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價格戰是否會引起沙特俄羅斯美國“三國殺”?

石油價格戰是否會引起沙特俄羅斯美國“三國殺”?

新冠疫情目前已在全球蔓延,導致石油需求驟降。產油大國沙特阿拉伯在此時突然宣佈降價增產,開啟全球原油價格戰。

7日,沙特全面調低4月原油售價,整體降幅在每桶5至8美元。10日,沙特又宣佈將大幅上調4月的原油供應量至每日1230萬桶,這比沙特現有供應量每日970萬桶增加了26.8%。

收到上述訊號後,沙特曾經的減產盟友、此前在石油輸出國組織和其它產油大國(OPEC+)部長級會議上拒絕接受深化減產協議的俄羅斯很快“應戰”。

俄羅斯能源部長亞歷山大·諾瓦克表示,俄羅斯有能力將日產量提高50萬桶。這將使該國的原油日產量達到創紀錄的1180萬桶。

俄羅斯問題專家、中國政法大學歐洲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曉偉接受本報採訪時認為,沙特和俄羅斯開啟石油戰實際上是無奈之舉。

王曉偉表示,作為世界上兩個最主要的原油輸出國,沙特和俄羅斯最初想通過減產來提高油價,增加石油出口收入。但是此前兩國未能達成減產協議,在這種情況下,雙方想繼續保住各自的市場,互相壓價是不可避免的。

因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供應鏈、需求鏈、貿易鏈造成連鎖衝擊,國際油價出現“史詩級暴跌”:6日創下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單日跌幅,8日一度下跌約30%。

據悉,歷史上曾有過四次油價暴跌事件,分別發生在1986年、1997年、2008年、2014年,其中1986年和2014年兩次下跌主因是富餘產能;1997年、2008年的兩次下跌,主因是金融危機導致需求不足。唯有這次暴跌,是“降價+增產”造成的。

分析指出,此次油價大戰讓市場回想起2014年的油價暴跌,那是俄羅斯、OPEC、美國頁岩油為爭奪市場上演的“三國殺”。2014年11月,沙特和俄羅斯大肆增產,試圖用低油價逼死美國頁岩油。豈料,頁岩油卻靠著借債活了下來,而且活得更好。OPEC之後不得不拉攏俄羅斯實施減產。

王曉偉認為,此次沙特和俄羅斯石油價格戰不會引起“三國殺”。美國頁岩油的崛起,使美國近年來的能源戰略有明顯變化,由過去的石油進口國變為現在的輸出國。如果沙特和俄羅斯石油價格戰長期打下去,美國的損失將更大,因為頁岩油的開採成本遠遠高於普通原油。從戰略上講,即便美國參與進來,它也無法通過石油價格戰拖垮俄羅斯經濟。所以,美國大概率不會參與此次石油價格戰。

王曉偉預測,沙特和俄羅斯互相“自殺式”降價,持續的時間不會長。從沙特的角度來說,它不敢長期打石油價格戰,雖然石油開採成本低,但沙特經濟發展對石油出口的依賴程度更高。

“反觀中國,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能源多元化已經取得明顯成效。中國不僅進口俄羅斯和沙特的石油,而且在世界各地主要的石油生產國都有可靠的能源供應商。這次石油價格戰更加提醒,中國要完善應對石油價格變動的調節機制。”王曉偉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