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或者鋼鐵一類的東西,會不會對人逐漸產生冥冥中的感情?

沒有。但也可以說有 —— 看完了大家在回答中講述的許多故事,身為汽車的熱愛者,也很能感同身受。就這個問題本身,從理性角度而言,汽車不具備神經系統,也不能分泌激素,因此

汽車理論上是不會產生感情的,但是人有感情。

上學的時候用了好久的一支鋼筆,筆桿已經掉漆,出水也不如原來流暢,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小毛病,但卻總覺得它用起來要比新鋼筆更順手。去年常穿的一雙鞋子,今年拿出來覺得已經老舊,換了新鞋覺得硌腳,才發現還是原來的鞋子舒服。

車也是一樣。每輛車在從流水線上下來的時候都是一樣的,就像一張乾淨的白紙,當握住方向盤的那一刻,白紙上便有了您的畫作。

汽車,或者鋼鐵一類的東西,會不會對人逐漸產生冥冥中的感情?

老司機都知道,車跟人是需要磨合的。哪怕是藤原拓海,第一次開AE85也會覺得不順手。而且每個人開車的方式不一樣,調教出來的車也不一樣,即使是兩輛相同型號的車交給兩個不同的人去駕駛一段時間,再由第三個人去開,也是可以體會出其中的差別的。

在開車的過程中,如果能溫柔地對待它,那麼車會逐漸變成適合你的樣子。

很多愛車的人,都捨不得拋棄家中那臺服役多年的“老傢伙”。可能它的樣子不如新車好看,配置沒什麼科技元素,動力也在逐漸衰弱,但它卻一定凝聚著使用者的感情。數年或者數十年的時間,帶著它的主人跋山涉水,為它的主人遮風擋雨,相伴的時光中承載著多少回憶,彼此就有多少依賴與不捨。

有時開車遇上嚴重的意外事故,車撞毀了,車主在汽車的保護下倖存下來,會從那輛報廢的老車裡取下一個零件或者保留著車鑰匙,作為平安符放在新車裡,保佑今後出入平安。

人跟車之間是存在一種「きずな」的,也就是所說的“羈絆”。

而作為汽車的製造者,人與汽車之間還存在著另一種感情。

每一輛汽車上,都傾注著工程師的感情。希望產品能讓人感到安心和愉悅,希望汽車能夠獲得每位使用者發自內心的認可。每一位同行應該都對汽車抱有類似的感情。

但越是熱愛汽車,就越需要以科學和冷靜的態度來看待它。相信知識,相信只有不斷鑽研,不斷改進技術,才能真正造出讓使用者滿意,讓自己滿意的汽車。所有在汽車技術上的堅持與進步,都源自對汽車深沉而炙熱的愛。

看了許多朋友的故事,也想分享一個充滿坎坷的故事。就是今天的EyeSight駕駛輔助系統。很多媒體都對這套系統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但是,其實這套系統當初離夭折只相差了一點點,是工程師們一點一點將其開發成今天的這個樣子。

1991年,日本運輸省自動交通局開始推行“首期ASV推進計劃”,旨在加快剛剛出現的駕駛輔助系統量產進程。由於“推進計劃”的吸引,大量的汽車廠商開始關注此項技術的研發。早在其兩年前就成立了技術研究所,開始了汽車智能化技術方面的研究。

為了讓駕駛輔助系統更具優勢,剛剛進入公司不久的SaneyoshiKeiji先生提出了一個構想:一個以雙目攝像頭這樣類似於人眼結構為基礎的汽車預安全系統。

汽車,或者鋼鐵一類的東西,會不會對人逐漸產生冥冥中的感情?

雖然技術設想就此落地,但量產仍有相當大的難度。由於雙目攝像頭圖像識別元件數量過多,體積過大,竟然塞滿了旅行版Legacy力獅的後備箱。又因為系統的成本過高,高昂的售價讓消費者望而卻步,當時許多品牌生產的搭載類似技術的車型在銷量上都相當慘淡,甚至當時還流傳著“消費者不會為預防安全的功能買單”這樣的句子。

1995年,在供應商Kansei提供的生產幫助下,通過對技術的不斷打磨,改進的ADA系統終於在成本、體積方面有了不錯的改善,曾經裝滿後備箱的圖像元件已經可以縮小到和攝像機差不多大。

但還有下一個棘手的難題在等著。由於雙目攝像頭在安裝精度方面的要求相當嚴格,最多隻允許幾微米的誤差,在安裝過程中需要對攝像頭的位置進行長時間精細的調整。這對於汽車快節奏的流水線生產來說,基本意味著量產無望。

經過一系列的改進,終於在1999年,也就是此設想被提出的將近十年後,實現了第一代ADA系統的量產!

汽車,或者鋼鐵一類的東西,會不會對人逐漸產生冥冥中的感情?

但技術的發展遠遠沒有終點。儘管進入了量產階段,ADA系統的功能仍然略顯單調。兩年以後,推出了經過改進的第二代ADA系統,整合了電子車身穩定系統,實現了與前車距離的三段式調整。但是在制動方面,第二代ADA系統採用的還是控制節氣門和讓變速箱強制降檔這兩種方式降低車速,自動剎車時的舒適性還有待提高。

眨眼又是兩年,新問世的第三代ADA系統已經能夠實現利用制動讓車輛減速。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介紹過所謂安全,往往體現在危險來臨之前,雙目攝像頭在極端天氣下的工作可靠性較差,而雷達傳感器在這方面相對更好。所以在這代ADA系統中新添加了毫米波雷達,希望利用攝像頭+雷達的組合提高預防安全系統全天候的可靠性。

這樣一來雖然在功能上有所提升,但隨之而來的三個問題再次擺在了面前。

一個是供應商Kansei退出了合作,讓在生產方面有些捉襟見肘。

第二個是曾經困擾過成本問題——同款車型搭載第三代ADA系統與否,在售價上相差70萬日元(按照當時的匯率大概相當於5萬元人民幣。PS:當時北京的房價約為4000元/平)。為此,以SaneyoshiKeiji為首的研發小組開始與接替Kansei的日立製作所合作,並把原來的毫米波雷達更換為成本更低的激光雷達,這個改變也讓價格差距從原來的70萬日元降低到了30萬日元。

而第三個問題則更嚴重一些,由於當時訂單過多,為了正常盈利,需要將工作重心放到保持快速生產中,內部開始考慮是否有必要繼續研發這套問題重重、卻對銷量幫助不大的技術,並一度減少甚至停止了對該項目的投入。為此,研發小組一邊申請助成金作為研發費用,一邊尋求進一步降低價格,更能讓消費者接受的辦法。

2008年,研發小組在保證系統功能性的同時,重新採用雙目攝像頭單體控制,將這套系統成本降低到了第三代ADA系統的四分之一,並給它取了現在這個名字——EyeSight駕駛輔助系統。

此後EyeSight駕駛輔助系統的更新大家可能就比較熟悉了。

汽車,或者鋼鐵一類的東西,會不會對人逐漸產生冥冥中的感情?

現在,還準備繼續升級這項技術,讓其進化為半自動駕駛系統。儘管前方一定還有更多的問題在等待解決,必將盡心竭力。

技術的發展從來不會一帆風順,對於廠商來說更是如此。EyeSight駕駛輔助系統的研發過程一波三折,也曾讓顧此失彼,甚至連公司都一度想過就此放棄,但還是堅持下來了,並且把這段坎坷的歷程當作寶貴的經歷。

希望當您下次接觸到EyeSight駕駛輔助系統時,能想起曾經這只是一個天馬行空的設想,經過無數人的努力與堅持才最終成為了現實。這個體積越來越小,功能越來越強的系統中凝結著無數技術人員的智慧與對汽車的熱愛,也希望在EyeSight駕駛輔助系統幫您又避開了一次危險時,能對工程師們長久以來對於安全笨拙的堅持報以會心的一笑。

汽車,或者鋼鐵一類的東西,會不會對人逐漸產生冥冥中的感情?

汽車是機械的,但它也是有溫度的。汽車沒有感情,可它身上寄託著人的感情。不管是EyeSight駕駛輔助系統,還是汽車的每一項設計,都充滿了對駕駛者的關懷。每一次加速或者轉向的體驗,都是汽車與使用者溝通的語言。希望熱愛、努力、堅持,都能通過汽車傳達給每一位使用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