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農村不少地方仍然採用火葬加土葬的方式埋葬逝者,對此你怎麼看?

鷹眼看教育


火化後怎樣葬法單位就不管了。這樣就形成了兩種葬法,有的就不找多少鄉鄰幫忙了,僅是自己主要的親朋,在墳地挖一個長1米左右、寬不足1米的坑,用磚砌成池形,把骨灰盒放進去,用水泥板蓋住,埋葬即可。另一個方法是,大埋的方法,把骨灰盒裝入木質棺材裡,再埋葬。



這種骨灰盒裝在棺材裡的方法,農村頭十幾年前也用過。那時上面要求的緊,一律火化,否則,強制執行帶罰款。農村人亡故後,到火葬場火化,開具證明,只要有火化證明,怎樣埋葬,上面就不過問了。農村人仍然按傳統的土葬方法,把骨灰盒裝棺材大埋。也有部分不用棺材,用壘水泥磚池的方法的。當時也有做假的,有的人不忍心把老人燒成灰,採取假火化,就是給火葬場交了火化費,開具有證明,(其實人屍體沒有火化的),環保部門看有火化證明就得了。


當下,上面查的也不緊了,誰願意怎麼埋沒人管,城市裡工作的,在村裡家裡有本家本祖的,還是火化的多,這也不錯,乾淨衛生,鄉鄰們幫忙的,心裡也不各應了,抬著棺材也輕巧,棺材裡裝個死人,和裝個骨灰盒,怎麼能一樣呢。不使用棺材的,更簡單,兒子搬著骨灰盒,鄉鄰們就是捧場的了。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在我們當地農村一直還是傳統的土葬方式。對於火葬還沒有正式推廣,但是也有個別是採用火葬加土葬的方式,這中間是有原由的。



有下面這幾種情況的,都會選擇火葬後又重新土葬∶

第一種是∶在外地意外身亡的。工作、生活在外地,距離家鄉遙遠,出現意外身亡。因遺體不便長途運輸,在當地先行火化,日後帶著骨灰盒在家鄉重新土葬,對於逝者也算是魂歸故里。



第二種是∶從小離開農村想“百年”之後落葉歸根的。這是我們當地常有的現象,有些根本都不認識,死亡之後才說起是誰誰家大爺的後代。他們選擇先火葬是在城市裡有政策規定,以喪葬費及十幾個月的退休費約束著他們,火葬後再土葬是完成逝者落葉歸根的遺願。在我們當時只要是祖籍本村的,不論戶口在不在村裡,都會接受回家土葬的。

第三種是∶為節省陵園費用而進行土葬的。現在陵園的墓地比房價還高,有些家屬為省去高昂的費用,便會找農村的親戚花點錢在農村土葬。這在政策上是不允許的,但他們會上下打點,疏通關係後將骨灰盒重新土葬,達到永久安放的目的。



火葬加土葬確實沒有多大意義。重新土葬浪費也挺大的,除了置辦棺材還要花錢請人打墓、埋葬,還要擺酒席、待客人,幾天忙下來即花錢又勞人的。火葬又土葬純粹是多此一舉,勞民傷財,大家說對嗎?


鹿塬農事


對於城市裡的人來說,他們的思想觀念可能與農村的思想會有一定的不同。可能在農村他們接受的思想,會比農村人接受的思想要寬廣一點,所以可能在如何埋藏逝者的觀念上會與農村人有點不同,甚至是更加的開放。

城市裡的人也沒有條件去採取土葬的方式埋葬,畢竟城裡的人在農村沒有任何的土地。雖然在一二十年前有些離農村近的城市人可能會將逝者直接埋葬在農村的一些山上。但是現在農村對土地監管的也非常的嚴格,即使是農村人想要埋藏在自己村裡面的山上都點困難,更不要說是城市裡的人想要來到農村來了。

所以現在城市裡的人一般都會將逝者火化之後直接將骨灰盒埋藏在迴歸園裡面,因為他們也沒有別的其他方式可以選擇。而且現在很多地方都是嚴格禁止土葬的,即使是本地的村民也不可以。現在很多農村地區的山頭上已經沒有位置可以建墳墓,因為都已經建滿了。

和城裡面的人,現在思想觀念都比較開放,有些人甚至都不用埋藏,直接將火化之後的骨灰拋進一些江裡面或者大海之中。不過這種方式對於農村的人來說,是絕對不可能接受的,尤其是對一些老年人來說,他們的思想絕對不可能達到這種開放程度。



雖然嚴格來講,現在即使是農村人也要採取火葬的方式,直接將骨灰盒埋藏在迴歸園裡面。但是畢竟農村人比較傳統,而且我能接受這種方式,因為他們仍然覺得,採用土葬的方式才能讓逝者安息,所以即使採用了火化的方式之後,也仍然要將骨灰盒放入棺木裡面,然後再採取土葬的方式下葬。畢竟以前的人們都認為,逝者只有躺在棺木裡面,才能夠安息,因為棺木就是他們休息的地方。


少三番


中國人認為入土為安,還有視死如生。

入土為安好理解。埋在土裡就是了。

還有一個視死如生,要好好對待埋在土裡的人,要有好多隨葬品。

火葬自然有火葬的道理,土地有限,都埋死人了,活人就沒地方住了。

但燒死人中國人心理不舒服,因為中國人視死如生,燒死人也就等同於燒活人。

但政府的命令又不好違抗,只會把人燒完了再埋到土裡。

只是埋骨灰心理還是不舒服,想埋個囫圇個的。

有的喪家就和火葬場商量,少燒一會,意思一下就行了。

火葬場收了錢,把死人燎一下就出爐。

囫圇個倒是囫圇個,可被火燎了一下,人被燒的人不人鬼不鬼的。喪家一看,沒一點人樣了。

心裡難受,可也沒辦法。

現在的火葬還不是徹底的火葬,沒被燒透。

觀念的轉變尚需時日。

再過幾十年,徹底的火葬才會在中國徹底實現。


我說你聽你說我聽


關於殯葬

第一:一律火葬,禁止土葬,禁止棺材。說什麼古代傳統“入土為安”,純屬無稽之談!過去古代地廣人稀,現在人多地少,已經不適合“入土為安”了。古人也說過:“事變則法易”,“事過境遷”,“適應時勢而行事”啊?

歷史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各行各業都在升級,更新換代。“入土為安”自然也應成為過去,“入土為安”也應更名為“入屋為安”,“入祠為安”,“入水為安”,“入林為安”,“自然為安”,“適勢為安”,“生前吃好,死了就安”,“生前美滿,死了就安”,等新名詞所替代。

聽聽當下活著的老農民,最近的口頭語,順口溜,是怎麼說的:

生前吃飽又穿暖,

死後怎樣都是安。

吃不飽也穿不暖,

死後入土也難安。

———————————

生前幸福又美滿,

不留骨灰也心安。

———————————

入土為安壞壞壞,

坑害的是下一代。

———————————

生前過的苦日子,

吃不飽來穿不暖。

入土為安是哄騙,

雖是哄騙不說穿,

兒女是咱後代傳。

雖是哄騙也無奈,

兒女是咱下一代。

———————————

入土為安舊時代,

現在趕上新時代。

屋祠水林都能安,

逝後安息樂開懷。

——————————

試問,那些說入土為安的人,有沒由想過?有沒有忘記?中國近代抗戰八年中,英勇犧牲的無數先烈們?和無數死難的同胞們何止上百萬人?僅南京大屠殺就死難同胞30萬人?1942年河南省大災荒,飢餓至死的難民成千上萬?他們有棺材嗎?他們入土為安了嗎?

“舊事不忘,新事之師,忘記了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因此,說入土為安的人們就是忘記了過去,就是忘本,就是背叛!

戰爭年代與現在和平年代相比,無疾而終,自然死亡,已經是很幸運了。還說什麼“入土為安”,那就等於“無法無天”!

厚養薄葬是中華民族固有、實質的傳統美德。提倡“父母生前端碗飯,勝過清明燒萬堆紙錢”;提倡厚養薄葬為榮,薄養厚葬為恥的優良社會風氣。

生是偶然,死是必然。人死不能復生,一部分人,父母在世,生前不孝,死後大操大辦,風光無限,純屬安屠生筆下《皇帝新裝》行為,純屬掩耳盜鈴,自欺欺人、胡鬧胡搞行為;他們的靈魂是醜陋的,虛偽的。正是這些“孝子賢孫”們的胡鬧胡搞醜惡行為,擾亂了社會公德,敗壞了社會風氣。政府應該嚴厲打擊這些,“孝子賢孫”們的虛假、虛偽、醜陋行為,淨化社會空氣。

少在死人身上花錢,把有用的資金,用在國家綜合實力上,富國強兵。

當然,國家可以尊重,滿足一部分人,沿用古代傳統風俗習慣,任由死者家屬自費置辦棺材,滿足他們入土為安的心願。那麼,國家應同時制定法律法規,明文規定:每口棺材,“入土為安”一位逝者,死者近親家屬最低50人,禁止使用手機,電視機,電腦,高鐵,飛機,火車,汽車,等現代的通訊工具與交通工具。理由是:過去古代人沒有使用這些現代通訊工具與交通工具。既然你們這一部分人追隨古人傳統,“入土為安”那就傳統“入土”到底吧。過去古代人沒有使用這些現代工具,你們這50個人就禁止使用這些現代工具。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百鳥唧唧,不如春雷一聲,眾星朗朗,不如皓月當空。由政府制定法律法規,確定日期,一聲令下,令行禁止:除少數民族,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者外,一律火葬,禁止土葬,禁止棺材。禁止放炮,燒紙,紙紮,等傳統陋習,減少火災事故發生。採用鮮花,花草,植物,文明祭祀。

——————————

第二:人不能選擇生,生前諸多不平事,兩眼一閉,永不醒來,一生就過去了。人死如燈滅,每個人只能死一次,死亡免費,死者家屬不花一分錢,真正實現“人人死得起”,讓“死不起”成為過去。 全國都應學習推廣山東臨沂殯葬經驗,2017年臨沂正常逝者人數7027人,入公墓率百分之百,全免費,喪葬費由各縣財政承擔。

有子女的,每位逝者喪葬費三千元,無兒無女的光棍逝者,每位喪葬費兩千元,喪葬費由各縣財政負擔。治喪禮儀,弔唁,形式,標準,以村為標準,統一治喪格式。真正做到死者安息,生者減負,利國利民,死亡面前人人平等。這就實現不能攀比,無法攀比,攀比不成的和諧良好殯葬社會風氣。

——————————

第三:骨灰存放。以村為單位,每村建一處骨灰存放屋或祠堂,保管骨灰期限二百年,二百年之後,骨灰回規大自然。二百年之後,也可由後輩人,找到骨灰保存的最佳方案或辦法。骨灰存放200年符合古代傳統,也符合現代社情民意的。常言說:“一輩親,二輩淡,三輩不管飯”,就是這個原理。二百年以後,我們死去之人的後輩,沒有見過面,後輩人只能見到骨灰盒,至於二百年以後的晚輩怎樣處理保存我們的骨灰盒,我們死去的人都會滿意的。這是因為,我們死去的人已經變成骨灰二百年了,骨灰是不能說話的,骨灰也是不能發表意見的。

魯迅說過:“地上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路了”;讓例外變成慣例,只是時間的問題,時間一到,政府一聲令下,令行禁止就是了。

——————————

第四:循序漸進,謹慎探索使用“安樂死”。

“其實死亡上千次也不及一肢受刑之痛,這種疼痛只有本人才能感同身受,旁人是無法感受的。伴隨死亡而來的比死亡本身更可怕。呻吟與痙攣,面目之變色,親友之哀嚎,喪服與喪禮,諸如此類的場面都顯出死亡之可怖。復仇之心可征服死亡,愛戀之心會蔑視死亡,榮譽之心會渴求死亡,悲痛之心會撲向死亡,連恐懼之心亦會預期死亡”。

人到80歲以後,可消極或積極的申請安樂死。安樂死費用由各縣財政承擔,死亡家屬不需花一分錢。

國家不支持,不提倡安樂死。由年滿80週歲的人,根據本人自身體質狀況提出申請,申請安樂死,除配偶外,任何人無權干涉。在申請者本人意識清醒的情況下,連續申請三次,應通過。當然,申請通過後,也可以撤銷申請。

安樂死是一個爭議很大的話題,有待各方意見,綜合多方配合完善,並制定具體詳細法律規則,才能找到最佳人性化的、合情合理的試行方案。

2019年5月8日


喬國旗


小哥長在農村住在農村,雖然時代不同的變化,農村還是保留著古老的文明文化流傳,對於火化農村很多地方都沒有火化,一直在按照古老流傳方式進行土葬,落葉歸根人老了心裡直直惦記著老家,我們也接著一代一代的古老文明文化流傳,把自己祖宗安葬好。





小哥說農村4299050


  • 這是一種傳統文化習俗,農村人受傳統觀念束縛、至今任然採用火葬和土葬方式埋葬過世的親人;人們常說: “入土為安” 就是這一種強烈的 “入土為安” 思想觀念影響所至;很古以前 :傳說、 “人” 是有 “女媧” 黃泥捏製而成。
  • 那時、有了天,後又有了地,唯獨,缺少了凡人;女媧、為了給大地一點靈氣,就用泥土、創造了 “男人” 和女人。
  • 從此、 “人”就於土地分不開了;人“生活”時、時與泥土相伴,種地、建房、人死後也是黃土掩埋,生於土、死、迴歸於土,這就是要: “入土為安”的由說。

  • 總之、到現如今,土葬盛行、有增無減,雖然說 :死了、死了,人死了、再毫無意義,可人們對過世的親人,還是希望……、在陰間的另一頭,還是有一個、很好的 “歸宿”,這也是對親人的一種敬意和懷念。


切隨風9


火葬加土葬實為多此一舉。火葬乃國家提倡之喪葬方式,既可節約土地,又能節約費用,同時簡便省事,但在農村農民不易接受,推行阻力較大。土葬則是農村習慣沿用的傳統葬禮,且根深蒂固,不易改變,然而,土葬要佔土地,一些地方葬於良田之中,佔用耕地,更不可取,同時,發喪費用較高,浪費較大,既費時又費錢,實不划算。火化後把骨灰盒裝入棺木,再去埋葬,既重複花費又仍佔土地,浪費財力丶人力丶物力、土地資源,故而,火葬加土葬應堅決遏止。


奇疆6688


很少有土葬的地方了,即使有的話也是偷著摸著去下葬的,我們這邊幾乎沒有了。

如果非要找土葬的地方的話南方應該很多,要麼就是回族回民他們從來就是土葬沒有火化這一說


納斯里愛


在我們粵東地區火葬加土葬基本普遍性,幾呼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若有人不信可到我們粵東地區實地考察,所有山地大都是墳墓幾乎看不見什麼山林與綠色,有很多富人造一穴墳墓大多五六畝地甚至上十畝地比比皆是,窮人也不甘示弱跟風造墓成為當地一種壞風俗,這種老習俗紿當地帶來一種不良環境及心態,對國家土地資源及生態環境造成一股最極大破壞力,其實人死了什麼都不存在只留下一種懷念,在生只有一個字,孝,最重要,本人支持國家實行全面殯葬改革破除劣俗,移風易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