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啟示錄,90年的日本和後來的美國發生了什麼?(分析+建議)

這是一場百年一遇級別的金融震盪,這再次印證了一句老話:十次危機,九次槓桿。

可問題在於,槓桿和推升泡沫的資金,到底是因何而來?哪裡而來?今天,我們將向你展示當今這一切危機的前傳。

前傳

上世紀70年代,地緣問題導致石油減產。1979年伊朗石油禁運60天,導致每天短缺石油500萬桶,油價開始暴漲,從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底的41美元。

油價的快速上升,導致了惡性的通脹。為了摁住猛如虎的通脹,美國在80年代初期,市場利率不斷抬升,突破15%,甚至一度逼近20%!

美國飽受高成本之苦。而在太平洋對面的日本,享受著製造業飛速崛起的甜蜜好時光:80年代日本電視機、音響電子產品、還有便宜耐用的汽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全球市場,日本股市在企業利潤的推動下,持續穩步上升。

為了扭轉競爭中的不利地位,1985年在美國紐約廣場飯店,美國和日本簽訂廣場協議,而後日元開啟持續升值。股市在上升,而貨幣又在持續升值,這就好比一杯加奶加糖的咖啡,讓全球資本加倍上癮,逐利而且洶湧的資本,向潮水一樣湧向日本。

從1985年初到1990年,日經225指數從12000點起步,持續攀升翻了將近四倍最終抵達奧林匹斯之顛38957.44點;於此同時,日本土地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大東京都(23個地區)的土地價格,在當時甚至可以買下整個美國。加持著貨幣升值的紅利,日本人開啟買買買模式,日本企業甚至買下了美國的地標性建築,洛克菲勒中心。

日本央行對迅速吹大的泡沫深感警覺,為了遏制泡沫繼續膨脹,日本央行在很短的時間將利率迅速提高,在前一年還是1%以下的超低利率,到了1990年,利率一度突破5%、6%、7%!

流動性迅速收緊,讓日本的金融泡沫瞬間崩塌。日經225指數從1990年的近40000點,一路跌至1992年8月的14194點,下跌幅度達到

63%。這還沒有結束,一路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漫漫熊途,最終花了十八年,日經225指數抵達6994.9的最低點。

從1990年至今,已過去30年,這段歷史被人們稱作日本經濟"失去的30年",面對下跌,為何日本央行沒能力挽狂瀾?失去的30年,對我們每個普通人,到底有什麼啟發呢?

資產負債表衰退

日本央行並非漠視不管。1991年,面對市場下跌,日本央行已經做出迅速反應,將利率調降到5.5%,而後利率7連降,93年已經降至1.75%,95年利率降至驚人的0.5%,到了1999年,央行已徹底無力,日本全面進入零利率時代。

這一度是經濟歷史上最令人困擾的未解之謎:資金已經幾乎免費白送你了,可是為什麼經濟增長完全不見起色?為什麼股市樓市仍難止跌呢?

在日本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的新作中,他終於解開了這個謎題,他找到了答案:就是資產負債表衰退。(balance sheet recession)

全球各地的居民購置房產,都要使用按揭貸款,這就是一個最常見,最典型的負債和槓桿。假如90年代的一個日本居民,購買了一間價值100萬的房產,首付10萬,那麼這就是一個10倍槓桿(100/10)

在日本經濟泡沫破滅之後,股市樓市都跌幅過半,一套100萬的房產,價格跌至50萬。可是日本居民仍然欠銀行90萬的債務一分不少,這個時候,居民的淨資產=總資產-總負債=50萬-90萬=-40萬

這個時候,使用高額槓桿的投資者,就出現了負資產,或者說資不抵債。在當時,日本居民並沒有選擇放棄房屋,而是選擇維護信用,去艱難的修復個人的資產負債表,把窟窿給填上。

當以上這個情況出現,無論央行投放多少貨幣,也無論市場的利率多麼的便宜,你會突然發現,整個經濟中,借款人突然消失了,一個也不剩!所有人一夜之間,都變成了儲蓄者,人們開始省吃儉用,不敢消費,留存下來的每一塊錢,寧可不要任何回報,只要能安全的結餘下來,用於還款,早日把資產負債表的窟窿給填上,這是上一代日本人生活中最大的心願。

節儉悖論與緊縮螺旋

本來節儉是一件好事,但是當整個經濟中的所有人,都變成了儲蓄者,它會引發一個可怕的悖論叫做節儉悖論。

節儉悖論是什麼意思呢?比如說,一個正常的經濟中,有人存錢,也有人花錢。可是要知道,每一個人的開支,都是另一個人的一筆收入,如果每個人都不花錢,那麼這個經濟中,就沒有人有收入了!當所有人都成了儲蓄者,就意味著所有人都不會有未來的收入,沒有收入,意味著將無人能夠進行儲蓄!這就是節儉悖論。

節儉悖論告訴了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整體並不等於局部簡單相加。對每個人來說都正確的,但是當所有人都一起這麼做,對整體卻可能不利。舉例來說,農場主拼命擴大生產,對它個人是有利的,但是當所有農場主都拼命擴產,那麼產量暴增,對農場主就構成了致命打擊;再比如說,產油企業拼命擴大生產,對它個人是有利的,但是所有產油國都拼命擴產,油價暴跌,對所有產油企業都會造成打擊。

經歷了經濟泡沫的破滅,日本居民嚇壞了,全民都變成了儲蓄者,當借款人消失了,整個經濟中沒有人去擴大生產,那麼經濟就陷入了一個螺旋下滑的深淵中:通貨緊縮螺旋。

一個100元規模的模型經濟體,10%用於儲蓄,如果沒有借款人,則流通中現金變成了90元。下一年,若儲蓄率還是10%且無人借款,則經濟總量變成81元,每年類推,這就是通貨緊縮螺旋,它會讓一個經濟體的規模持續縮水。

在當年的日本,居民們為了修復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人人節儉、全民儲蓄,當沒有人借款、沒有企業投資,經濟就陷入了螺旋式下降,這就是資產負債表帶來的衰退。這種情況下,央行投放再多貨幣也沒用,每一分錢都被人們拿來儲蓄和還債了,當所有人都這麼幹,經濟就會越陷越深。

08年後的美國

2008年之後的美國也遇到類似的情況,泡沫破滅之後,經濟中失去了借款人,居民忙於修復自己的資產負債表,而企業也沒有擴大再投資的需求。這種情況下,美聯儲開著直升機撒下的美鈔,完全進入了金融市場,而沒能進入實體經濟。這些資金,被用於"借錢分紅","借錢回購",推升了金融市場的十年長牛;巨大的槓桿,被對沖基金用於金融交易卻並沒能為實體經濟創造出更多真實價值,這一切導致了今天的後果,也是這場危機前傳的真正主角。

以史為鑑,我們給您如下幾個

重要建議:

· 購買股票、基金、理財等一切投資,不要使用有息槓桿

· 購買房屋,支付儘可能高的首付比例

· 有餘力的情況下,適度提前還款,降低你的負債率

· 量入為出、合理消費,但不要停止消費。因為你的每一塊支出,都是他人的一塊收入。合理花錢,就是在為他人和社會,做出你的貢獻。

真正重要的不是開著飛機撒鈔票,那是對眼前的救火,同樣也是對未來的縱火;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有人能真正把資金,用於實體經濟,用於更多真實社會價值的創造、和商品的生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