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暴跌引發的當代"三國殺"

石油暴跌引發的當代"三國殺"

本來平靜的日子突然被國際股市暴跌這則消息所打破、各種最強金融危機即將來臨的言論一時間鋪天蓋地。3月9日道瓊斯指數更是暴跌1800點,跌破金融危機以來單日最大跌幅,逼得美國總統特朗普“要被裝進加農炮,射向太陽。”

石油暴跌引發的當代


言歸正傳,此次美股暴跌可能一定程度上與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有關,但最直接的原因恐怕還是週末的石油暴跌所導致,而此次石油暴跌背後的劇情,堪稱當代“三國殺”。

石油暴跌的現狀

此次石油暴跌到底怎麼回事?

首先不得不承認確實跟此次疫情有關,由於最近幾天疫情在國際上不斷蔓延,並呈現越來越嚴重的態勢,相關工業需求開始萎縮,比如我們體會最深的就是:不出門,汽車使用頻率降低,加油次數減少。這些都會導致石油需求的下降。

石油暴跌引發的當代


尤其對石油進口需求最大的中日韓三國,更是受疫情影響較大,很多企業停工,這也都導致了石油需求的下降從而進一步引發價格的下降。

因此作為最大石油出口國的沙特就要跟石油出口第二的俄羅斯談,希望以“減產”換“漲價”。

來自《華爾街日報》的消息,沙特國王薩勒曼曾親自致電普京,遊說俄羅斯加入新的限產計劃,但普京果斷拒絕。

石油暴跌引發的當代


同時3月6日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聯合部長級會議。雙方減產磋商因俄方態度堅決而宣告破裂。

為逼迫俄羅斯就範,沙特迅速採取措施提高產量,主動降低石油價格。這一系列措施也就導致了週一的國際石油暴跌。

當代“三國殺”的由來

很多人可能會想俄羅斯為什麼不願意減產來拉昇石油價格,難道俄羅斯不差錢嗎?

實際上並不是,俄羅斯有他的考慮,俄羅斯認為“如果我減產,那麼我在國際上的市場份額就會下降”,因此拒絕減產。

那麼沙特就說“如果你不減產,我就增產從而進一步壓低價格,逼著你減產。”

石油暴跌引發的當代


而俄羅斯一旦減產,其損失的份額很有可能會被美國填補,其損失的對國際石油價格的話語權也會被美國填補。

這就引出了第三個國家,也就是美國,美國最期待就是國際石油價格上漲。

近幾年美國的一系列頁岩油革命使其迅速由最大石油進口國轉變為石油出口國,目前美國的石油產量排名世界第三,僅次於沙特與俄羅斯。

石油暴跌引發的當代


但是美國頁岩油有一個致命問題就是成本遠高於其他產油國。目前美國的頁岩油成本大約35美元,而沙特石油成本是10美元左右,俄羅斯石油成本在25美元左右。

對比可知石油暴跌,損失最大的就是美國。

因此俄羅斯目前願意打價格戰,表面上看是在和沙特打,實際上是在和美國打,以打壓美國的石油出口市場,穩固自身在世界石油市場的地位。

之前美國曾多次要挾沙特減產以提升石油價格,沙特表面上跟著美國走,實際上內心肯定也有怨氣。因為沙特減產,空出來的市場份額同樣是被美國搶佔,沙特也不希望將自己的市場份額拱手送給美國,從而讓美國威脅到自己“最大石油輸出國”的地位。

石油暴跌引發的當代


因此沙特這次表面上是在跟俄羅斯打價格戰,實際上也是和俄羅斯聯手跟美國打。

這也就是這場石油“三國殺”的由來。

前景分析

從美國角度講自然是希望石油價格維持在高位狀態,最低要高於35美元成本價,這樣才能保證自己不賠本,同時可以藉機搶佔國際市場。借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一句話“假以時日,美國的石油出口必將世界第一”,美國的野心也就昭然若揭了。

石油暴跌引發的當代


從俄羅斯角度來講,自然是希望石油價格下降,起碼要低於美國頁岩油的成本價,從而打壓美國頁岩油的國際市場份額。

從沙特角度講,一方面也希望藉此機會打壓美國市場份額,同時打壓俄羅斯市場份額,畢竟自己的成本最低。

石油暴跌引發的當代


儘管俄羅斯和沙特石油出口量相差無幾,但二者情況還不太一樣。

一者由於俄羅斯要維持自己大國地位,且長期被西方國家打壓,經濟基礎薄弱,搞不起太長時間消耗戰。再者俄羅斯石油成本高於沙特,因此對此次石油“三國殺”的承受度要低於沙特。

而沙特由於長期的經濟積累,國家財富基礎較為豐厚,石油成本價最低,因此沙特對此次石油“三國殺的”承受度最高。

此次“三國殺”的影響

首先對於像伊朗、委內瑞拉、敘利亞等這些極度依靠石油出口,國內本就危機重重的國家來說,此次石油“三國殺”的影響是致命的。長期的低油價很有可能進一步導致國家經濟的崩潰與社會的動盪。

石油暴跌引發的當代


對於像我國這樣的消費市場來說,我們可以利用此次低價來增加石油儲備。

對於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說,影響其實不是很大,首先我們國內的石油價格與國際石油價格聯繫不是很大,像我們平時加的汽油價格就跟國際石油價格關聯度不高。

因此我們能做的就是靜觀其變,保持好的身體,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