0.94萬億人民幣,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市值破萬億美元的公司,上市之初中石油的市值是8.89萬億人民幣。


13年跌去了7.95萬億。


不過,還有比中石油跌起來更猛的,沙特阿美3月9日一天就跌去了超過1萬億人民幣,相當於把現在的中石油跌沒了。


石油的世界如此慘烈。

1

俄羅斯當然記得2014年的一箭之仇。


金融危機之後,國際油價從45美元一桶漲到了100美元一桶,有時還能衝上110美元。


作為世界頭號產油國的俄羅斯在那幾年可謂無限風光,又回到了金融危機前的高增長狀態。

三國殺,中或贏?

單純地看GDP增速,普京是有吹牛逼的資本的。


他的總統生涯2000年3月底開始,在此之前俄羅斯的經濟長期負增長,甚至在1998年GDP增速低至-33.09%。


上任伊始,在一次電視臺全程轉播的會議上,一位名叫霍多爾科夫斯基的寡頭當眾挑釁普京,足見當時俄羅斯的社會經濟問題之嚴峻。


普京三言兩語就讓這位大佬脊背發涼,會後普京更是說了一句碉堡的話:這些人要麼死,要麼滾。

三國殺,中或贏?

5個月後,那位裝逼大佬被普京關進籠子裡供人參觀。

三國殺,中或贏?

普京當選的當年GDP就上來了,從2000年-2008年,俄羅斯的平均GDP增速27%。


2009年短暫的低迷之後,俄羅斯的GDP增速再次回升。


巧的是2009年普京擔任的是總理而不是總統(大家也都知道到底誰是老大)。


等他2011年再次回到總統位置上,俄羅斯的GDP又是一片大好。


不過,無論是喜歡普京的人再怎麼吹捧大帝,都無法否認一個事實,普京治下的俄羅斯之所以保持高增速,是因為普京趕上了石油牛市。


而油價大漲還要歸功於美帝侵略伊拉克。


當然,也不能否認普京自己為了維持高油價也在中東長期刷存在感。


可是,站在經濟發展的角度,通過地緣政治維持油價以維持本國經濟的方式畢竟不是上策。


普京在2014年受到羞辱。


那年3月,烏克蘭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宣佈自己是獨立主權國家,並主動加入俄聯邦,同一天普京就愉快答應。


烏克蘭當然不同意,派兵鎮壓,以美帝為首的北約當然也不同意,於是全球都陷入口水戰。

三國殺,中或贏?

俄烏爭端牽動世界神經,普京是看上克里米亞的總檢察長了嗎?作為嚴謹的研究團隊,君臨覺得這不一定,畢竟克里米亞是重要軍港,也許大帝看上的是克里米亞的戰略地位呢。


不管什麼原因吧,國內網友高潮了,天天吹大帝,覺得大帝又要開始軍事表演了,並全面看多金價、油價。


事實證明這些人確實是腦殘粉。


大帝這麼猛的人,要打仗還用得著天天打口水戰嗎?2008年8月8日晚上在中國參加完奧運會開幕式,第二天早上就回國指揮修理打格魯吉亞。一頓砍瓜切菜,格魯吉亞老實了。


真想打的時候從來都是人狠話不多。


但是和烏克蘭的衝突為什麼就天天打口水戰呢?


因為不想打,不敢打。


俄羅斯也怕被制裁。


不過俄羅斯也有籌碼-運往歐洲的天然氣。


歐洲三分之一的天然氣供給靠俄羅斯,此前俄羅斯和烏克蘭幹架就曾經斷供,結果把“無辜”的歐洲人凍成狗。


之前歐洲還是被誤傷,這次俄羅斯就直接對著歐洲撂狠話了,再多管閒事就斷氣,弄死你們。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一來當時是夏天,歐洲雖然很害怕但也覺得還有時間斡旋,二來美帝就等著俄羅斯斷供呢。


這就要捋一下美帝的石油發展脈絡。

2

在1973年之前,美帝長達幾十年的時間裡,都是世界頭號產油國,當然也是頭號消耗國。


不過當時對國際油價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佔據全球產量近60%的歐佩克,歐佩克又以阿拉伯國家為主。


1973年底,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爆發了第四次中東戰爭,而美帝選擇支持以色列。


以沙特為首的阿拉伯國家怒而直接把油價抬高兩倍,並限產限售。


美帝震驚了,盎比利五雹,想不到老子也有懵逼的時候。


1972年和1973年之前,美帝的GDP都在5%以上,連續多年保持增長,1974年和1975年GDP卻分別只有-0.52%、-0.2%,也就是說不可一世的美帝直接就被酋長們幹衰退了。


不僅僅是美帝,整個西方世界都被酋長們用石油搞崩潰了。


這是酋長們的巔峰時刻。


由此讓美帝深刻地明白了石油是何等重要。


於是美帝開始控制產量增加,1974年就自動放棄了世界頭號產油國的寶座,然後開始逐漸禁止石油出口。


不過與大家固有的認知不同,美帝並沒有完全不開採,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他只是不再增產,月產量穩定在8500千桶/日上下,可是即便不增產其產油規模依然排在蘇聯和沙特之後位列世界第三,產量是第四名的3倍左右。


兩伊戰爭期間沙特產量腰斬,美帝產量卻依然穩定,位列世界第二,甚至短期也衝上過9000千桶/日。


80年代末兩伊戰爭進入尾聲,沙特產量回升,而美帝則把沙特拉入了自己的懷抱,美帝的產油量才真正開始下降,可產量依舊維持在6000桶/日以上。


90年代初,蘇聯解體,沙特成為世界頭號產油國,美帝產量一直壓制俄羅斯,位列第二。


進入2000年,普京稱帝,俄羅斯的產量大增,美帝的產量則下降到5000千桶/日上下,依舊是世界第三。


2004年之後,俄羅斯和沙特相互較勁,爭奪頭號產油國的位置,不過俄羅斯在這16年中的絕大多數時間都是世界第一。


神奇的一幕在2011年到來。


美帝的產油量直線上升。

三國殺,中或贏?

到2014年,美帝的產油量不僅再次突破9000千桶/日,而且和前二名的差距已經非常小,咬咬牙就超越前二了。


實際上英國石油巨頭BP公司就認為美帝在2014年已經重回世界第一,美帝EIA則認為美帝是在2018年8月重回世界第一。


背後原因就是美帝的頁岩油氣革命。


頁岩油和頁岩氣就是存在於頁岩中的石油和天然氣,在地球上的儲量巨大。


其他的石油和天然氣都是集中在一個區域,相對容易開採,開採在頁岩中的石油和天然氣想想就覺得費勁,但美帝不信邪。


70年代在禁止出口石油的同時,美帝就開始研究非常規能源,頁岩油氣是其中之一。


80年代初美帝就已經有公司實現了頁岩油氣的開採。可是技術的進步並非一蹴而就,而且開採頁岩油氣的成本非常大,礦井的損耗率又很高,辛辛苦苦打一口井,一年就損耗50%。


能源巨頭由於掌握著現有資源,並不願意冒險,所以美帝絕大多數從事頁岩油氣的公司都是懷著成為巨頭夢的中小企業。


他們堅持了30年,期間不知道多少企業倒閉。


到2010年,橫向打井(Horizontal Drilling)和並水壓裂解(Hydraulic Fracturing)技術的發展讓頁岩油氣產量大幅提升、成本大幅下降。2011年頁岩油氣的春天真正到來。


頁岩油氣革命的成功也讓美帝改變了對石油和天然氣的態度。


一個流行了幾十年的說法是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而且會在多少年內枯竭,然後人類就會因為爭奪石油而相互殘殺。


美帝開始覺得這種觀點過時了。


於是美帝國內對於放開石油出口限制的聲音開始多了起來。


到2014年,美國頁岩油產量佔其石油總產量的40%,而且潛力巨大,更加讓美帝能源商充滿希望。


俄烏爭端讓美帝的能源商們看到了機會,唆使美帝政府加緊忽悠歐洲搞俄羅斯。

3

2014年還有個重大背景-石油嚴重供大於求。


全球石油的需求增速和全球GDP呈現高度一致性,2014年全球經濟雖然走出了金融危機但是增速相較於以前也已經降檔,所以石油的需求沒那麼大。


更要命的是全球各大產油國為了搶佔市場份額,拼命增產,特別是嚴重缺錢的伊拉克和利比亞。


另外歐佩克產油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既要防著彼此,還要防著共同的敵人-美帝頁岩油。


他們都準備砸一波油價乾死美國頁岩油,畢竟美帝頁岩油的平均成本高達65美元左右,有的企業甚至超過70美元,而傳統產油國的成本只有十幾美元,有的甚至不及10美元。


傳統產油國堅信只要油價低於60美元,頁岩油企業就會死絕。


於是萬眾矚目的2014年11月27日的歐佩克部長級會議作出決定:不減產。


由於地緣政治讓大家看衰全球經濟,加上石油嚴重供大於求,所以2014年年中開始油價已經下跌。


小道消息說這是美帝為了搞死俄羅斯聯合沙特壓低油價。


不管真相幾何,歐佩克的決定讓油價加速下跌,年底已經跌到45美元以下。


俄羅斯因此陷入經濟衰退,盧布暴跌。

三國殺,中或贏?

美元兌盧布走勢月線圖

年初1美元兌大約33盧布,上半年匯率雖有壓力,但還能控制的住,下半年開始隨著石油價格下跌以及西方的制裁,盧布暴跌到45。


為了挽救盧布,俄羅斯在全球降息的大背景下不得不多次強行加息,而且耗費了8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和黃金,但是根本控制不住盧布的暴跌。


11月中旬,俄羅斯放棄了盧布,盧布直接崩盤到80,然後俄羅斯終於還是受不了了,又是瘋狂加息到17%,又是繼續拋售黃金和美元,再加上限制盧布流動,才算短暫止血。


這是大帝最灰頭土臉的時刻。


俄羅斯實力演繹什麼叫外強中乾。


那一年俄羅斯的資金外流超過1200億美元,股市暴跌60%,匯率貶值70%,GDP增速降為-10.32%。


俄羅斯的噩夢還沒有結束,2015年GDP增速-33.81%,是蘇聯解體以來最差的一年。


2015年12月,奧觀海同志簽署法令,延續了40年的美國原油出口禁令終於解禁。


這進一步刺激國際油價下跌,2016年3月WTI油價已經最低跌到了26美元/桶,比前兩天的最低還要低,價格回到了2003年,而盧布的匯率也達到了創紀錄的低點,1美元兌89.982盧布。


讓歐佩克以及非歐佩克產油國失望的是,美帝的頁岩油產量並沒有因為油價暴跌而面臨毀滅性打擊,產量小幅下挫後又開始回升。


相反他們卻一個個地扛不住了。


2016年10月俄羅斯日產量曾創出過1125萬桶/日的巔峰記錄,可是賣的再多也不足以抵擋油價下跌。


於是2016年底歐佩克和俄羅斯等國達成限產協議,從2017年開始歐佩克將平均每天減產120萬桶,至3250萬桶/日,沙特將平均每天減產50萬桶,日產量降到1006萬桶。


主要的非歐佩克產油國將平均每天減產60萬桶,俄羅斯平均每天減產30萬桶。


歐佩克上次減產還是在2009年的金融危機期間。


經過兩次延期,減產期限被追加到2018年底,油價也逐漸從40多美元漲到70多美元。


時間來到2018年5月,建國同志出場了。


他單方面宣佈退出伊核協議,恢復所有對伊朗的制裁,還施加額外經濟制裁。最牛的是建國要求從2018年11月起,所有國家都不能進口伊朗的石油,並號召其他產油國把伊朗石油的缺口補上。


先不說建國是不是有點喝大了,普京大帝倒是很聽建國的話,率先增產,一度超過自己的歷史最高日產量,達到1130萬桶/日。


然後,油價再次暴跌。


直到2018年底歐佩克和其他主要產油國再次達成減產協議油價才再次回升。


新的協議規定從2019年開始日均減產原油120萬桶,其中三分之二由歐佩克承擔,三分之一由俄羅斯等10個非歐佩克產油國分擔,期限為6個月,後來延長至2020年3月底。


而在2019年底,歐佩克和其他產油國又達成了深化減產的協議,在每天120萬桶的基礎上再增加50萬桶,達到170萬桶/日,相當於全球原油總需求的1.7%,沙特將承擔16.7萬桶/日,並且沙特將再額外減產40萬桶/日,在2020年3月底前每天的減產量將達到210萬桶。

4

可以非常明顯看出,從2017年開始的減產,沙特都是有擔當的,當然沙特有自己的訴求,為了穩住沙特阿美的股價,但無論如何對穩油價起到了正向作用,這對全部產油國都有好處。


而俄羅斯並沒有表現出世界第一大產油國應有的氣魄,在更多的時候產量都超過了配額,和伊拉克、尼日利亞等國有得一拼。


古今中外,當老大的人,不管人品如何,至少都得敞亮。


相信真正熟悉中蘇/中俄關系史的人對俄羅斯的操作並不會意外。


前幾天的會談之所以談崩,本質上還是俄羅斯的小心眼使然。


在全球疫情蔓延,需求進一步萎靡的情況下,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國家希望進一步增加150萬桶的產量,其中三分之二由歐佩克承擔,三分之一由非歐佩克承擔。


俄羅斯不答應,覺得維持原來的減產量就好。


早就看俄羅斯不爽的沙特終於怒了。


之前老子減產你打擦邊球就算了,這次還這麼雞賊自私,好吧不談了。


隨即沙特全面下調油價,並宣佈4月開始全面增產。


實際上,這次俄羅斯也有自己的充分的理由,進一步減產只會讓美帝的頁岩油搶佔更多的份額。


特別是近期,美帝再次加碼制裁俄羅斯,還阻撓俄歐間北溪天然氣管道二線項目,讓俄羅斯對美帝的敵意加深,他需要讓低油價維持的更久一點,徹底熬死美帝頁岩油。


對普京來說,他的敵人不是沙特國王,而是川建國。


也有種陰謀論的觀點是沙特和俄羅斯做局一起搞美帝頁岩油。


這個想法真的是因吹斯聽,這些國家懟頁岩油又不是一回兩回了,這次何必脫了褲子放屁。


那麼問題來了,普京大帝暴揍建國這一拳,自己會不會骨折呢?


大家不要老盯著傳統產油國的產油成本和美帝頁岩油公司的成本。


對石油出口國而言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名詞,叫財政盈虧平衡油價。


就是油價要達到多少才能確保財政收支平衡。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去年底的時候表示,沙特在降低財政支出的情況下,2020年的盈虧平衡油價預計將低於83.6美元/桶。


俄羅斯去年公佈了一份保守的預算提案,將2019年盈虧平衡點的油價目標位定在了49.2美元/桶。假定今年也在50美元/桶左右。


俄羅斯的這個盈虧平衡油價確實在產油國裡面算低的,也是俄羅斯自己近幾年的低點。


那麼頁岩油公司的成本是多少呢?


幾年前美帝頁岩油企業的完全盈虧成本不低,前文也提到了,不過隨著技術的進步相關企業的完全盈虧成本已經大幅下降到50美元以內,甚至有的企業只有30美元左右。

三國殺,中或贏?

不要忘記,這些頁岩油企業在其發展史上,絕大多數時間都是處在虧損狀態,過苦日子的經驗非常豐富。


更不要忘記,俄羅斯是堵上全國的財政,去硬剛美帝的頁岩油企業,就算是這些頁岩油企業都死絕了又怎樣?


技術還在,等油價恢復了,還會有新的頁岩油企業誕生,而這段時間美國趁機可以大量屯石油。


長遠來看,誰輸的更多呢?


俄羅斯經濟直接加間接對能源的依賴程度高達70%。


從這個角度上講,貌似擁有強大工業基礎的俄羅斯並沒有比坐吃山空的中東國家強多少。


經過這幾年的恢復,俄羅斯的財政狀況好了不少,截至2019年7月,俄羅斯的國際儲備達到5197億美元。


截至2019年3月,沙特國際儲備4987億美元。


兩國的儲備差不多,不過考慮到俄羅斯的盈虧平衡油價更低,所以理論上俄羅斯能夠比沙特扛的更久。


不過,畢竟他的首要目標是美帝頁岩油,而美帝頁岩油企業的完全盈虧成本普遍低於俄羅斯的盈虧平衡油價。


這哪裡是傷敵一萬自損八千,君臨看來是傷敵八百,自損二萬。


按照此前美國能源信息署(EIA)預測,2020年美帝的原油產量將達到1300萬桶/天,將碾壓任何其他國家。


美帝的石油“逆襲”之路本質上還是靠的科技進步,當然也離不開美帝這些頁岩油企業長期承受虧損的耐力。


俄羅斯也好,沙特也好,他們這種自殘式地打擊手段很震撼,不過堵上的代價未免過大。


對於未來的油價,如果無法重新達成減產協議,君臨認為跌到20美元都有可能。


三國殺,中或贏?


本身就供大於求,今年的疫情又嚴重打擊需求,接下來各產油國還要瘋狂開採,油價根本就沒有支撐。


可是,君臨認為低油價也不會持續特別久。


表面上很多國家都這麼硬氣,內心其實都瑟瑟發抖,低油價並不能增加需求,他們的財政將面臨巨大挑戰,並衝擊產油國的股市、匯市,而油價暴跌又會反向推動美元,加劇匯率波動,緊接著就是國內資產外流。


一連串的反應最終會讓產油國內憂外患。


君臨也相信美帝的頁岩油並不會被低油價搞死,或者說美帝頁岩油產業比其他國家更能硬撐。


終究會放棄的。


不過,君臨倒是挺樂於看到長期的低油價,因為我們是世界頭號石油進口國。


石油大跌,中國至少不虧。


三國殺,中或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