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通何許人也?為何幾句話,就能把劉邦手下的頂級說客酈食其烹殺

回看我國曆史,似乎謀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能說。特別是春秋戰國時期,所謂的縱橫家層出不窮,他們憑著一張三寸不爛之舌,遊走於各君王將相之間,小能讓人封官進爵,大至改朝換代,那幾乎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所以,今天我們就看看這樣兩個能言善辯之人相遇後,會是個什麼樣的結局。

蒯通何許人也?為何幾句話,就能把劉邦手下的頂級說客酈食其烹殺

入門不拜逞友辯的高陽酈食其被烹,僅僅是因為小人物蒯通的幾句話

酈食其,一個不起眼的老頭,可卻是劉邦成業天下的功高之士。李大詩人曾為其寫詩:君不見高陽酒徒走草中,長揖山東隆準公。入門不拜逞友辯,兩女輟洗來趨風。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旋蓬。

據說當年酈食其在劉邦身邊時,並沒有得到劉邦多少青睞,相反,很多時候他還會將酈食其推出去擋事,比如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件事。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劉邦受困於滎陽,後來逃出來就想將滎陽、成皋都扔掉,但酈食其認為這不是個好事,便向劉邦誇下海口:我出面去齊國勸降,讓他歸順,做我大漢東藩。

這簡直就是個石破天驚的決定,劉邦是個真正的政治家,他雖然不相信,但對酈食其沒有阻攔:你願去就去吧,我不做太多妄想。

這是為什麼?因為誰都知道齊國田橫的威名,誓死不臣服的主兒!而且人家那兄弟們哪個是好捏的?做東藩?別做夢了。

蒯通何許人也?為何幾句話,就能把劉邦手下的頂級說客酈食其烹殺

劉邦因為不相信,所以一面讓酈食其去了齊國,一面又讓韓信帶人殺向齊國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酈食其傳來了好消息:齊國願降。

這個消息幾乎震驚了劉邦所有的隊員:酈食其的嘴是什麼做的呀?這也太牛了!但想歸想,驚歸驚,劉邦卻沒命人將韓信召回。這是什麼意思?只有政治家們自己明白了。

但韓信此時也聽說了這個消息,他立刻止兵,因為他知道,自己雖然沒有接到停軍返回的詔令,但再往前繼續的話,酈食其就危險了。

可就在這時,蒯通出現了,他對韓信說:酈食其又不知道你奉命攻打齊國,他頂多就是漢王派去齊國的一個情報人員。可你在沒有接到詔書的情況下,怎麼能私自停軍不前呢?

這是非常現實的,所謂武將就是隻有服從命令,沒有自己的想當然。韓信對此當然表示認可,但酈食其怎麼說也是自己一邊的人呀,所以他開始猶豫了。

蒯通何許人也?為何幾句話,就能把劉邦手下的頂級說客酈食其烹殺

蒯通馬上又說:你想想,酈食其憑著一個人的力量,能夠將齊國七十多座城勸降,而你帶著數十萬的人馬,一年多的時間裡又拿了多少城?不過是趙國五十座城而已,難道你還不如一個文人嗎?

就此,韓信明白了,再猶豫下去自己就連個手無寸鐵的老頭都不如了,還是繼續攻齊吧。可就如他所想,人家齊國能幹嗎?馬上將酈食其給扣了起來,說:若能止韓信的進攻,你就活,如果不能,我就烹了你。

這時的酈食其恐怕也看清了,但卻極有高風亮節,只留了一句話:舉大事不顧細謹,盛德不辭讓,而公不為若更言。隨後便慘死於齊國的大鍋裡了。

蒯通何許人也?為何幾句話,就能把劉邦手下的頂級說客酈食其烹殺

走近小人物蒯通,一生縱橫得意,餘生亦得逍遙

這時肯定人們就不明白了,為什麼蒯通與酈食其都為漢天下之臣,卻要相互廝殺,還要置對方於死地呢?嗯,準確說是蒯通要置酈食其於死地,因為他本身就沒想做漢室的謀臣。

蒯通,本名應該是蒯徹,但後來因為他的名字與漢武帝劉徹的名字相沖突,被史官們給改為了蒯通的。

蒯通出道的時候,韓信可還沒成事呢。但後來他的家鄉范陽,也就是今天保定向北三十公里的一個地方被秦國當成代罪羔羊,欲殺雞儆猴給其他城示威。

於是,蒯通作為一個胸有丘壑之人,馬上挺身而出,決定從政了。可這時的蒯通是誰?天下沒有人知道,人家蘇秦呀張儀之類的人太出名了,人們根本就不理會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

也就是這個時候,韓信靠著三萬人馬將成安君的二十萬大軍一蕩而平。蒯通馬上看準了這支潛力股:我要投他了。

蒯通何嘗不知道自己無名,所以他才立計殺了酈食其,讓韓信奪下齊國眾城。這就是雙贏模式運作,韓信得了地盤,他蒯通出了名。

蒯通何許人也?為何幾句話,就能把劉邦手下的頂級說客酈食其烹殺

就此韓信在齊國為代理國王,如果按蒯通的設想,三分天下,自立為王是不錯的事。可問題是韓信雖然有武略,但輸在智謀上,或者說輸在了性格上,他沒有太大的野心,而且又極容易相信人。

當時,蒯通幾乎是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再三請求韓信:不要懷疑我的計劃,不要喪失良機,機會是一去即逝的,失不再來呀。可惜,蒯通自稱精讀《鬼谷子》之兵書,卻沒將韓信勸住。如果是酈食其的話,不知道是不是能讓韓信自立為王呢?

所以,後來的結果就是縱然蒯通算計死了酈食其,瓦解了劉邦的智囊團,可卻沒為韓信打下真正的天下。可以說韓信一直都深信劉邦的,直到劉邦計取其命,他才高呼:我後悔啊,當初如果聽蒯通的話哪會有今天呢!

不過,蒯通的結局還是很有意思的,劉邦本來是深恨於他攛掇韓信自立的,所以就想也將蒯通給烹了,算是給酈食其報仇。但又想找個藉口發難,於是便問蒯通:“你為什麼要挑唆著韓信來反我呢?”

蒯通說:“沒辦法呀,狗總是要對自己主人以外的人狂叫的,我當時只知道韓信,哪裡知道有你呢?當時秦國滅亡,誰不惦記著搶點地盤自立?大家都這樣想的,只是沒成事而已,如果要殺的話,你殺得過來嗎?”

蒯通何許人也?為何幾句話,就能把劉邦手下的頂級說客酈食其烹殺

劉邦聽完了,想想也是,各為共主,自己還真不能殺他,不然豈不是告訴天下人自己太小氣了嗎?於是當場將蒯通赦免了。

根據歷史資料記載,蒯通雖然一直是個小人物,可卻真稱得上英武人物,而且他在後來還寫了一部叫作《雋永》的縱橫之術。當然,這本書現在不可能看到了,有人認為它應該就是現在被我們稱為《戰國策》的書。不過這並無證據,只能算是我們對蒯通的一點猜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