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規劃:作為普通人,我們離“樂退”還有多遠?

養老規劃:作為普通人,我們離“樂退”還有多遠?

樂退,令人嚮往的生活方式

所謂“樂退”其實是個舶來詞,30多年前流行於歐美等發達國家。意思就是說用盡量短的工作年限掙儘量多的錢,為自己和家人籌劃一個45歲前後就能退休並把生活重心放在享受生活上的一種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01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和夢想,或偉大,或有趣。但長大工作後能從事與自己愛好和夢想相關工作的人卻少之又少,這就是生活的現實和無奈。

剛進入社會時,我們有大把可以揮霍的青春,但經濟條件有限;人到中年,忙著在各種名利場穿梭,掙到了錢卻沒了時間;到了古稀耄耋之年,有錢有閒身體卻又不濟了。

有人說,中國人是最勤奮但又最不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有個詞叫“退而不休”,哪怕有錢人也是如此。企業都交給下一代了,但總想著去“顧問”;著名教授退休後去企業“發揮餘熱”,等等。

10年前,胡潤研究院首次發佈樂退報告,首次將目光鎖定在了新一代中國企業家的樂退生活:他們家庭成員的養老已規劃就緒,依靠被動性收入足以滿足其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

該報告還指出:最佳的樂退時間是45歲左右(正常工作到60歲甚至更長時間的富豪不在統計範圍內),准入門檻為1.1個億。這部分人賺錢不再是剛性需求,而是“想不想”、“願不願意”的問題。他們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實現少年時的夢想上,花在慈善、旅遊和健康等享受生活和提升人生價值的事情上。

養老規劃:作為普通人,我們離“樂退”還有多遠?

普通的樂退

作為一名理財規劃師,我面對更多的是普通人,在個人和家庭理財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做好養老規劃以安排好其退休後的生活。我和他們一樣,也許一輩子都攢不夠一千萬,更別說一個億了。

按照富豪們的樂退“標準”,普通人想早點退休享受生活只能是一種奢望。但其實只要轉變思維方式和做好退休養老規劃,我們普通人一樣也能夠享受到樂退生活。

02

普通人樂退的新內涵

其實,就“樂退”這個詞而言,本身並無階級和財富多少之分。其本身只是一種生活理念和方式,樂退強調的是“快樂”和滿足我們內心期待的退休養老規劃。就個體而言,普通人和富豪對退休後生活質量和內心滿足感肯定是不同的。

王普通可能覺得一個月能有兩萬的退休金就很有安全感,張富豪一個月一百萬也不足以支撐其“玩帆船”的愛好。假設兩萬和一百萬物質條件都已足夠,那麼他們在心理層面上感受到的快樂和幸福沒有什麼不同。

張富豪玩帆船很快樂,王普通打乒乓球也可以帶來一整天的愉悅;

張富豪喜歡古董字畫,王普通愛好書法和繪畫。

......

你玩你的高大上,我夢想做一個最耀眼的“廣場舞王”。內心的快樂才是最重要的,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一份切實可行(非盲目,非妄想)的“樂退”方案(越早規劃越好),然後用盡量短的年限去達成。我們普通人一樣可以實現快樂、享受的退休生活。

養老規劃:作為普通人,我們離“樂退”還有多遠?

王普通打乒乓球很快樂

03

普通人的樂退方案如何規劃?

對一個理財規劃師來講,退休養老規劃衡量的是現有收入、預期收入和未來退休後享受人生和養老基本支出之間關係的一個過程。

簡單來說,就是你現有的財富積累以及其產生的被動性收入夠不夠維持退休後的生活。如果不夠,就要利用不同的金融工具和理財方法來調整或重新安排現有資產,以保證退休後的消費支出和財務安全。而要實現樂退,普通人因為財富積累較少,就更需要全方位多維度的財務安排和調整。

首先在退休時間上,肯定比法定退休年齡要早。

因為如果退休太晚,身體上、精力上就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很多夢想和追求都實現不了,還談什麼“樂退”。所以,退休養老方案,越早開始規劃,提早退休的希望就越大。

其次,財富積累越多越好。

要想提前三年甚至八年十年就能享受到退休後的美好人生,關鍵要看你財富積累的多少(這個基數很重要,投資組合如何安排,被動收入的多寡都與此密切相關)。所以,在退休規劃的年齡到來前一定要努力工作或經營好自己的事業,平時也要多學習一些專業的理財知識,通過投資加速財富的積累,通過配置保險轉移不可以預知的風險。

第三,設置最基本“防線”。

所謂最基本“防線”是說,即使最後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實現樂退(當然能實現更好),起碼要確保退休後的基本生活保障(樂退更多講的物質和精神都得到滿足)。

1、通過參加社保,購買商業年金險和定投基金來確保後半生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2、通過銀行大額存單(或購買長期國債和銀行理財)的穩健理財方式鎖定一筆養老專用現金。這點特別重要!一筆以未來應急金為目的的專項理財(現金!)在養老規劃中是必選項,切記!

養老規劃:作為普通人,我們離“樂退”還有多遠?

第四,養老規劃的投資組合中必須配置高風險高收益類金融產品的意義。

俗話說,“馬無夜草不肥,人無外財不富。”特別是普通人要想實現“樂退”,在投資中為實現理財目標適當的承受相應的高風險是必經之路。這裡有個前提,就是要控制這部分投資在一定的安全比例內。

在具體的實踐中,我一般會按照1352投資法,把股票、期貨等高槓杆類金融產品控制在2/11。

第五,在制定樂退計劃時,要重視風險管理。

說到底,養老規劃是一種專項的理財規劃。既然是理財就有風險,在考慮養老投資收益時,一定要高度重視風險管理,並且在整體的規劃中,對風險的管理要優於對投資收益的追求。

1、特別是在配置高風險的金融產品後,一定要通過購買與之相匹配保額的壽險、大病險和意外險來轉移風險。在人生的高風險階段可以追加定期壽險以加大槓桿。

2、通過參加職工醫保和商業醫療險來轉移醫療費用的支出等因身體健康出問題而帶來的風險。

養老規劃:作為普通人,我們離“樂退”還有多遠?

專業的理財規劃師

第六,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1、通過購買理財師的服務或代為理財的方式,把你的養老資金通過專業人士的運作達到7-8%的綜合收益率還是比較靠譜的。

2、養老信託。雖然現在國內的信託市場還不成熟,瞭解的人也比較少,但這確實是未來的趨勢。

3、以房養老。房子的變現收入是我們養老規劃中的最後一道防線。房產變現有多種方式,其中保險公司的以房養老創新型保險項目: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也是房產變現和實現“樂退”的重要手段。

第七,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賺錢,樂退,夢想,愛好,環遊世界......如果沒有一個好身體,上面囉嗦的幾千字,提到的各種理財方法,積累再多的財富都將毫無意義。所以擁有一個健康體魄才是樂退的前提,才是養老規劃中最重要的事兒!

04

規劃“樂退”,更要“樂活當下”。

作為一名理財規劃師,我更關心理財方案中“人”的因素。我在做任何理財規劃方案時,幸福感都是我判斷方案達成效果好壞的重要指標之一。不僅如此,在理財方案執行過程中我同樣關注人的快樂和幸福指數是否受到影響。

養老規劃:作為普通人,我們離“樂退”還有多遠?

活在當下的快樂和幸福比樂退更重要

1、我們不能為了後半生的圓滿犧牲前半生的幸福。樂退是美好願景,樂活在當下同樣重要。退休養老規劃不僅僅是財務安排,更是對人的一生快樂和幸福的打理。努力工作,但不能以損害身體健康代價;積累財富,但不能以犧牲快樂和幸福為前提。

2、活在當下的快樂和幸福比樂退更重要。未來的事兒誰能說得好呢?你人生的黑天鵝飛來可以瞬間讓你雞犬升天,也能讓你的所有規劃、積累重新歸零。享受當下的陽光、美好,與愛人晚飯後的散步,陪孩子一起遊戲時的開懷大笑才是生活最大的意義。

3、每個人的幸福指標都不同,財富的多寡不是決定生活質量的唯一條件。內心的真實感受,精神層面的滿足感才是高生活品質的真諦。

05

張麗的故事

張麗是我的鄰居,也是我的客戶。她今年38歲,自己經營一家火鍋店,生意很好,一年能有80多萬的利潤。老公是某農資公司的銷售經理,年薪不到20萬。

有一天,她找我去店裡吃飯,席間她問我,孩子明年要去省裡上中學,以我現在的情況,我和她爸都不上班去省裡陪讀可以做到嗎?我說,陪孩子可以啊,去省城再開一家店不就行了?她答,幹餐飲行業十幾年了,真是乾的夠夠的,現在每天一進店裡心情都可壓抑,特別嚮往能陪陪孩子,沒事出去轉轉的生活。

我瞬間明白了她的心結,她把最美好的時光都給了這間火鍋店,每天都在圍著店在轉。確實是掙了不少錢,但也錯過了很多孩子成長的瞬間。

我大概盤算了一下她的主要家庭資產:房子2套,一套出租、一套自住。現金以及在我指導下配置的各類金融產品約600萬。另外就是她的這家火鍋店。

然後我給出了我的建議:如果你覺得你選擇夫妻雙雙迴歸家庭,以陪伴孩子成長,享受餘生為追求,並且你的內心是幸福的,以你的資產情況經過專業的打理,依靠被動性的收入足以支撐你們提前退休。

養老規劃:作為普通人,我們離“樂退”還有多遠?

在火鍋店裡吃飯

我給她做的樂退計劃大致思路是這樣的:

1、本市的2套房子賣掉,基本上可以在省城購買一套學校附近的房子。省城房子的保值增值功能更好,就算以後有別的打算,也是很划算的投資。

2、給火鍋店請一個職業經理人或者從老員工中選一個忠實可靠的替你全權打理。你根據營業額給她/他一筆豐厚的(一定是豐厚的,切記!)年薪即可。次選方案,把火鍋店承包出去每年收取承包費。如果幾年後因經營不善倒閉,店鋪可以考慮轉讓或者賣掉(店鋪是小區底商,十年前貸款買的。已還清)。

3、原有的600萬金融資產進行重新配置,降低股票等高風險產品的投資佔比,整體層面以穩健為主。增加孩子教育金和養老應急資金(現金或現金類資產)兩項專項理財計劃。投資收益不提取進行再理財。

生活消費支出暫時以火鍋店為主要收入來源,餘款併入投資計劃。

4、為自己和老公購買終身壽險(考慮財富傳承)、大病險和意外險,並在孩子大學畢業前的時間段內配置定期壽險以加大金融槓桿。

她聽完我的大致思路後很滿意,詢問細節並向我邀約出具詳細的理財計劃書。

寫在最後

樂退,本質上是一種生活理念,也是一種令人嚮往的生活方式。它更強調的是一種人生態度和境界。樂退,只是換了一種活法,在物質基礎足以支撐你個人慾望的前提下,以更隨心所欲,更自由和幸福的活法去享受生命的精彩、詮釋人生的意義。

普通人與富豪一樣,同樣有選擇樂退的權利,只是要看你對快樂幸福的理解以及心態是否到了相應的境界。

本文由力橙財經原創,任何人未經授權不得抄襲、轉載。力橙財經,為您解讀身邊的金融財經密碼。更多關於保險、理財、金融財經方面的內容請關注本號進行閱讀。

養老規劃:作為普通人,我們離“樂退”還有多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