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火箭”速度造車,國產車企路在何方?

特斯拉“火箭”速度造車,國產車企路在何方?

日前,曾把跑車送上太空的“鋼鐵俠”埃隆·馬斯克 (Elon Musk)再次賺足了國人的眼球。

他用短短一年的時間宣佈中國超級工廠動工,投產,上市甚至交付。“火箭”速度之外,國產特斯拉還以一則“2020,你們加油吧”推廣文案暗諷傳統汽車,並官宣國產特斯拉Model3降價至299050元,直破30萬底線。

馬斯克此舉也被視為一場血腥“屠殺”,不僅是對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閹割,更是對整個國產汽車產業鏈的重構。而這場帶有“鯰魚效應”的屠殺才剛剛開始。

特斯拉“火箭”速度造車,國產車企路在何方?


“火箭”速度系政府加持

先來回顧一下國產特斯拉的速度。

2019年1月7日正式開工;10月24日,國產Model 3已經開啟試生產;12月30日,首批15輛國產Model 3開啟內部交付;2020年1月3日,國產Model 3已經生產1000輛;2020年1月7日,國產Model 3面向公眾交付,交付現場,馬斯克親臨,甚至興奮得跳起了舞蹈。

然而如此速度背後,馬斯克也曾經碰壁無數。2014年,馬斯克就對政府表露過在華建廠的訴求,甚至曾與廣東深圳、南沙、江蘇蘇州等多地傳過合作的“緋聞”,但最終都因為馬斯克的苛刻要求而折戟。

馬斯克不僅希望與政府共建充電樁,享受造車資質、建廠土地優惠政策等,還要求在中國獨資設廠,不接受中外合資的傳統形式,這也是特斯拉此前難以在華落地的障礙之一。

直至2017年8月,國務院正式印發《國務院關於促進外資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確指出推進新能源汽車製造等12個領域的對外開放。2018年4月17日,國家發改委明確指出,2018年會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3個月後,特斯拉首個海外工廠正式宣佈落戶上海。

在多級政府的支持下,特斯拉中國超級工廠審批流程簡化,手續辦理迅速,一路綠燈,項目落地速度大大加快。

政策利好的背景下,特斯拉的融資通道也不斷拓寬。

2019年3月,特斯拉獲得來自銀團35億人民幣的無抵押貸款,其利率為央行年基準利率的90%。同時特斯拉還與招行簽署融資協議,由招行提供50億人民幣的無擔保12個月循環貸款,其利率同樣為央行年基準利率的90%。這筆錢幫助了特斯拉完成土地的購買和工廠的建設。

2019年年末,特斯拉再次與多家中資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等)達成一筆為期5年的100億人民幣新貸款,除了用於償還之前的35億貸款及利息外,剩餘資金用戶工廠的繼續建設和其他中國業務。

目前,特斯拉已經獲得高達185億人民幣貸款,遠超此前上海超級工廠預估建設成本(約140億人民幣),加上目前特斯拉整體市值和資金狀況,特斯拉現在擁有充足的現金來推進中國地區各項業務。

當然,諸多優惠政策背後,政府也對特斯拉的經營指標做出了要求:

特斯拉被要求在未來的5年中投資140.8億元人民幣,並在2023年年底時實現產值750億元人民幣以上,併產生22.3億元人民幣的年稅收。否則,特斯拉就要交出土地,但會獲得有關土地租用、樓房及設備的相應資金補償。


為什麼是特斯拉?

中國政府緣何如此大費周章去吸引特斯拉這位“屠夫”入場?與其說特斯拉需要中國,不如說中國需要特斯拉。

以手機市場為例,曾經的波導、夏新等中國手機品牌,由於缺少先進的技術和成熟的產業鏈,無一不是“曇花一現”。但轉折點是2011年,蘋果進入中國市場,以自己超強的供應鏈管理能力,為其他手機公司整理好了國內的手機產業鏈,從而帶動了中國手機自主品牌的崛起。

無獨有偶,中國汽車行業正需要類似“蘋果”企業這樣擁有完善供應鏈體系的外部力量,其目的是強化國產車企的供應鏈體系。

據悉,特斯拉的供應鏈包括動力總成系統、電驅系統、充電、底盤、車身、其他構件、中控系統、內飾和外飾等十個部分,涉及直接、間接供應商一百餘家,其長度和深度上要遠遠超過智能手機。

目前,其核心技術供應商大部分來自日本、美國和歐洲,其中最核心的鋰電池組中,鋰電池PACK的製造商是日本松下、正極材料和隔膜供應商為日本住友化學,負極材料的供應商為日本日立化學,電解液由日本三菱化學生產。中國的企業大多作為二級原材料供應商進入供應鏈體系。

而隨著特斯拉在中國的產能逐漸鋪開,特斯拉Model 3的電池、電機、零件殼體均將對產業鏈原材料產生強需求——上游原材料的鈷、錳、鎳、鋰、石墨,中下游的連接器、都會產生較大的需求動能,從而讓整個中國動力車產業鏈大受裨益。

事實上,此前特斯拉就曾宣佈國產Model 3的零部件本地化率為30%,到年中將達到70%,今年年底則將實現100%的本地化率。這就意味著特斯拉“國產化”是必然趨勢。

此前,松下曾就是否與特斯拉在上海共同運營電池業務表明“不參與”的態度,如果把1號超級工廠生產的電池進口到中國,運輸和關稅等成本必定會壓縮特斯拉的定價空間。

基於此,用國產電池替代松下電池就成為未來的一種可能,而哪家的國產電池誰將被特斯拉垂青?這就是對中國企業的考驗。


國產汽車的未來

毫無疑問,特斯拉“國產化”的最大利益衝突者就是國產汽車。作為高端能源車的領頭者,特斯拉一直是國內多家能源車對標的對象。以致於國產版Model 3的消息一經發布,理想汽車創始人兼CEO李想直呼“好日子很快就要結束了”。

但就目前自主品牌的大多數新能源車型的價格在20萬元以下,暫時還不會與特斯拉在戰場上直接打照面。唯有售價40萬元左右且定位豪華車的蔚來,勢必會與特斯拉短兵相接。

某新造車公司的創始人表示:“對於國內的新造車公司來說,除了蔚來,其他各家產品和市場其實並不衝突。”針對市場競爭,馬斯克似乎並沒有把中國的對手放在眼中,他曾在社交媒體上回應並配圖表態:“Peace was never an option(和平從來不是一種選擇)”。

有觀點稱,站在更長遠的角度,特斯拉也許並沒有把蔚來,或者新造車企業的任何一家當作對手。他的目標是用電動車替代燃油車,所以長遠看來,需要擔心特斯拉的反而是傳統車企。

2019年以來,已經有多家車企選擇聯盟以應對市場變化,比如大眾福特聯盟、戴姆勒、寶馬、奧迪、菲亞特克萊斯勒(FCA)、大眾、百度、安波福、英特爾等11家車企、零部件公司、技術開發公司等宣佈成立自動駕駛聯盟。

有業內人士表示,未來,車企之間合作及達成戰略聯盟將成為常態,在嚴酷的市場競爭,以及市場整體需求放緩的背景下,巨頭公司保持市場份額,鞏固競爭力,而缺乏核心技術的汽車廠商,則可能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面臨淘汰的危機。


[1] 鯰魚變鯊魚:29.9萬國產特斯拉交付,誰的好日子到頭了?出行一客

[4] 國產特斯拉:獨狼入華,誰是綿羊?未來汽車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