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動脈瘤破裂,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有三種非手術治療方法。

顱內動脈瘤是一種非常兇險的疾病,一旦發作致殘率及死亡率較高。那麼檢查發現了動脈瘤或者動脈瘤發作之後應該怎樣治療呢?主要有兩種方法,一個是

手術治療,一個是非手術治療。今天我們就講一下顱內動脈瘤的非手術治療。


顱內動脈瘤破裂,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有三種非手術治療方法。

圖中的血管上的圓形凸起即為動脈瘤


其實顱內動脈瘤的治療方法只有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無法根治動脈瘤,動脈瘤很有可能再次破裂出血,出現生命危險。

那麼什麼樣的患者才適合非手術治療呢?

1、身體狀況較差,無法耐受手術的患者


顱內動脈瘤破裂,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有三種非手術治療方法。

多種疾病在身的患者,通常無法耐受手術及麻醉


對於這樣的患者,只能採取非手術治療,如果強行手術,可能會加速患者死亡。這種情況一般多見於年齡較大、常年慢性病病史以及合併全身多種疾病的患者。手術風險非常高,有時身體情況都無法耐受麻醉。

2、顱內動脈瘤發病後,病情較重的患者

這種病人發病以前身體狀況良好,但是由於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之後病情非常嚴重,HUNT-HESS分級在4級以上,這種病人只能先行非手術治療,待病情好轉,HUNT-HESS分級下降後再進一步行手術治療。也就是先救命再治病。

下表為HUNT-HESS分級,分級越高,病情越重。


顱內動脈瘤破裂,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有三種非手術治療方法。

分級越高,患者病情越重


3、拒絕手術的患者

由於各種原因拒絕手術的患者,只能選擇非手術治療,盡最大可能來挽救患者生命。


顱內動脈瘤破裂,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有三種非手術治療方法。

由於各種原因拒絕手術的患者


那麼顱內動脈瘤的非手術治療有哪些方法呢?

1、控制血壓


顱內動脈瘤破裂,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有三種非手術治療方法。

顱內動脈瘤應積極控制血壓,防止血壓過高

保持低血壓是預防和減少動脈瘤再次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顱內動脈瘤其實就是血管壁上鼓起的小泡,當血壓波動或血壓升高時,就有可能導致動脈瘤破裂出血。控制血壓非常重要,因為動脈瘤二次破裂出血的死亡率在80%以上。正常情況下,控制血壓要比平時下降10%~20%即可。如果患者曾有高血壓病史,則將收縮壓控制在比原有水平下降30%~35%,並且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因為血壓降得過低,反而可能造成腦供血不足,引起大腦的缺血癥狀。

2、降低顱內壓


顱內動脈瘤破裂,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有三種非手術治療方法。

快速降低患者顱內壓,挽救患者生命

顱內動脈瘤破裂導致的蛛網膜下腔出血會導致患者的顱內壓升高。輕微的顱內壓升高會使患者出現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嚴重的顱內壓升高會使患者的意識出現變化,導致昏迷,甚至出現腦疝,導致患者死亡。所以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應及早給予甘露醇降顱壓,很多患者的HUNT-HESS分級會顯著降低,從而爭取到手術機會。

3、腦脊液引流

顱內動脈瘤破裂,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有三種非手術治療方法。

圖中箭頭所示為腦室,其中含有腦脊液,當腦脊液吸收障礙時,腦脊液過多,形成腦積水。


顱內動脈瘤所導致的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如果HUNT-HESS分級在3級以下,不建議行腦脊液引流。但是當患者分級較高,可以行腦脊液引流,降低顱內壓,患者有可能HUNT-HESS分級下降,從而爭取到手術機會。

另外當蛛網膜下腔出血時,可能會對腦脊液循環造成破壞,使腦脊液吸收障礙,從而出現急性腦積水,急性腦積水可導致患者意識障礙加深,出現昏迷,甚至出現枕骨大孔疝,導致患者呼吸心跳驟停。所以當出現急性腦積水時,應做腦脊液引流。

綜上所述,顱內動脈瘤的非手術治療只是穩定患者病情,爭取手術機會,但並不治療動脈瘤,如果患者爭取到手術機會,應儘早、儘快行手術治療,以防動脈瘤二次破裂出血,造成嚴重後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