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區疾控中心技術支持組——“福爾摩斯”背後的“最強大腦”

有人說做流調就像探案,是上海街頭的“福爾摩斯”,那麼寶山區疾控中心技術支持組則是“福爾摩斯”背後的“最強大腦”。

宝山区疾控中心技术支持组——“福尔摩斯”背后的“最强大脑”
宝山区疾控中心技术支持组——“福尔摩斯”背后的“最强大脑”

他們“順”流而行

宝山区疾控中心技术支持组——“福尔摩斯”背后的“最强大脑”

發生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他、她和他們都是當仁不讓的“尖兵”,應急處置的“陣地”上一定會看到他們戰鬥的身影。

他們隨時解讀上級下達的文件與規範,根據防控方案,制定並實時更新中心的規範操作流程(SOP)以及流調模板。他們常常開玩笑說“工作時要學會和自己過不去”,所以他們反覆研討、逐字推敲,截至今日更新了寶山區新冠肺炎流調SOP版本6次,設計、更新流調初報、續報和結案報模板10餘次。他們和每一份報告“較真兒”,先後審核修改近500份流調初報、續報、結案報和補充報告。他們對每一例疫情會商分析,不斷揭示冰冷枯燥的文字背後的潛在信息,持續提供專業的研判建議和應對良策。

有人說疾控人是“逆行者”,但他們將自己定位為順行者:順應疾控人始終如一的初心使命,順應疾控人肩上的責任擔當,做疾控人應該做、必須做的事,盡己所能守護更多人的平安和健康!

他們各盡其能

宝山区疾控中心技术支持组——“福尔摩斯”背后的“最强大脑”

“疫情當前,沒人能置身事外,更沒有人是個人英雄,我們的衝鋒陷陣仰仗的是團隊力量”他們如是說。

對疫情發展趨勢進行分析研判,制定並實時更新中心的防控策略是中心技術支持組的核心能力。如果說流調組的成員們是中樞神經,那麼中心技術支持組就是大腦。這支“最強大腦”的隊伍成員們具有豐富的應急處置經驗和全面的分析判斷能力,他們為指揮部的正確決策提供依據,確保防控工作順利開展;對於複雜困難的案例如聚集性疫情等,第一時間出動,與原有流調成員共同奮戰,給予專業的技術支持;通過每日會商,不斷查漏補缺、梳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核實修訂報告,精準完成交接工作。

他們竭力而為

宝山区疾控中心技术支持组——“福尔摩斯”背后的“最强大脑”

技術支持組的成員,同時也是流行病學調查組成員,作為有著雙重身份的“最強大腦”們,為了將病毒感染人群控制在最小範圍內,他們開始了一場場爭分奪秒的“賽跑”,考驗他們的,絕不僅僅是腦力,更是身體素能。他們和同事們日夜奔走,追蹤每個上報病例的活動軌跡,在最快的時間裡準確獲取信息,分析出病例的感染途徑和傳播鏈,採取消毒、隔離措施,有效控制病毒傳播途徑。直接參與和跟進了寶山第一例、第二例確診患者的流調工作的向倫輝,曾一連40個小時不眠不休做流調、寫報告、分析案例。“已經忙到根本不知道日期和時間,每天24小時待命出擊和現場調查,生物鐘也全亂了。”吳萃這樣形容大家的工作節奏。

宝山区疾控中心技术支持组——“福尔摩斯”背后的“最强大脑”

凝聚微光,便成星河。青山一道,風雨同歷。每一個疾控人,都在散發著自己的光芒。正是這星星點點的光,零零散散的火,共同映照著疾控隊伍,如同戰士一般,堅定地走下去。疾控人就像一座時鐘,有指針,有齒輪,也有電池,別人只看到指針在轉動,但事實上每一個部件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相信這也是疾控人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阻擊戰的最大的信心!

宝山区疾控中心技术支持组——“福尔摩斯”背后的“最强大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