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捐給鄂州12噸“老乾媽”去哪兒了,官方的迴應有3點對不上

近日,鄂州當地公眾號發佈《貴州捐給鄂州12噸“老乾媽”去哪兒了》一文,引發廣大網民關注。文中的“小編”質疑,在認識的親朋好友以及同事當中,從未有人收到過“老乾媽”,貴州捐來的12噸“老乾媽”到底去哪了?

貴州捐給鄂州12噸“老乾媽”去哪兒了,官方的回應有3點對不上

官方回應“老乾媽”去哪了:已分配給醫院及醫護入住酒店。

而據此前貴州新聞媒體報道,老乾媽公司捐贈了價值203萬元的15000件老乾媽食品,用於支援湖北省和貴陽市的疫情防控。2月24日,其中的12噸辣椒風味食品發往鄂州。

針對質疑,鄂州市防控指揮部生活物資保障專班發佈通報,回應了“老乾媽”的接收情況。通報稱:經核實,疫情防控期間,共收到“老乾媽”產品的社會捐贈共計兩筆。其中,2月22日收到“老乾媽”香辣菜1670件,3月4日收到“老乾媽”香辣菜1000件,重量估算分別約為10噸和6噸,共計16噸。該兩批次捐贈的“老乾媽”香辣菜及其清單均由涉事企業提供,但捐贈單位分別為貴州省人民政府、貴陽廣播電視臺。

3月5日,2670件“老乾媽”香辣菜全部分配給7家定點醫院及8家援鄂醫護人員入住酒店,未發放給其他單位或個人。

鄂州由於此前派出所治安員私分蔬菜水果的前車之鑑,民眾對這一問題也更加敏感,面對“只見宣傳不見實物”的老乾媽,產生質疑也不難理解。

而根據當地回應,這些“老乾媽”是優先供給了定點醫院和醫護人員,所以普通民眾沒有見到、沒有吃到,也能說得通。相關去向說明也比較清楚、有據可查,想必不會存在貓膩,很大程度上打消了當地民眾疑慮。這也提示有關方面,要滿足民眾的知情權,對捐贈物資主動及時公開,接受民眾的監督。只有公開才能最大限度避免此前私分蔬菜水果的教訓。

但饒是如此,按照鄂州市防控指揮部生活物資保障專班自身的“特別說明”,這賬似乎還是對不上。

首先是日子對不上,鄂州收到的兩批“老乾媽”分別是2月22日和3月4日;而貴州老乾媽運往鄂州是在2月24日。

其次是數量對不上,鄂州收到的兩批分別估算是10噸和6噸,而貴州發往鄂州的是12噸。

再次是捐贈者對不上,鄂州的信息顯示捐贈單位分別為貴州省人民政府、貴陽廣播電視臺;而貴州方面則表示是老乾媽捐贈的。

這麼說倒不是認為必有貓膩,但鄂州市防控指揮部拋出的這些“對不上”之處,顯然需要釋疑。捐贈物資不能成為糊塗賬,而應該“筆筆對賬”。物資捐贈於企業而言,涉及企業形象和相關稅收減免;對於政府部門而言,捐贈財物涉及財政支出——絲毫馬虎不得。

而如果是老乾媽捐贈給當地政府和單位,再由當地政府、單位轉贈給鄂州,那麼相關企宣也有必要“有一說一”,不能模糊處理,留給公眾去算賬。

當然,歸根到底,這背後都是企業和政府部門的愛心,外界也不必太過苛責。但越是愛心物資,公眾越希望能夠保證公開、透明、規範。別因個別環節的“誇大”或“模糊”,讓愛心最終成了一筆糊塗賬,甚至把捐贈者和受捐者雙方推入某種尷尬的境地。

在龐大的物資捐贈體系中,這12噸“老乾媽”或許並不算筆大數目,但只有每一筆捐贈都“較真”“對賬”,才能夠保證整個捐贈系統依靠真實有效的信息運行。像此前黃岡英山縣因將捐贈物資公佈精確到一枚雞蛋,繼而被輿論稱作“防疫滿分”,就可資參照。

所以我建議,對這批時間、數量、捐贈主體都對不上賬的“老乾媽”,相關方面不妨進行進一步的調查和說明。普通民眾當然不介意把物資優先捐給醫護人員,是否吃到了“老乾媽”並不重要,但賬目卻有必要公開傳達給每一個人。畢竟,統計準確、及時公開,是信息公開工作的基本要求。

□喻辛(媒體人)

編輯 孟然 實習生 張曉雨 校對 危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