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小羊:孩子死在媽媽的監控裡,別讓科學育兒變成邪教式育兒


艾小羊:孩子死在媽媽的監控裡,別讓科學育兒變成邪教式育兒

艾小羊:孩子死在媽媽的監控裡,別讓科學育兒變成邪教式育兒

艾小羊:孩子死在媽媽的監控裡,別讓科學育兒變成邪教式育兒

一個寶媽參加某培訓機構的科學育兒課程,按照機構老師的指導,訓練3個月大的女兒“科學睡眠”。

寶寶被要求一個人睡在小床裡,媽媽通過監控攝像頭可以看到寶寶臥室的情況。下午一點多,媽媽聽到寶寶哭,看到她俯臥,在課程指導群詢問老師是否需要幫助孩子翻過來,擔心孩子悶著。

這位媽媽@了幾位老師都沒有得到回覆。

艾小羊:孩子死在媽媽的監控裡,別讓科學育兒變成邪教式育兒

同群的一位媽媽說:“我老師說不是大哭不干預”;這位媽媽問怎樣算大哭,扯著嗓子吼算嗎,那位媽媽回答:“一聲比一聲高,肢體僵硬沒有肢體動作安撫動作”。

艾小羊:孩子死在媽媽的監控裡,別讓科學育兒變成邪教式育兒

另外一個媽媽則問,喉嚨啞了嗎

艾小羊:孩子死在媽媽的監控裡,別讓科學育兒變成邪教式育兒

看到這裡,已經覺得很殘忍了。

孩子在哭,無論她是出於恐懼、飢餓、孤獨還是其它什麼原因,總之,她在用哭聲召喚這個世界,召喚她無條件地愛著的那個人,召喚她全心全意信任著的那個人。

而被信任的這些成年人,卻正在以科學之名,冷血地討論著她的哭聲夠不夠大,有沒有哭到身體僵硬、是不是已經喉嚨嘶啞……

更殘忍的事情還在後面。

一個小時後,這位媽媽說孩子沒聲音了,害怕孩子悶死過去了。同群媽媽安慰她“不會不會”,她也自我安慰是孩子解鎖了“趴睡”能力。

艾小羊:孩子死在媽媽的監控裡,別讓科學育兒變成邪教式育兒

於是大家開始很歡樂地討論孩子解鎖了趴睡,媽媽可以安心追劇了。

艾小羊:孩子死在媽媽的監控裡,別讓科學育兒變成邪教式育兒

40分鐘後,這位媽媽在群裡說,孩子嘴唇發紫,沒有呼吸,讓婆婆把孩子帶去醫院了,因為自己“不敢面對”。

艾小羊:孩子死在媽媽的監控裡,別讓科學育兒變成邪教式育兒

這位媽媽還在群裡“分享”了孩子吐在小床單上的血跡的照片。

艾小羊:孩子死在媽媽的監控裡,別讓科學育兒變成邪教式育兒

女嬰後來被證實死亡。

從媽媽在群裡說覺得孩子不對勁,到發現孩子失去知覺被送醫,將近兩個小時。

在這段時間裡,媽媽多次擔憂孩子,也有無數的機會打開房門看一看孩子究竟怎麼了;然而,

這樣的機會她一次都沒用

相反,她不斷在微信群裡尋求“科學方法”與心理安慰,並感謝給她出主意的小姐妹。

艾小羊:孩子死在媽媽的監控裡,別讓科學育兒變成邪教式育兒

艾小羊:孩子死在媽媽的監控裡,別讓科學育兒變成邪教式育兒

是什麼讓一位年輕的媽媽放棄了自己的獨立判斷和思考能力,寧願冒著“女兒悶死”的風險,也要讓她解鎖所謂的“趴睡”技能?

是什麼讓群裡的每一位媽媽堅信這位媽媽的擔心是多慮,而沒有一個人提議她去看看寶寶?

從這位媽媽發在群裡的視頻,已經可以明顯看到寶寶的腿卡在了小床欄杆上,頭部呈窒息風險非常高的正俯臥。

艾小羊:孩子死在媽媽的監控裡,別讓科學育兒變成邪教式育兒

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裡寫到:

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倍感安全的歸屬感。

凡是重要的事情,不要在微信群裡討主意,不要拉大眾評審,聚集的人越多,群體的智商越低,越不利於問題的解決,這是我給大家的第一個建議。

艾小羊:孩子死在媽媽的監控裡,別讓科學育兒變成邪教式育兒

這個媽媽所在的群,是一個名為“芝士小餛飩”的博主所做的育兒收費課程群。

艾小羊:孩子死在媽媽的監控裡,別讓科學育兒變成邪教式育兒

芝士小餛飩在知乎上的資料顯示,聯合創始人餛飩媽媽是一位留美博士後,納米材料分析化學專業畢業。

14歲留學南非,2011年獲藥學、化學本科雙學位。2016年獲美國化學博士。

餛飩媽媽育有中美混血寶寶小餛飩與小芝士,持有美國紅十字會指導培訓資格證書,美國紅十字會育兒護理指導培訓資格證書,美國紅十字會高級育兒護理資格證書,美國紅十字會成人與嬰兒急救資格證書。

艾小羊:孩子死在媽媽的監控裡,別讓科學育兒變成邪教式育兒

在小紅書上,餛飩媽媽自稱是中美雙博士家庭,強調兩個“小王子”是熟練自主入睡的寶寶,擅長話題第一位就是自主入睡

艾小羊:孩子死在媽媽的監控裡,別讓科學育兒變成邪教式育兒

而“解鎖趴睡”,似乎是她的理論核心。

艾小羊:孩子死在媽媽的監控裡,別讓科學育兒變成邪教式育兒

在芝士小餛飩賬號上,餛飩媽媽展示的正是跟那位失去寶寶的媽媽同樣的情景:孩子一個人呆在小床上、一個人睡覺;頭頂上帝視角的攝像頭,直視著孩子孤單而弱小的身影。

艾小羊:孩子死在媽媽的監控裡,別讓科學育兒變成邪教式育兒

餛飩媽媽的所謂趴睡理論並非毫無科學依據。

大多數寶寶喜歡趴睡,因為這個睡姿,最接近寶寶在母體中的姿勢,可以讓尚未完全適應外面世界的寶寶產生極大的安全感。

寶寶趴睡的時候,的確更容易入睡,也會有更高的睡眠質量。然而硬幣的反面是,一歲以內的孩子趴睡,有窒息的風險。

中國專家一直反對嬰兒趴睡,即使是美國兒科專家,大多數也不建議孩子在夜晚趴睡,白天有大人監護的情況下,可以選擇讓嬰兒趴睡。

兒科專家一再提示,嬰兒趴睡時,監護人必須陪在身邊,隨時觀察嬰兒睡姿,以及有無東西覆蓋嬰兒口鼻。也就是說,趴睡與讓寶寶獨立睡眠之間,存在先天衝突。

這些問題,只要稍稍百度一下,或者詢問普通兒科醫生,都能得到準確的科普。但這位媽媽為什麼做出了錯誤的選擇,因為她過於迷信,心存僥倖。

哪怕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會讓你的孩子丟掉性命,那麼即使這個理論看上去再美,理論創始人的履歷再牛逼,也不值得追隨。因為那萬分之一的可能,落到你的頭上,就是百分之百。這是小羊想說的第二點。

艾小羊:孩子死在媽媽的監控裡,別讓科學育兒變成邪教式育兒

餛飩媽媽自稱擅長嬰幼兒“自主入睡,自主進食”。其實,所有過早培養嬰兒自主能力的“教派”都逃脫不了“哭聲免疫法”這一邪教根基。

艾小羊:孩子死在媽媽的監控裡,別讓科學育兒變成邪教式育兒

所謂哭聲免疫法,本質上是對嬰兒實施精神虐待和精神控制。用“你越哭我越不抱你”的方法,讓孩子慢慢適應在孤獨和絕望中入睡,阻斷嬰兒先天的、正常情感訴求,使孩子過早學會壓抑情感,不再對獲得父母之愛抱持希望。

艾小羊:孩子死在媽媽的監控裡,別讓科學育兒變成邪教式育兒

這種嬰兒時期的“攢夠失望就離開”,雖然有可能培養出不哭不鬧的孩子,但是也會造成嬰兒成長期嚴重的心理缺陷。

美國心理醫生約翰·華生在《嬰兒與兒童的心理學關懷》一書中,倡議的“無情感化”的矯正式兒童養育體系,可視為“哭聲免疫法”的前身。

但這位大名鼎鼎的心理學家的三個孩子,大兒子三十多歲自殺身亡,女兒多次自殺未遂,小兒子選擇了用啃老的方式,報復“沒有情感的”父親。

艾小羊:孩子死在媽媽的監控裡,別讓科學育兒變成邪教式育兒

“哭聲免疫法”一度因為見效快而被很多“科學育兒機構推崇”,然而事實證明,育兒根本沒有捷徑,孩子小的時候你省下的心、偷過的懶,都會在他們長大後加倍還回去。

在這裡,小羊要說的第三個問題就是捷徑,育兒沒有捷徑,請各位切記。

艾小羊:孩子死在媽媽的監控裡,別讓科學育兒變成邪教式育兒

在孩子3歲以前,尤其0-1歲,除了全然的接納與愛,無私的奉獻和陪伴,沒有任何其他捷徑式育兒方法可言。

千萬不要相信嬰兒可以通過無傷害的訓練,變得乖巧聽話、不哭不鬧。

如果你看到誰家寶寶一生下來就像天使一樣,那一定不是因為科學育兒,而是孩子天生如此。

當我們成為父母,偏聽偏信所謂科學教育的時候,一定要問問自己,所謂“聽話”、“獨立”,是為了孩子好,還是父母想偷懶?既然“聽話”無法作為成年人的成功標準,為什麼要把它當成嬰幼兒的成功標準?

讓嬰兒擁有與他們年齡不符的獨立,與讓女孩擁有與她們天性不符的懂事一樣,都是對人類的天性與智慧,進行壓抑和控制,本質上是同樣的情感PUA。

艾小羊:孩子死在媽媽的監控裡,別讓科學育兒變成邪教式育兒

判斷科學還是邪教,有一個基本的常識,科學是溫和、慎重的,允許爭論與例外,邪教則是強勢、極端的。凡是告訴你,必須跟他一樣的人,無論學歷多光鮮,本質上都是洗腦。

孩子不是算術題,沒有一個公式,可以解鎖所有的孩子。

育兒沒有捷徑,除非你走了狗屎運,生了天使寶寶,否則根本不存在什麼獨立自主的聽話寶寶。

這個真相,很殘酷,但重要。

如果寶寶天天哭鬧,你是不是還決定愛她;

如果每天晚上要起來三到五次,你是不是還決定生她;

如果至少兩三年內,你要把追星、追劇的時間用在孩子身上,你是不是還願意擁有她?

知道養孩子有多難以後,再決定要不要孩子,是每個成年人的義務。

想清楚這些,才不會隨便被科學育兒的邪教洗腦,以為買個課、加個群,就可以達到寶寶從3個月就開始獨立,父母倍兒輕鬆的目的;就不會相信所謂的哭泣療法、趴睡解鎖,可以不留後患、一勞永逸。

我不想傷害一個可憐的母親,但當我看到這位母親在群裡問“結紮還能再生嗎”,我不得不擔憂將有另外一個孩子,降臨在不知道愛為何物,更不知道孩子是什麼的媽媽手裡。

艾小羊:孩子死在媽媽的監控裡,別讓科學育兒變成邪教式育兒

孩子是星光,是生命,是獨立的靈魂,他們既不是我們為顯示身份而必須擁有的勳章,也不是我們為顯示能力而要尋找的試驗品與替代品。

撫養孩子,是學會愛、付出愛的過程。

唯有愛,能夠治癒一切;唯有愛,是終極的科學。

孩子慢慢長大,我們慢慢變老,急什麼呢?如果孩子在小時候得到了足夠多的愛,應該自立的時候,自然會獨立;應該自愛的時候,自然懂得愛。家與父母,是一個巨大的能量池,在這個能量池中,用愛發電,才是科學與真理。


關於本文

● 作者:艾小羊。複雜人生的解局人,品質生活的上癮者,專治各種不高興。代表作:《活成自己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