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度體溫是否意味著離癌症更近?

壞孩子好心腸


體溫底,是ATP不足,足了溫度自然升高了。ATp不足是細胞及細胞中線粒體數量不足。細胞數量不足立要是幹細胞岀了問題。幹細胞的問題岀在骨密度不足,就大家說的骨質疏鬆。這個問題解決了,健康問題迎刃而解。癌症不是病,營養問題。


魚蝦總司令


最近有很多朋友說自己體溫老是維持在35℃左右,會不會是生病了?今年因為疫情的緣故,很多人發現自己的體溫會莫名其妙的降低,一些人反應如果長期體溫在35℃是不是就證明他離癌症更近了呢?

首先大家需要知道的是,我們在測量體溫的時候會因為外界的因素的干擾出現誤差,干擾因素一多,測出來的體溫也就不正確。

嚴格意義上來說,體溫低跟心血管疾病一般關係不大,所以不用過度擔心。

正常體溫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從34.7℃—38℃不等,取決於溫度的測量部位:

以下是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人體正常體溫的參考數值:

耳朵:35.8℃—38℃

腋窩:34.7℃—37.3℃

口腔:35.5℃—37.5℃

直腸:36.6℃—38℃

這個正常範圍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比如體力勞動,而且還隨晝夜變化,正常體溫的變化幅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小,確定你和家人的正常體溫,這一點至關重要,可以在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在一天內多次測量體溫來獲得這一數據。

希望我的解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血液病醫生李文雨


疫情期間,小區和各出入關口為了更方便的監測體溫,都是採用額溫槍檢測。您所說的三十五度左右的體溫幾乎都是額溫槍檢測的結果,額溫槍的檢測結果偏差較大,干擾因素太多,醫學上體溫檢測以水銀體溫計為準。體溫和免疫力、心血管疾病沒有直接關聯。


額溫槍檢測的體溫偏低有二個方面的因素。第一、外界環境因素導致額溫槍檢測的數值偏低。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正好是冬天,導致了體表溫度偏低。第二、大部分小區為了方便,進對著手腕部進行檢測,導致檢測結果不準。我所在小區每次進出的時候,工作人員為了圖方便或者有人忌諱被人用“槍”指著額頭,所以都是測的手腕部,大部分的數值都是34-35℃,而我到單位用水銀溫度計測的體溫都是36~37℃。

低體溫與免疫力和心血管疾病無關。《診斷學》明確說明:正常人體溫一般為36~37℃左右(水銀溫度計所測的腋溫)。體溫由下丘腦調控,正常人24小時內體溫波動幅度不超過1℃,主要受環境因素和體內能量代謝的影響。寒冷的環境或者出汗過多等情況會導致體溫降低。休克的時候,心臟血液輸出減少,也會導致四肢因缺血而冰涼,導致體溫降低。而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體溫正常,在急性心肌梗死後反而會因而壞死物質吸收而出現體溫升高的情況。腫瘤晚期的患者由於代謝減慢營養不良也會出現體溫降低。但是,腫瘤早期體溫多正常,而腫瘤進展期反而因為腫瘤產生致熱物質或者腫瘤組織壞死會出現反覆發熱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