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最終卻為王莽篡位提供了理論依據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曾寫過一組富含哲理的政治抒情詩,叫做《放言五首》,其中第三首中有這麼兩句: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短短28字,將歷史上的聖人周公和偽聖人王莽做了鮮明的對比。

那麼詩人為什麼要把這兩個人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呢,原因很簡單。因為王莽沒有篡位前,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按照儒家思想嚴格要求自己的,是大家心目中的標準的儒家聖人。而他篡位後,一切施政方針也是依託儒家代表聖人周公制定的《周禮》來進行。就連篡位的這個舉動,也是在儒家思想的指導下進行的。這聽起來,是不是不可思議,儒家不是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那一套,怎麼會教人篡位呢?不急,我們慢慢說!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最終卻為王莽篡位提供了理論依據

早年的王莽

少年時期的王莽,一切都以儒家標準來要求自己,極端的模仿古代聖人君子的言行,努力的塑造個人儒家新聖人的品牌。他早年喪父,事母至孝,勤奮好學,謙恭有禮、生活節儉、禮賢下士、虛懷如谷!總之,所有的讚美之詞用在他身上都不為過!

這並不是誇張,而是名副其實,比如他的叔父大將軍王鳳病了,王莽侍候左右,端湯嘗藥,蓬頭路面,數月衣不解帶;再比如他地位越高,卻越禮賢下士、清廉儉樸,常把自己的俸祿分給門客和平民,甚至賣掉馬車接濟窮人;又比如王莽任大司馬後,謙恭節儉一如往日,經常將自己的所有收入贈給別人。母親生病時,公卿列侯夫人前來探病,他的夫人竟然穿著布衣短裙相迎。

還有一件事,更能體現王莽一生嚴格遵守儒家思想行事的準則,王莽的兩個兒子先後犯法,都被他逼迫自盡,簡直跟傳說中的包大人有一拼,完美的詮釋了國法面前,人人平等,法不容情等先進理念。

但是,這並不是說王莽是穿越來的,有現代的法律精神和意識,這只不過是他模仿儒家聖人周公誅殺兄弟管、蔡二公的故事而已!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最終卻為王莽篡位提供了理論依據

篡位過程

這樣的王莽,當然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與擁護了,前後上書歌頌其功德的,達到了驚人的487572人。漢平帝元始元年,周公輔成王的歷史重演了,周朝在周天子年幼或不能行使權力的時候,總理政務的三師官職再次隆重出爐了,孔子第十四世孫孔光任太師,王莽任太傅,王莽族弟王舜任太保。

同年,王莽受封安漢公,元始四年,又加號“宰衡”,宰指周公曾經擔任的太宰,衡指伊尹稱阿衡,用來形容王莽兼二人事業的豐功偉績!接著便是後人非常熟悉的套路,加九錫,稱攝皇帝,接受禪讓,建立新朝。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最終卻為王莽篡位提供了理論依據

儒家新思想

就這樣,王莽毫不費力的完成了改朝換代,這順利的都讓人都有些不敢相信。想想曹氏代漢,還需要曹阿瞞拼搏一生,打下基業才得以成功。再想想司馬代曹,那還得經過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苦心專營!那麼,王莽,一介儒生,有何魔力,竟能如此輕而易舉的代漢而立呢?

這就得感謝那位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和那位創造天人合一的新儒家思想的董仲舒大儒了。因為這兩位仁兄,搞得那套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在是太成功,太深入人心了。這套糅合儒家和陰陽家理論的新儒家思想,是大儒董仲舒創造的,他的中心思想便是天人合一。所謂的天人合一,一方面對帝王進行了神話,另一方面對帝王的權力進行了約束。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最終卻為王莽篡位提供了理論依據

他的主要理論是:帝王有德而受命於天,依照天的意志支配天下,如果帝王不失德,自然可以萬世一統,如果帝王失德,天必降災禍以警示帝王,督促帝王改正,否則,國家就會滅亡,朝代就會興替。

而這個朝代興替過程,在董仲舒的理論中,叫做“五德始終說”:大意是木、火、土、金、水五行相剋相生,每個朝代開國之君各代表一行,也就是一德,每德各有一色。如青帝為木德,赤帝為火德,皇帝為土德,白帝為金德,黑帝為水德。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最終卻為王莽篡位提供了理論依據

地上每代開國之君都是受命聖人,都對應著天上某帝之某德,聖人受命時,會天降祥瑞,如土德降黃龍等。聖人受命後,要推德定製,包括易服色、更制度、改正朔。如水德對應的是黑帝,服色就必須改為尚黑等等。一切妥當後,便要進行封禪告天儀式,表示接受天命。

等到王朝德衰時天降災異,代表著天命已改,帝王應該禪國讓位了,新的聖人受命。董仲舒還打了個比喻,五德就像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一樣,無不衰之德,也就是所謂的“雖有繼體守文之君,不害聖人之受命”。這個“五德始終說”重點有三:一是皇權不是絕對的;二是王朝不是永久的;三是改朝換代是天經地義的;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最終卻為王莽篡位提供了理論依據

也不知道漢武帝,對這個五德始終說,贊不贊同。但他對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非常的重視,並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了實施。於是,董仲舒的這套糅合陰陽家和儒家的新儒家思想,深入到了大漢臣民的心中。比如,漢昭帝天風三年,眭孟因漢德已衰為由,上書請求昭帝仿堯禪讓帝位被殺,其後又有蓋寬饒上書漢宣帝禪讓,被逼自殺。

這並沒完,後面還有谷永上書:臣聞天生蒸民,不能相治,為立王者以統理之,方制海內非為天子,列土分封非為諸侯,皆以為民也。垂三統,列三正,去無道,開有德,不私一姓,明天下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漢室宗親劉向上書:王者不可不通三統,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獨一姓也。自古至今,未有不亡之國。等等言論,足以說明董仲舒大儒的這套思想是如何的深入人心!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最終卻為王莽篡位提供了理論依據

篡位分析

於是,王莽這個一步步的按照儒家思想的要求成長起來的,當時大家公認的儒家大聖人,現在不僅要模仿周公輔成王,還要將董仲舒大儒的這套天人合一的新理論實踐到底。於是,他按照五德始終說的要求,一步步完成了從漢室德衰(天降災禍)、禪國讓位、新聖人受命(天降祥瑞)、推德定製、封禪告天整個過程

雖然這個過程大多都是他自編自演的鬼把戲,但是理論基礎,卻是漢武帝和董仲舒為了統一天下思想,搞出來的天人合一的新儒學所提供的。漢武帝在世的時候、甚至漢宣帝在世的時候,還能把握在分寸。他們雖然表面上尊崇儒家,但實際上是霸王道雜之。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最終卻為王莽篡位提供了理論依據

等到漢元帝這位愛好儒學的太子即位後,掌握不了火候,一意的運用儒學治國。最終被王莽這位儒家偽聖人,抓住全天下尊崇儒學的時機,運用天人合一、五德始終說的儒學理論,成功上位,奪取了西漢萬里江山,建立所謂的新朝在。至此,曾經輝煌的西漢王朝至此結束,新的歷史篇章即將開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