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一回《日本人的生活哲學》,在“小生活”中尋找“小確幸”


體驗一回《日本人的生活哲學》,在“小生活”中尋找“小確幸”

前兩年去日本大阪遊玩,吃到了當地的美食,也遊玩了美麗的景點。雖然日本的建築和美食讓我意猶未盡,但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卻是日本人對待生活的態度。

我還記得在排隊辦理入住的時候,酒店服務生會面帶笑容的給每一位帶著旅行箱的旅客遞上一塊小毛巾。毛巾的溫度適中,不燙手,握著這個暖暖的小毛巾,會感覺旅途的疲憊似乎也得到了一些緩解。在餐廳用餐的時候,一位老人身著西裝,帶著老伴慢慢走向整個餐廳最好的位置。這是他為了慶祝和妻子的結婚紀念日特別預定的。在場的所有人,為他們熱烈鼓掌,送上誠摯的祝福。

日本人對於生活細緻的追求,似乎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如果信步走進無印良品,你會發現,不管你是想買當季的新款衣服、日常生活用品,還是買點零食填飽肚子,在這裡都能一站式搞定。

追求每個生活細節的背後,是日本人對於“小生活”的執著。那是什麼讓日本人那麼執著於這些“小”的事情呢?我想在三橋由裡香的這本《日本人的生活哲學》,能找到一些答案。


體驗一回《日本人的生活哲學》,在“小生活”中尋找“小確幸”

三橋由裡香在日本出生,在紐約長大,身上兼具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她瞭解日本人的生活,也知道西方人對於日本人生活的好奇。英國BBC找到她,希望能寫一本關於日本人生活的書,這才有了《日本人的生活哲學》這本書的誕生。

BBC之所以會對於日本人生活產生好奇,這是由於日本的百歲老人是目前世界上人數最多的。數量已經超過7萬人,並且這個數字在49年時間裡被不斷刷新。有人採訪過幾位長壽老人,他們不約而同提到了一個名詞,叫Ikigai。到底什麼是Ikigai?今天就不妨跟著我一同翻開這本《日本人的生活哲學》,看一看Ikigai擁有著怎樣的魔力?

日本人的Ikigai生活精髓,千人千面

說起Ikigai,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本平安時代(794—1185),從字義上來講,“iki”在日語中是生活的意思,“gai”是意義、價值,直譯是“生活的意義”。研究人員在一個長達七年的研究中發現,生活中貫穿Ikigai的人即使有吸菸酗酒等不良習慣,仍然比其他人多活七年。

那麼這個Ikigai到底是什麼東西?好像還是沒太看明白。其實,這個東西,還真的就說不明白。為什麼?

日本人的Ikigai,就和哈姆雷特一樣,一千個人心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一千個日本人心裡也有一千種Ikigai。

西方人普遍將Ikigai認為是一種對事業的追求,他們覺得能實現人生價值的事情,就是在工作中。當然,不止西方人這麼認為,當我們國家經濟發展越來越強大的時候,很多工作狂也是這麼認為的。我相信,不少在華為、阿里、騰訊這樣的大公司工作的人,也有一大部分是這麼認為的。


體驗一回《日本人的生活哲學》,在“小生活”中尋找“小確幸”


甚至,有些家長也這麼認為。他們覺得,學習是孩子當下的“事業”,學習不好的孩子,一定沒有前途。這些家長們從來不知道,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在電視劇《安家》中,一個孩子因為成績不好天天被罵,結果孩子成績依然沒起色,母子關係也逐漸惡化。

而在房似錦他們設計讓這個媽媽賣了房子,將孩子轉去私立學校後,這個家庭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孩子在新學校成了尖子生,代表學校參加了機器人比賽。看到孩子獲獎無數,作為家長自然喜上眉梢,於是,原本緊張的母子關係,瞬間就變得融洽許多。

這種融洽的生活,何嘗不是一種Ikigai的詮釋呢?

從細小之處出發,這才是Ikigai的真諦

其實,要說到細小之處,第一個映入我腦海的,是日本的茶道。雖然中國才是茶道的發源地,但是經過歲月的洗禮,一般年輕人喝茶基本都是拿一個茶包用開水泡一泡,非常的西式。傳統的功夫茶,已經很難在國內隨處可見了。

而日本自中國唐朝開始,就傳承了茶道文化,並且保留至今。茶道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最初是僧侶用茶來集中自己的思想,唐代趙州從諗禪師曾經以“ 吃茶去 ”來接引學人;後來才成為分享茶食的儀式。

正如桑田中親說的:“ 茶道已從單純的趣味、娛樂,前進為表現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規範和理想。”


體驗一回《日本人的生活哲學》,在“小生活”中尋找“小確幸”


哪怕是小小的一門茶道,也被日本演化出了不同的精神。村田珠光曾提出過“謹、敬、清、寂”為 茶道 精神。千利休只改動了一個字,以“ 和敬清寂 ”四字為宗旨,簡潔而內涵豐富。如今,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為融宗教、哲學、倫理、美學為一體的文化藝術活動。

哪怕是一件我們看上去不以為意的一件小事,日本人也很喜歡將這件事做到極致,這也許就是刻在他們骨子裡的“工匠精神”。

在日本,有很多“家族企業”式的小工廠或者小商店。信步走在一些小路上,常常可以看到很多特色小店,而這些小店的主人,往往已經是第四代甚至是第五代傳承人了。所以,在日本,網購倒並不怎麼流行,日本人反而更喜歡在這些隨處可見的小店中買東西。店主人和來買東西的顧客成了老相識,大家平日閒話家常嘮嘮嗑,這樣的生活,別有一番滋味。

日本人的工匠精神,不僅僅是對於他們自己家族的事業,哪怕是一份普通的工作,他們也始終追求如一。

日本東京的羽田機場,曾經連續四年,被評為“全世界最乾淨機場”。在機場,經常能看到一個瘦弱的甚至是毫不起眼的背影,在機場裡兢兢業業做著保潔工作。這個背影的主人名叫新津春子。


體驗一回《日本人的生活哲學》,在“小生活”中尋找“小確幸”


新津春子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她

能對80多種清潔劑的使用方法倒背如流,能夠快速分析汙漬產生的原因和組成成分,一般人不知道的怎麼除掉的頑固汙漬,她都能憑著專業能力找到方法,靠一塊抹布和拖把就能把羽田機場變成最乾淨的機場。人們評價她:“她的工作已經遠遠超越了保潔工的範疇,簡直是在幹技術活。”

二十多年將一份工作做到極致,使得新津春子成為日本國寶級的匠人,知名的NHK電視專門為她拍了一部紀錄片。

不管在做什麼工作,日本人都用一種匠人精神來對待。正因為如此,除了東京以外的地區,你總能看到一些屬於日本獨有的傳統工藝和特色,這些特色,也是Ikigai的真諦所在。

如何在快節奏的工作中,找到我們的生活價值?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我們的生活應該是這樣的:

準點上班,準點下班,工作上的事情有條不紊的進行。客戶對於我們的方案非常滿意,領導對於我們的成就加以表揚。同事和下屬常常會給我們遞來羨慕的目光。回到家後,閒暇時間要麼用來陪伴孩子,要麼給自己倒上一杯咖啡,坐在午後的陽臺享受屬於自己的時光……

然而,真實的情況卻是:

永遠只有上班時間,沒有下班時間。做的方案被客戶一天一個想法,批得體無完膚。因為客戶拖沓不做決定,卻被領導認為是我們辦事沒有效率。同事完成手頭的工作,直接下班,而自己還在沒日沒夜的加班。回到家,孩子已經熟睡,而自己卻狼狽地趕緊吃幾口飯,繼續做手頭上的工作……

但其實,我們是否太將工作“當回事”了呢?

很多時候,我們羨慕那些能被自己愛好養活的那群人。但事實上,有多少人是將自己的愛好當成工作的呢?大部分人都是做著做著,才慢慢喜歡上了這份工作。哪怕是新津春子,她也不是生來就相當一名保潔員。

那為什麼我們會覺得無法將工作和生活實現一個平衡呢?那是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太想把生活和工作劃分開來,想做到“公私分明”。但其實,一天24小時,我們有至少一半的時間需要耗在工作上,這樣的工作又怎麼可能和生活完全撕裂開呢?

所以,我們需要做的,是讓工作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我們需要給工作“重新塑形”。簡單來說,就是讓工作變得更加容易上手。

我之前在公司的時候,經常能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完成手頭的工作。領導對此非常詫異,甚至讓我在公司內部做一個分享會,談談自己如何高效工作。而我在分享的時候,第一個提到的,就是給電腦裝上我習慣用的軟件。

因為做文案工作,每天需要收集大量的資料,而這些資料我一個腦子顯然記不過來。我會重新下載一個OneNote或者印象筆記這樣的軟件,還有Xmind導圖,來幫助我將收集的資料分檔歸類。這樣一來,我在寫新東西的時候,就能隨取隨用,而不用再花大量的時間來整理。

而我曾經問過周圍的同事,他們除了系統自帶的一些軟件外,並不會選擇給電腦裝一些自己習慣使用的軟件。因此,他們的效率自然也就沒那麼高了。

其次,當我們每天在公司和家之間做定點往返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試著問問自己,這份工作我到底想要得到什麼?

或者說,當初選擇這份工作的初心是什麼。

如果你暫時沒有想法,我倒是可以給你幾個問題清單:

  • 我正在做哪些工作?
  • 我對這些工作有什麼感覺?
  • 我是如何花我的時間的?
  • 我實際上是在和誰交談和聯繫?

雖然這些問題看上去很簡單,但如果你真的按照上面的四個問題來捫心自問一下,你會發現原來自己正在做的工作其實是屬於另一個領域;原來自己並非不喜歡這份工作,而是因為自己想要得到更多;原來主要的時間都浪費在某個地方,那自己下次改進就好了;又或者你終於發現,自己的目標客戶不是那些經常抱怨卻遲遲不成交的客戶,而是那些喜歡偶爾被你吹捧一下,但付錢卻異常爽快的客戶……

如果你用10到20分鐘,一個月給自己做一個覆盤提問,我想你會有更多的收穫。

最後一點,在我看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要學會不斷嘗試

一次同學聚會,當初班裡成績一般的夏麗現在成為某新媒體資深編輯,這讓我們很多人都感到詫異。因為我們當初的專業是香精香料,很多人都去了研發機構或者在類似的領域裡打拼,但夏麗卻做了一份完全不相關的工作。她說,自己當初也曾經猶豫過,但她因為不想繼續做枯燥無味的實驗室工作,所以也一直在尋找機會。

後來她開始試著模仿給一些公號的爆文,然後嘗試給一些公號平臺投稿,慢慢地,經過半年多的積累,她開始收到一些平臺的約稿。然後就越做越順,一直到如今成了資深編輯,年薪五十萬。如果沒有當初跨出的那一小步,也許她到現在還和我們一樣,每天聞著刺鼻的氣味,不是在實驗室做實驗,就是在前往實驗室的路上。



其實你有沒有發現,找到Ikigai,或者說找到我們人生的價值,似乎並沒有那麼的難。當我們埋頭於為了生活打拼的時候,我們需要偶爾停下腳步,需要問一問自己,現在的生活是自己一直在追求的嗎?可能每個人對於人生價值的理解會有不同,但我們的最終目的都是讓自己和家人都過上好日子,幸福的日子。如果悶頭打拼的結果,卻是家人和我們漸行漸遠、我們逐漸將生活拋諸腦後,那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