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朝夕相處的父母和孩子之間會有“隔離”呢

01原生家庭之殤,無形卻深刻

我的一位長程的來訪者,在原生家庭的議題上,我們討論了數十次。

可是不久前,當他再一次說起生活中一件和父母溝通的小事時,他還是流露出無奈和痛苦。

他雙手捂住自己的臉,沉默,長長地呼出一口氣,搖搖頭,告訴我說——

他和父母最大的問題是: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無法溝通。

一家人,就像兩個平行世界。

我在說這件事情,他們完全理解不了,即使講同件事情,也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

就好像,我們看上去在一個世界上,卻好像被什麼東西徹底隔離開了。

要理解這個事情,還真的說下“隔離”這個現象。

為什麼朝夕相處的父母和孩子之間會有“隔離”呢

02

人和人之間,存在著無形的隔離

不久前,和朋友聊天,聊到了不同的人和人之間,已經實現了“隔離”的問題。

朋友說,物種隔離是天然的隔離。

但是,同屬於人類,同在一個人類社會,人和人之間,其實也早已實現了隔離。

朋友的觀點大概是:

不同的人群體之間,因為有多年不同的經歷和體驗主觀,於是產生了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事物認知……

就像是她和以前的大學室友。

兩人家境和文化水平差不多,但原生家庭氛圍和戀愛經歷不一樣,導致兩人的愛情觀完全不同。

對朋友而言,愛情是生活的調味劑,她很享受這個過程,也能接受感情的一切發生和變化;


但在室友看來,愛情是一個負擔,因為她目睹了母親的不幸,也親歷了初戀的絕情,所以堅持單身。

所以談起愛情,她們誰也無法理解和說服誰。


這種隔閡在現實中很常見:

對於同一個事情,微博上的人可以分成好幾派去吵,誰也說不贏誰;

即使是同一段感情,兩個人在諮詢師面前闡述的感受,也各不相同.....

因此,兩個人即便都生活在地球、同一個國家,也許還生活在同一個城市、同一個區,其實也已然是生活在兩個完全不同時空的人。

交流起來,也著實費勁。


為什麼朝夕相處的父母和孩子之間會有“隔離”呢

03

同一個家庭,為什麼會有“隔離”?

如果說,人與人之間的隔離,是因為,我們來自於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經歷和經驗,這尚可理解。

可是,這怎麼解釋有著直系血緣的、最親密的家庭成員之間的“隔離”呢?

也就是:為什麼朝夕相處的父母和孩子之間,也會有“隔離”呢?

這裡面也許有2個主要原因。

第一,父母不願意傾聽孩子。

這是一個非常廣泛存在的客觀現實。

即使是愛孩子的父母,也更願意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愛孩子,而不是真正傾聽孩子想要什麼愛。

於是,就出現了這樣的尷尬的情況: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在家庭中權力更大,有著絕對的主導權。

即使孩子不滿,更多的只能是依從父母。

但是,當父母們老去,這個相對的位置就發生了反轉。

這時孩子們佔據了這個家庭的主導權,父母們卻慣性地“不願意花費時間跟孩子們溝通”。

所以整個交流,就顯得非常膈應。

其實從孩子出生開始,這個隔離就持續在發生。

父母們習慣性不願意和孩子溝通,不願意聽孩子說話,同時孩子的確沒有主導權,無法要求父母傾聽。

漸漸地,雙方就走向了兩條分岔路。

終於,等有一天,父母們突然回過頭來,想和孩子們溝通的時候,才發現,根本聽不懂。

雖然同樣在說中文,而似乎就好像在說兩種語言。


為什麼朝夕相處的父母和孩子之間會有“隔離”呢

第二,對各自立場的固著。

也就是,我們抱著自己的位置,死死不放,留在原地,一動不動。

比如,不僅僅是父母子女之間,這種人和人之間的問題,放大到社會上,同樣存在。

我的一位朋友告訴我。

最近,她和她老公關係緊張。因為,他們愛看的節目不一樣。


比如,她愛看綜藝、美劇、日劇、韓劇、泰劇。他老公則只喜歡看80-90年代的港劇。

這不算什麼,關鍵是:她老公看不上她追綜藝的行為。

每當她在看一些綜藝時,她老公就會抨擊她說:

這些人那麼差,怎麼會上電視?這個人衣著這麼奇怪!這個人邏輯漏洞百出,真不知道有什麼好看的?

於是,朋友跟老公解釋:

現在上電視並不是像我們小時候一樣的,一定要環節很難、嘉賓很牛、觀點很對,各抒己見就可以啊;現代網絡時代,這些真人秀只是一種綜藝形式而已.......

但每每解釋之後,老公都會更加不屑。

其實生活中,有許許多多人也會這樣。

堅信自己的想法,即使時代變化,也難以動搖,所以會有固化的感覺。

在我們眼裡,父母現在也是如此。

當20年前,他們只有三四十歲,在社會上還是中流砥柱,他們的意見也許別人還會顧及一二;

但當他們老去,當年輕的一代成為中流砥柱,那些他們看不上的行為、模式和思想,反過來成了社會主流。

這時孩子們會擺許多現實給父母看,甚至希望他們去學習一些新的東西、簡單傾聽孩子的新想法,但對於已經固化的父母而言,這並不容易聽進去。

這時,子女如果不願意遷就,也不想去理解為什麼父母這樣想,他們過去經歷了什麼,只是一個勁地把自己的想法給父母,其實也是另一種固著。

一個人固著,便足夠讓關係產生隔離。

更何況經常是兩個人都固著在自己的世界。

為什麼朝夕相處的父母和孩子之間會有“隔離”呢

04

破局雖難,並不是沒有辦法


原生家庭,這真是一個讓人愛恨交織的詞。

裡面有著太高的情感濃度,就像一個咒語一樣,圍繞著我們。

彼此溝通不暢,又讓粘稠的關係苦不堪言。

近些年來,隨著我們對心理學概念的熟悉,似乎有了一個倡導的方向:與原生家庭和解。

於是,我們每個人都硬著頭皮上。

有條件的上,沒條件的,創造條件也要上。

因為目標似乎非常明確,要想走出原生家庭魔咒,和解是一條必由之路。

可是,我們可曾想過,真正破題的關鍵恰巧在於:不強求和解。

看到差距,更尊重差距。

因為,有一個重要的事實是:或許時間不到,或許人不對,在很多家庭中,和解是此生都不會發生的奇蹟。

我們知道,如果一件東西,我們不要,尚且還好。

“要,而不得”,才是最讓人崩潰的。

這個時候,和解的目標受挫,就有一股東西出來:這個鍋,總得有人背。

於是,一股能量升騰起來,殺氣騰騰,要麼指向對方,要麼指向自己,要麼指向關係。

換言之,要麼傷害對方,要麼傷害自己,要麼傷害關係。

這時更合適的方式似乎只能是:退一步。

彆強求和解,尊重彼此的差距。


為什麼朝夕相處的父母和孩子之間會有“隔離”呢

我不會去刻意為了迎合你而改變,但是,我也不強求你一定能成為我希望的樣子。

也許,那些過去的經歷和事情,那些既往的創傷和痛苦,讓我們之間有一道裂痕,不知如何下手去修復。

不妨,就讓它存在,尊重傷痕本來的樣子,欣賞傷痕的美,也感受傷痕的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