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門生眾多,有“五王”、“四大金剛”之說,魯迅都不在其中

章太炎(1869年—1936年),浙江餘杭人。原名學乘,字枚叔(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後易名為炳麟。因反清意識濃厚,仰慕顧絳(顧炎武)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絳,號太炎。世人常稱之為“太炎先生”。清末民初著名的教育家、革命家、思想家。

章太炎先生是近代中國著名的國學大師,他門下弟子眾多,且多是民國時期教育界、學術界的著名人物。

當時的北京大學,有名的教授,大都出之於章太炎的門下,如:黃侃、朱希祖、錢玄同、周樹人(魯迅)、周作人、吳承仕、汪東、沈兼士、許壽裳等人。

章太炎門生眾多,有“五王”、“四大金剛”之說,魯迅都不在其中

章太炎

章太炎為人戲謔,世人稱其為“章瘋子”,而他不以為許,他還以太平天國“五王”為例,封弟子黃侃為天王,汪東為東王,朱希祖為西王,錢玄同為南王,吳承仕為北王。

不僅如此,當時章氏門下還有“四大金剛”和“二妙”之說,“四大金剛”指黃侃、汪東、錢玄同、吳承仕。後人又稱黃侃、汪東二人為“章門二妙”。

仔細一看,章氏門下的“四大金剛”和“五大天王”中的四人重合,那麼,這五位大家都有什麼傑出之處呢?

章太炎門生眾多,有“五王”、“四大金剛”之說,魯迅都不在其中

1918年,北京大學文科第四屆畢業,前排左起:朱希祖、錢玄同、蔡元培、陳獨秀、黃侃

黃侃(1886年—1935年),初名喬鼐,後更名喬馨,最後改為侃,字季剛,湖北蘄春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先驅、著名語言文字學家。

1905年留學日本,在東京師從章太炎,受小學、經學,為章氏門下大弟子。曾在北京大學、中央大學、金陵大學、山西大學等任教授。

後人稱他與章太炎、劉師培為“國學大師”,稱他與章太炎為“乾嘉以來小學的集大成者”、“傳統語言文字學的承前啟後人”。

汪東(1880年—1963年),江蘇吳縣(今蘇州市城內)人。1904年東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學預科,畢業後入哲學館(後改為“東洋大學”)學習。同時結識孫中山,參加同盟會,宣傳革命,任《民報》編輯、主編職務。

1908年,師從章太炎習文字學,凡經史百家,無不研習,在音韻學、訓詁學、文字學等諸方面,都有創穫。

章太炎門生眾多,有“五王”、“四大金剛”之說,魯迅都不在其中

朱希祖

朱希祖(1879年—1944年),浙江海鹽長木橋(今富亭鄉)上水村人,字逷先,又作迪先、逖先。1905年官費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攻史學專業。1908年在東京與魯迅隨章太炎學習《說文解字》。

歸國後歷任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輔仁大學、中山大學及中央大學(解放後更名為南京大學)等校教授,解放前著名的史學家。

作為章太炎的學生,朱希祖既能夠繼承章氏治史精華,又能對西洋史學理論寬容地吸收;既重視歷史史實的考據,又強調歷史哲學的重要,並認識到史學以指揮人事為歸宿。這在新史學的建設中,就方法論而言,代表了一種正確的治學方向。

章太炎門生眾多,有“五王”、“四大金剛”之說,魯迅都不在其中

錢玄同

錢玄同(1887年—1939年),原名錢夏,字德潛,又號疑古、逸谷,五四運動前夕改名玄同。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中國現代思想家、文學學家、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

1908年,在東京開始與魯迅、黃侃等人師從章太炎學國學,研究音韻、訓詁及《說文解字》。

1939年,錢玄同逝世後,當時的進步刊物《文獻》發表《悼錢玄同先生》一文,給予了高度評價:“壯年以鬥士領導青年,中年以學者努力學術,晚年以義士保持名節,錢先生是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國家民族的一位完人;在中國學術思想史上是現代轉變期的代表人物。”

章太炎門生眾多,有“五王”、“四大金剛”之說,魯迅都不在其中

吳承仕

吳承仕(1884年一1939年),字絸齋,檢齋,橋齋,號展成,又號濟安,安徽歙縣人。中國近現代著名經學家、古文字學家、教育家。清代最後一位狀元(當時稱朝元),被光緒帝欽點為大理院主事。

辛亥革命後,任司法部僉事。但吳承仕不戀仕途,於1915年在北京拜章太炎為師,將精力轉入學術領域,遂成為大學問家,後又參加革命,並加入中國共產黨。

吳承仕曾在北京大學、中國大學任教。在北京師範大學國文系任教授、系主任多年。與在南京大學任教的黃侃有“北吳南黃”兩大經學大師之稱。

看完這“五大天王”的簡介後,我們才發現魯迅先生和周作人兄弟二人在章氏門下都排不上行啊,是不是有點難以理解呢?

章太炎門生眾多,有“五王”、“四大金剛”之說,魯迅都不在其中

章太炎先生一生“獨立特行”,賺得名號無數:“近代民族主義偉人”、“國學界之泰斗”、“民國偉人”、“鼓吹革命之大文豪”、“革命家之鉅子”、“學術宗師”、“狂生”、“名士”、“異端”、“在野黨領袖”、“神經病”、“章瘋子”。

而伴隨章太炎一生最久的還是“神經病”和“章瘋子”這兩個最為人熟知的名號!實際上,他是渾身是膽的不屈鬥士,也是堅毅的戰士,他的學術、智慧滲透到每一細胞,是一個偉大的文士。

魯迅先生在1936年10月臨終前夕,回憶其師章太炎說:“考其生平,以大勳章作扇墜,臨總統府之門,大詬袁世凱包藏禍心者,並世無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獄,而革命之志終不屈撓者,並世亦無第二人。這才是先哲的精神,後生的楷模。”

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溘然長逝,享年67歲,其門下眾弟子聽此噩耗,皆悲痛欲絕,吳承仕等在北平的章氏眾弟子,在北平為恩師舉行追悼會和遺墨展覽會,追悼會現場,眾弟子擬一幅輓聯以寄哀思:

素王之功,不在禹下;明德之後,必有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