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績溪之旅,體驗“徽文化”

走過皖南多地,我印象更深的是充滿徽文化的古徽州地區。古徽州原為“一府六縣”,扳手一數, 就差績溪和祁門還沒去過。元旦前夕,去了趟績溪,體驗“徽文化”,還有績溪那過往的歷史。

下高速進入績溪縣城區,道路兩邊醒目地豎著多個明顯帶有徽派建築元素的馬頭牆形宣傳牌,“中國徽菜之鄉”、“中國廚師之鄉”、“中國徽墨之鄉”、“中國徽劇之鄉”、“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這些都是績溪人引為自豪的名片。徽文化在績溪是撲面而來,散發出濃濃的氣息,還有那徽商、徽建築、徽雕、徽醫……故被譽為“徽之源”。.

我們住在新城區品悅酒店,這裡也是“中國徽菜文化交流中心”,酒店二樓內廳設有徽菜大師名人堂,介紹徽菜徽廚的過往歷史。酒店隔壁是培養廚師的全國重點高職徽州學校,這裡的徽菜做得正宗。晚餐時,我們迫不急待地點了臭桂魚、“胡適一品”、粉絲筍乾、煎餃等當地的特色菜,讓濃油赤醬的徽菜填滿了自已的腸胃。

績溪之旅,體驗“徽文化”

翌日,我們去了5A級的龍川風景區,龍川是胡氏家族集聚的古村落。沿著龍溪水街漫步,龍堤鳳街高低不一。兩岸民宅鱗次櫛比,馬頭高牆錯落有致。龍溪橋、康惠橋橫跨龍溪,如心亭、吉祥亭緊貼溪邊。在中王橋南,高大巍峨的奕世尚書坊豎立於此,講述的是明代戶部尚書胡富、兵部尚書胡宗憲的功名和徽派石雕的工藝。中王橋北岸豎立的是都憲坊,是為副都御使胡宗明而立,這就有了“一門三尚書”的美譽。

績溪之旅,體驗“徽文化”

績溪之旅,體驗“徽文化”


沿著北街向東,澄心造紙堂訴說的是聲名遠揚的“龍鬚紙”製造歷史和工藝,被譽為“千年壽紙”。當年董其昌得此名紙,曾感慨說:“此紙不敢書”。堂內還展示著宣紙、徽墨、徽筆、歙硯等文房四寶,並作為旅遊紀念品對外銷售。

胡宗憲少保府展示的是其生平事蹟,特別是抗倭十年的經歷。我因讀過《胡宗憲傳》而感嘆不已!第七展廳是績溪古今名人的介紹,徽墨大師汪近聖、胡天注和胡開文,紅頂商人胡雪巖、漢學世家“禮學三胡”、晚清績溪三奇士、中西醫結合鼻祖汪惕予、辛亥革命老人汪孟鄒、古籍標點第一人汪原放、著名學者胡適、戰鬥英雄許家朋、湖畔詩人汪靜之……一個山區小縣,竟出了那麼多的名人,令人敬佩!

績溪之旅,體驗“徽文化”

進入鄉賢祠,其實就是胡氏家族世祖的圖片介紹和牌位安放之地。胡氏宗祠建於明嘉靖年間,為國內現存最全的胡氏族譜展示地,胡氏自西晉末定居此地已有1600餘年,傳到“錦”字輩已48世。祠內建築中的徽派木雕十分精美,被譽為“木雕藝術博物館”和“民族藝術殿堂”,並著稱於世。

向東沒走幾步,便來到了龍溪與登源河的交匯處,只見水面似乎凝固了,兩水清綠分明。遠處水中騰起的霧氣將拱形廊橋變的時隱時現,對面山上的靈山庵更是虛無縹渺,猶如雲中霧裡的天上梵宮。

績溪之旅,體驗“徽文化”

績溪的旅遊資源也較豐富,龍川、仁裡、太極湖村和上莊等古村落枯木逢春;徽派古民宅、古牌坊、古祠堂、古亭、古橋和古道厚重養眼;鄣山大峽谷、小九華、清涼峰、登源河和揚之水風光旑旎;還有那歷代的名人輩出為人楷模;好一個山水人文交融之地。

在“千年仁裡”古村,我按照牆上的導覽圖從南門直徑走入老街。房屋保持著原汁原味,祠堂現為老年活動室,老街上行人少店鋪也少,顯得冷清,風光早已不在。明清時期,這裡是仁裡三街十八巷的主街,是進入徽商古道的主通道。曾經是店鋪林立,市井繁華的徽商一條街。故有“小小績溪縣,大大仁裡鎮”的美稱。

績溪是個山區縣,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46座。故有“七山一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半分家園”之稱。昔日的績溪,人多地少,地瘠民貧,迫使績溪人闢出了徽杭古道。那些被胡適形容為“徽駱駝”的徽商績商,將當地的土特產“馱”出去,經商做買賣, 或從小就外出當學徒。績溪縣現有人口為18萬,在民國前為8.1萬人, 其中有二三成人是外出謀生。故有“無徽不成鎮,無績不成街”之說。那兩句:“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和“一世夫妻三年半”的民諺,不都是道出了徽商的艱辛和無奈嗎?

婁建源

2018年1月8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