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安全產業鏈條中,“E-call”必須擁有姓名


在汽車安全產業鏈條中,“E-call”必須擁有姓名


· 正 · 文 · 閱 · 讀 ·

汽車被髮明之後的一段時期內,汽車安全並沒有受到很大的重視,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最開始的汽車馬力很小,根本開不快,有資料顯示,奔馳的第一輛汽油發動機汽車,只有0.85馬力,時速大約16公里,就算是急剎車或者是撞到行人,造成的傷害都比較輕。其二,汽車出現之後,數量並不多,從汽車發明的19世紀末頁,到20世紀初汽車有條件量產的幾十年間,汽車在改良中發展,數量並沒有多大提升。
直到福特T型車出現,馬力提升到了20,時速可以達到72公里,且汽車的普及率大大提升,交通事故和車禍才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汽車安全問題被提了出來。


汽車安全產業進化鏈條

汽車安全產業的進化鏈條是這樣的:

01 鋼架結構,讓汽車更堅固

02 三點式安全帶,確保駕駛員安全

03 安全氣囊的發明,進一步確保駕駛員安全

04 輔助駕駛技術

05 E-call,事故之後的生命救援

最開始,人們的想法是:要保證汽車安全,骨架要強、鋼板要厚、汽車要夠堅硬,才能扛得起汽車之間的硬碰硬。這樣的想法似乎很合理,但後來人們發現,擁有結實的外殼,車能扛住撞擊,但在劇烈撞擊過程中,人所要承受的衝擊力不是一般的大,會對人造成嚴重的損害。明白了這一點,人們給汽車進行了改良,將整個車體分為三部分,前後兩個部分做得相對比較軟,在車禍時能夠延長撞擊的時間,吸收撞擊的動能,降低對車廂的衝擊力,保證乘客的安全。

在汽車安全產業鏈條中,“E-call”必須擁有姓名

但是,汽車安全問題依然嚴峻,三段式車身雖然減緩了撞擊對人體的衝擊,但是在劇烈的撞擊中,人體可能因為慣性,瞬間飛出,司機可能在飛出時被擋風玻璃撞死,或者被方向盤擠死。

怎麼辦呢?三點式安全帶解決了這一困擾,繫上安全帶的司機,在發生事故碰撞時,會被安全帶牢牢鎖住,避免了飛出去的傷害。研究出這一技術的是Volvo的工程師尼爾斯•博林,這項專利被無償開放給整個汽車工業,可以說是為整個汽車安全產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也成為了汽車的標配。

但是,在後續發生的交通事故中,人們發現,只有安全帶並不能完全解決駕駛者的安全,因為,在受到劇烈撞擊之後,駕駛者因為受安全帶的因素不會被方向盤擠死,卻還是會在慣性下往前傾撞上方向盤,傷害不容小覷。

20世紀50年代,美國工程師JohnW. Hetrick在一起事故中受到啟發,發明了安全氣囊。安全氣囊會在碰撞發生後第一時間彈開,避免了司機直接撞在方向盤上,可以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不過因為技術不完善等因素,這一發明直到1980年之後才普及開來,且成為汽車的標配。

在汽車安全產業鏈條中,“E-call”必須擁有姓名

以上,都主要是被動式的安全裝置,通過汽車的硬件設備來保護人員的安全,客觀因素造成的事故發生率逐漸縮小,人為造成的事故發生率卻在逐年攀升,人們開始將被動安全轉向主動安全。隨著車聯網的概念被廣泛提及,輔助駕駛技術也逐漸普及,最常見的ADAS(行車軌跡預警)、DMS(疲勞駕駛預警)等規範駕駛行為的技術,就是比較普及的主動安全技術,通過對駕駛人員行為規範的監管,來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概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E-call讓整個汽車安全產業實現了真正的閉環

長期以來,業界考慮的重點都在“阻止事故發生”,而很少研究“事故發生之後該怎麼辦”的問題。所以汽車安全產業鏈是不是可以“事故”為支點,往前,追溯保障安全出行的方方面面,從車輛製造、安全設計等,來為駕駛者的出行提供安全的環境;往後,則需要應對事故發生之後爭分奪秒的安全救援,抓住安全救援的黃金30分鐘,在危急時刻,讓生命得到很好的保障。

在汽車安全產業鏈條中,“E-call”必須擁有姓名

兩者哪個更重要呢?

兩者都很重要!

事故最好不要發生!

但如果避免不了,那麼在事故發生之前,可以通過各種措施來保護乘客,在事故發生之後,爭分奪秒是關鍵,用E-call為減少人員傷亡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發掘科技提出的“多重安全”概念,即是以事故為分界點,圍繞E-call服務體系,從駕駛者、汽車、道路交通環境、車輛管理、車內健康等多重應用場景出發,從前期的輔助駕駛預防,到後期的生命救援,通過大數據、S-MOTION、B-Call、ICHC、ADAS、DMS、EDR等技術,構建整個車聯網安全體系,保障出行中的生命安全。

在汽車安全產業鏈條中,“E-call”必須擁有姓名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從另外一種角度來說:E-call讓整個汽車安全產業實現了真正的閉環。其包含了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的裝置,可以人為觸發報警,也可以通過機器的判斷自動報警,做到時刻以人的生命為中心,進行出行安全保障。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