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專家學者的3大奇葩提議,涉及漢字和黃帝,幸虧沒被採納

清朝末年清政府腐敗無能,衰弱的國力令我們飽受欺凌。社會各界的知識精英和專家學者,紛紛提出救國和強國建議。受時代所限,其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不切實際的言論。下面介紹康有為、魯迅和章太炎的3大提議。

1.康有為的人種改造論

清朝在中日甲午戰爭中以慘敗收場,當時社會各界充滿著悲觀的情緒。不少專家學者開始懷疑,清朝失敗的根源在於孱弱的人種。於是,如何提高人民的身體素質,以及改良人種質量,成為當時學術界討論的熱點話題。

清末專家學者的3大奇葩提議,涉及漢字和黃帝,幸虧沒被採納

康有為

康有為在戊戌變法失敗後旅居印度,他出版了著作《大同書》。在書中康有為認為,世界戰爭不斷的根源是人種之爭,西方白人的智力、創造力和體質明顯強於黃種人,尋求和平必須從人種改造入手。

具體到中國的黃種人,康有為提出,要提倡與西方白人聯姻,吸收其先進的基因。如此堅持百餘年時間,就可以極大改善我們的人種。這種觀點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連其弟子梁啟超都不贊成。

後來,康有為又提出了一套黃種人合作理論。他建議清朝和日本兩國合作,建立東亞聯邦共同抗衡西方列強。對此康有為堅信不疑,他曾經幾次前往日本,與日本的專家學者進行交流探討。

清末專家學者的3大奇葩提議,涉及漢字和黃帝,幸虧沒被採納

康有為 《大同書》

在現代的科學條件下,我們已經知道康有為的提議毫無科學依據。人種改造論不僅與康有為曾經倡導的戊戌變法相牴觸,也與其救國保民的理想相矛盾,個人實在有些無法理解。

2.魯迅的廢除漢字論

魯迅在《關於新文字》一文中認為,漢字是古代封建社會愚民的手段,幾千年來平民百姓沒有文化的原因,在於漢字體系複雜、教學困難和讀寫不便,建立新的語言體系勢在必行。其實,魯迅並不是最早提出廢除漢字論的學者。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口號在五四時期非常流行,得到很多專家學者支持。比如語言學家黎錦熙、趙元任,甚至瞿秋白都曾經提出過採用字母化語言的建議。一直到1956年,漢語拼音問世之前,漢字不適合現代社會的觀點一直存在。

清末專家學者的3大奇葩提議,涉及漢字和黃帝,幸虧沒被採納

魯迅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魯迅先生等一批專家學者對漢字的摒棄,來自於對民國時期教育制度的不滿。如果他知道新中國後來創造了漢語拼音,並且在消除文盲和普及漢字方面有如此成果,相信他們也一定會大力支持。

3.章太炎的黃帝紀年論

黃帝紀年就是華夏先祖黃帝時期為參照的歷法。清朝末年,社會上覆古之風流行,華夏先祖黃帝成為了熱門人物。學者嚴復提出以黃帝紀年,並推定了黃帝生卒年。晚清經學大師劉師培號召學習日本的紀年方式。

清末專家學者的3大奇葩提議,涉及漢字和黃帝,幸虧沒被採納

章太炎

黃帝紀年論主要推動者是愛國學者章太炎。章太炎認為,實行黃帝紀年是保護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有助於增強民族凝聚力。這種觀點得到了許多愛國學者的支持,在民國時期被社會各界所推崇。

中國同盟會是黃帝紀年的堅定倡導者,在陝西黃帝陵發佈的祭文中,稱1908年為黃帝紀年4605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全國各地都開始採用黃帝紀年。中華民國成立時,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才改用國際通用的公曆紀年。

清末專家學者的3大奇葩提議,涉及漢字和黃帝,幸虧沒被採納

黃帝紀年的小票

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還有專家學者認為公曆是西方曆法,呼籲恢復黃帝紀年。個人看來,這完全是偏狹的觀念。

從科學角度講,目前考古界對夏朝的歷史尚且沒有定論,上古三皇五帝中黃帝的年代更無法推算。等到華夏民族起源之謎被完全破解那天,這個話題似乎可以重新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