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水滸傳》可以改編,是否可以讓英雄們結局不要如此悽慘?

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不同年齡段的人能看出不一樣的感覺;從不同角度看又能得出不一樣的結論;甚至對一個人的好壞和一件事的對錯都能形成強烈的討論,而又彷彿各自都有道理……

這也說明了施耐庵老先生的高深之處,他留給後人的不僅僅是一部打打殺殺的俠義小說,而是一部從政治、社會、人文、道德乃至管理等方方面面都值得研究和討論的優秀文學作品;不計其數的觀眾和讀者對裡面人物和情節等進行熱烈討論,這又同時也說明了《水滸傳》是一部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作品!

正是由於《水滸傳》的觀眾基礎好,所以又衍生出了多個版本的影視作品,前幾天看見一位網友大神就曬出了十幾版,本人沒有全部都欣賞過,但看過其中的四部,而且印象頗深:

如果《水滸傳》可以改編,是否可以讓英雄們結局不要如此悽慘?

1983版

如果《水滸傳》可以改編,是否可以讓英雄們結局不要如此悽慘?

1998版

如果《水滸傳》可以改編,是否可以讓英雄們結局不要如此悽慘?

2011版

以上為三版電視劇,還有一部1993年的電影

如果《水滸傳》可以改編,是否可以讓英雄們結局不要如此悽慘?

如果《水滸傳》可以改編,是否可以讓英雄們結局不要如此悽慘?

首先說三版電視劇個人最喜歡的是1983版,這版雖然沒有後來那兩個版本清晰度高,也沒有那麼炫酷的武打場面,服裝、造型、背景、特技等更是沒有可比性,但我就是喜歡那時的人,感覺特別有親切感;更喜歡那時演員們那一板一眼的表演風格!

但不管是哪一版電視劇作品,英雄們都逃離不了那些讓人難以接受的悲慘結局。電影版的是以娛樂為主,只截取一段故事,改編的比較多,再加入些幽默及誇張的元素,會讓觀眾看完後沒有那麼傷感甚至還會比較振奮!

既然電影改編後可以達到這種效果,那麼是否完整版的電視劇也可以改編一下呢?

讓我們大膽地來假設一下:

前面的情節都不用改動,就從高俅被梁山英雄俘虜開始!

宋公明一聲令下,由豹子頭林沖手刃高俅,從此“替天行道”不再是反貪官不反皇帝,而是徹底地揭竿而起,梁山上下再沒有“招安”一詞;

公孫勝聞之大悅,遂竭力為宋江出謀劃策;

此舉又吸引來大批能人志士來投梁山,包括前八十萬禁軍總教頭王進;

與江南王方臘、河北田虎、淮西王慶結盟,互通有無,共御朝廷!

宋朝軍隊屢次征討均以大敗收場!

然而雖皇帝昏庸,朝廷腐敗,但畢竟大宋的軍隊還是兵多糧足;而看似是強強聯合的“四國聯盟”最終還是由於各懷異心而被宋軍逐個瓦解擊破。

梁山好漢們拼死抵抗,誓死不降,直至英勇就義,宋江和吳用也戰鬥到最後,見無力迴天遂拔劍自刎(燕青、阮小七、李俊、朱仝等十數人負傷逃走,從此消失在江湖)……

這樣改的話,故事雖然還是個悲劇的故事,但作為觀眾來說,這種悲是那種悲愴的感覺,而不是對朝廷卑躬屈膝甚至對兄弟手足相殘的那種憋屈又虐心的鬱悶感覺。也就是說這樣的話,英雄們的結局就由悽慘變成了悲壯!

那麼為什麼既然改編了不多改一下,甚至直接改編成起義成功改朝換代呢?

因為歷史的事件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先不從大的朝代格局上講,就從我們看武俠劇的角度來說吧:梁山的歷史該結束就得結束了,因為後面很快就有“靖康之辱”了,也就意味著如果這段歷史變了,就沒有後面的郭靖、黃蓉、楊康,更別提楊過、小龍女了……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在不影響大的歷史進程的前提下,對《水滸傳》的英雄們的結局胡亂做的改編,皆因原版作品結局太過虐心所至,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