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只有孔子能為《易經》作《易傳》,是否說明孔子在百家中得道最高?

紅星照耀神州


不能這樣說。如果《易傳》真是孔子所作,原因只可能有一個,周王朝的衰落。

孔子住世並著書期間,正處於春秋戰國之交,禮崩樂壞,列國跌入戰爭和災難的深淵,《周易》與“周禮”的權威,跌落神壇,墜地崩壞。

在此之前,《周易》至高無上,除了《周易》的集成與創作者周文王,周禮的奠基人周公旦,沒人有資格或權限註釋《周易》,為其作傳。

從孔子開始,儘管《周易》走向民間,融入百家之學,其真諦也在世俗中失傳。


杜新治


有用嗎?我研究【易經】,研究來研究去,結果發現大多都是在誤導人。

就拿我學習【易經】過程中來說,起初我認真並且系統學習易經的基礎理論,陰陽五行及其消長和生剋制化原理,覺得這些都沒錯。我研究認為幾乎所有的涉及到有關易經書本的基礎知識和理論都沒錯。但是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在學習六十四卦卦象及卦辭中,覺得這個把我誤導了,還有那些六爻卦什麼的,也把我誤導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它導致我一直不能科學的認識易經,彷彿易經就是“預測”“算命”之類的迷信一樣。

我在這其間一直打轉,沒有根本性突破。

其實六十四卦和六爻卦只是涉及到易經的有關“象(或相)”的知識,並不能代表全部。

我後來在一位“師傅”的帶領下,我誤打誤撞學會了看相,加上我後來在三年的養豬過程中,比較系統的自學了中醫學,對中醫的陰陽辯證陰陽施治法有了深刻的瞭解,對“陰陽”的存在也有了切身體會。

這使得我茅塞頓開。為此讓我更能夠創造性的突破性的對看相有了全新的認識。也因此瞭解到了易經與二進位制的關係。一陰一陽謂之道,說白了就是二進位制的世界,就是二進位制詮釋的世界,就是二進位制由點到線、由線成面,它猶如黑白電視成像原理。

我後來偶然看了一本有關八字預測算命的書籍,破天荒的對“算命”有了更進一步發展。這使得我通過八字,結合看相知識,對人的性格及命運上的預測與判斷,有了更為可靠的理論支撐。

加上我不斷實踐,不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我陸陸續續學會了如何給人姓名預測,怎樣測字解夢等等。

其間我也看了有關孫子兵法等等的兵書,深深瞭解到陰陽的虛實在兵法中的具體運用。

所以說,有關【易經】理論的具體運用涉及到內容很廣泛,並不單單只是用來看相、預測算命、給人佔爻,還能給人看病治病,更可以用來帶兵打仗。

因此說,我們學習【易經】,不能盲人摸象般片面瞭解易經,更不能死記硬背死板呆板機械地認識易經,應該觸類旁通,活學活用。

應該說易經博大精深,絕不是某一個人某一本書就能夠知曉和詮釋的了的。

我研究易經到最後,我認為最好的易經書就是我自己,我自己就是最好的易經書,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如同牛吃草一樣,經過大量飲食,經過長時間咀嚼與消化,早已不是原來的草那麼簡單了,已經成為了我身體的一部分,早已是我奔跑、咆哮、遊走、犁地等等一切活動的動力了。

所以說,我們學習易經應該“書人合一”,應該渾身充滿易經元素,就連放屁拉屎都是易經。其實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老師,正如人們所述,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因此說千萬不要被所謂的名家、大師所誤導,即便他是孔子,哪怕是馬克思,我們也要批判的認識問題,也要一分為二的看待事物,要學會把問題如同食物,只有經過細細咀嚼經過充分吸收和消化,只有通過努力實踐不斷實驗,才能最終成為和成就我們自己。


詩領頭羊


這個問題問的還是很有深度的,我們都知道孔子的一開始的理想是功名是做官。他周遊列國從政求功名,卻四處碰壁,不能施展他的政治抱負。

據史書記載,他在魯國的時候,因為政治不得意,也曾經占卜了一卦:火山旅卦。得人指點效法《旅》卦精神,周遊列國14年,這才成一代先師,萬世之師表。在50歲的時候,孔子才研讀周易。對於有群經之最的《周易》是有深刻體會的。孔子學習易經後,作《易傳》《十翼》對後世學習易經影響很大,因為孔子當時感悟最深。尤其是踐行了《旅》卦後的感悟……

孔子給《周易》增加了註釋,是明白周易所闡述的是一個道,一個自然之道。一個自然之規律。一個天人合一,天人對應的規律,宇宙萬事萬物都遵循的客觀規律。每一卦的出現都有一個橫斷面,雖然抽象,但很清晰。孔子也曾經問道於老子,基於自身,深刻明白了易經的偉大,道的偉大,感觸自己的不足,深讀《周易》後,做《易傳》《十翼》對《周易》進行補充,是對後世傳承學習《周易》的幫助,並提供了方便法門,可以說在當時那個年代,孔子對《周易》的領悟力還是很深的。並且做出了註釋,對於後世學易有了傑出貢獻。





朝虹問卜


不,只能說明孔子是諸子百家中最喜歡裝大仙最會跳大神,首先大家要明白,易經是占卜用的,是周人算命跳大神用的,在周易之前,還有夏朝的連山(完全失傳),商朝的歸藏(歸藏只有部分流傳),都是算命跳大神的書,易經和連山歸藏主要用來算命,配合燒龜殼看裂紋,能算天下一切命,打仗看病結婚出門等等

諸子百家中,孔子才學是倒數第一,連本自己的書都寫不出來!丟人顯眼!《老子》《管子》《墨子》《韓非子》等等你看看真正有才學的人,誰不寫部自己著作描述自己思想,孔子而且最迷信,諸子百家真正第一的當然是墨子,最熱愛科學,號召人人平等,致力於打造世界和平,是偉大的科學家,在科學技術上面對面虐魯班,

哲學思想上,老子無敵於天下,

智慧上鬼谷子無敵於天下

醫學上扁鵲

政治上韓非子

軍事上孫子

經濟上管子

文學上屈原

諸子百家人才倍出,孔子算個屁,頂多是優秀教師,其實教學生也不是第一,少正卯比他強。所以孔子當官第一件事就是殺了本國教師最優秀的少正卯




東北虎男323


實際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糟粕之處。其實周易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認識宇宙大自然運行規律。周易的邏輯是否認了伏羲發現的宇宙大自然運行規律,他認為地球是不會轉的,如果轉到下邊去,一切的東西都會掉下去的。但是伏羲發現了宇宙大自然運行規律是地球繞著太陽轉的。伏羲的理論是根據北斗星不斷的變換位置而做出定論的。並且還畫出了一張講解圖。這張講解圖就是現在所謂的八卦太極圖。這張講解圖裡邊是一個圓圈,圓圈裡邊有黑白兩個魚代表是不停的走動,黑魚代表黑天,白魚代表白天。逆時針而轉,這樣太陽東出西落就順理成章了。北斗星一年四季變換位置是由於地球繞著太陽轉,地球在變化的位置所產生的。這是伏羲的發現也畫出講解圖詳細的講解了。後來又有軒轅皇帝制造出了兩部羅盤,也證實了這一理論。後來有一些自作聰明的文人墨客認為,地球如果要是轉的話,一切的東西都會掉下去的,所以錯誤地理解了宇宙大自然運行規律。這才篡改了伏羲發現的宇宙大自然,畫出的講解圖。這才以周易理論錯誤的篡改了伏羲的講解圖。而又錯誤的重新的編排改寫了宇宙的大自然。實際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只要是以周易理論認識的宇宙大自然其實都是錯誤的。現在的科技宇宙大自然的認識也證明了這一點。


程林4721


首先要澄清的是,孔子儘管對《易傳》的形成很大貢獻,但是,《易傳》應該是他的學生,綜合道家、陰陽家等認識成果,同時也吸收了歷史上的解釋《易經》的成果進行編纂而成的。孔子述而不作,看來,在《易傳》的編纂上也是如此。

但是,應該肯定,孔子對《易傳》的成書有巨大影響和貢獻。在後世正統學術和文化思想方面,他的易學思想影響最大,佔據主導地位的持續時間最長。直到今天,孔子《易傳》的思想和方法,在文化界事實上仍然佔據著主導地位。

孔子的易學思想,有他的獨特貢獻。由於各家對道的認識並不統一,不能說孔子得道最高,但是,可以認為孔子對於《易經》價值的判斷和發展,是高於同時期其他人的。

在他的時代,《易經》主要是作為占筮之用。對於《易經》之中的哲理,特別是倫理思想還沒有形成完整系統的研究。而我們從《易經》本文可以看出,《易經》和一般占卜書,確有一定差異。

《易經》本身不是卦籤一樣的書。嚴格地說,它一方面是教給人們利用卦象進行占卜的書,是占筮方法書 。另一方面,它是周王朝對歷史經驗進行的總結,包括了豐富哲理的書。在《易經》文本中,憂患意識非常濃厚,雖然在寫作卦爻辭時是通過卦象,推天道以明人事,自然,人事主要還是和占卜聯繫在一起。《易經》在卦爻辭裡,寫入了很多富有哲理的佔辭,這些佔辭,和卦爻象有聯繫,同時,抽取出來看,也有獨立的哲理價值。比如“履霜堅冰至”,“不恆其德,或承之羞”,“無平不陂,無往不復”,“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等等,這在一般卦書裡是看不到的。

孔子的時代,是人類的思維開始體系化、哲理化的時代。老子已經在孔子前面撰寫了《道德經》,《道德經》的道論,其實是來自《易經》。孔子在易學的理性化方面,有他的獨特認識。他堅持認為《易經》本身應當被用來思考修德、治國的問題,從而把《易經》的學說,導入了儒家的理念,這開啟了《易傳》的解說方法,大量運用倫理和哲理關係的基本導向。

孔子的這種認識也不是他獨創的,比如《左傳》就記載了在孔子之前,對《易經》進行道德解釋的例子。但孔子在《易經》占筮從王室流入民間,權威開始下降,而哲理化的傾向日益明顯的背景下,他對《易經》解說做了比較徹底的改革。《易傳》在解釋《易經》的時候,把卦爻辭中的“貞”字,一律解釋為“正”,把“德”一律解釋為精神道德的“德”。這和這些字原來的意思有了很大區別。在《易經》原來的文本里,貞,就是“占卜,問事”;德的意思,是“得到,積累”的意思。類似的改變字義的解釋還有很多,《易經》根據《易傳》的系統解說,煥發了理性的光彩,成為了義理著作。自孔子開始,《易經》用於占卜的功能逐步退居其次。

他的這些貢獻,在馬王堆漢墓帛書的《要》、《二三子義》等篇中被記載下來。

孔子對自己的這一創新,心中頗有不安,因為他的《易經》用法,和歷史上的用法大相徑庭。他嘆息道:“罪我者其惟易乎?” 怕遭到身後的學術清算。 但是,他可沒有想到,他的解說,是與當時的時代要求是相符的。用各種經典服務於理性,發展理性思維,活學活用《易經》在內的經典,字孔子開始形成了風氣,後來輕鬆獲得了廣泛響應。

孔子的智慧,在於把握了學術思想發展的趨勢。從當時歷史的總趨勢總要求看,他的仁學、禮學,是看準了當時的社會很需要政治認同,有保持長期穩定的社會整合的需要,人們有追求穩定和公正的強烈願望。

至於《易傳》中的道學思想,看起來並不是孔子的發明,孔子不大講道論,這些道論的發明者,應該是負責占卜和歷史記載的史官積累創造的成果,比如老子一類思想家的成果。當然,這些思想,很多要早於老子,當然也早於孔子。

《易傳》是幾代思想家的集體貢獻。孔子的思想,在其中發揮了主導作用。孔子之所以能有這樣的地位,主要是他堅定地主張《易經》應當被用作哲理、政治、倫理的指導和研究,這在當時是比較超前和獨特的,也是要有一定勇氣的。要說孔子得了什麼道,他得的就是這個道,這使他在易學傳承史上,佔有了最重要的地位。

設想一下,如果《易經》沒有在理論化、理性化的方向上發展,它還能被當做經典流傳至今嗎?

當然,孔子對《易經》的倫理化解釋,也有缺點,孔子不能被聖化、神化。他對《易經》解釋有侷限性,為了道德教化的需要,改變字義的情況較多,比較輕視卦象的探討,對後來原原本本理解《易經》帶來了誤導,對《易經》的全面傳承確實帶來了負面作用。

好在對《易經》解說的史官傳統並沒有完全失傳,在孔子忽視的那些象數方法,沒有停止傳承,為我們今天認識《易經》本來面目,提供了重要的渠道。但客觀地說,《易傳》的解說方法,總體上是兼顧哲理、倫理和象數的,後來以王弼為代表,掃象不談,排除象數,對孔子也是一種偏離,那就歧義太多了。這筆賬不能記在孔子身上。


熱帶雨林的午後


孔子,寫《易傳》是政府行為!叫註釋一下《易經》的條文而己!

並非它懂寫《易》!

《易經》是中華兒女數千年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並非是謀人獨創的學術……!!!

《易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最樸素的辯證唯物論的鉅著……!!!

……





朱群老師四公專頁


孔子的時代,上古歷史已經很遙遠了。文字大量使用,人的思辨能力初步形成,因而有能力對哲學問題進行更高級別的分析和認識了。

在上古時代,自從伏羲在具茨山洛書河圖基礎上畫出太極八卦,他們對世界的認識是整體頓悟型的。炎帝的《連山易》比較早,強調艮卦,但其實質仍是對日月運行決定地球上一切變化這個規律的模擬,研究的是熱量,氣候的變化規律。黃帝《歸藏易》崇陰抑陽,著重對坤卦的認識,強調平和與團結。

文王的《周易》則重乾卦,強調有所作為。由於孔子時代理論能力的提高,社會化程度加強,產生了對《易經》的再認識,於是《易傳》誕生了。曾仕強認為,孔子對《易經》的貢獻大於他的其它學說,就是認為孔子的《易傳》水平相當高,後人都要以它作為知識體系的準則。比如,孔子對太極的定義,對陰陽四象八卦的闡述,早已成了經典。後人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研究《易經》,都少不了先學習孔子的《易傳》作為學習《易經》的開始和前提。但是,不管孔子有多聰明,他對《易經》都是推進而不是原創,所以他不是中國三大聖人之一,而伏羲是。


嵩山道士


《易經》為群經之首,經為主線,緯為副線,經書代表主流思想。孔子對《易經》的理解最準確,孔子做的十翼更有助於對《易經》的理解,《易經》是一部卜筮之術,是對大自然的解釋介紹,孔子加入了人文的理解,又多了一個範疇,可以用於對人類社會法則的解釋,這也是儒家思想的體現,自然法則共通社會法則,表現為天人合一的思想。



易知新趣


《易傳》,據《史記》的說法,孔子為周文王的《易》序《彖》、《系》、《說卦》、《象》、《文言》。稱《易大傳》。

但是,現通行的與《周易》合為一書的《易傳》卻多出《序卦》、《雜卦》兩篇。

據《史記》,周文王在伏羲《易》八卦基礎上作六十四卦。但是,通行《易傳繫辭》卻直接否定了《史記》的說法,六十四卦在周文王之前已經有之,先於周文王的伏羲、神農、黃帝、堯、舜已經使用了六十四卦之“離、益、隨、噬嗑、豫、大壯、大過、夬”等卦。

七十年代出土馬王堆帛書《周易》,《易傳》與 《周易》分離,且與通行本都大不相同。

帛書《易傳》包括,《二三子問》,《系》,《衷》,《要》,《繆和》,《昭力》。其中僅《系》名同,但文字不同。

孔子怎麼可能為兩套不同的《周易》作兩套文字不同的《易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