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三个特点的孩子,普遍“存在感”较低!父母要帮孩子做出改变

这3类孩子“存在感太低”,班主任坦言:毕业后很难叫出名字

学校就像浓缩版的小社会,在一个班级里,有的孩子天生具备领导力,是班上的“孩子王”,有的孩子学习好,老师会非常偏爱,而那些学习不好还调皮捣蛋的孩子,往往最令老师印象深刻。可是还有一部分孩子,在班上像个小透明,没有什么闪光点,存在感非常低。

有这三个特点的孩子,普遍“存在感”较低!父母要帮孩子做出改变

前些天回到老家,和同学一起去看望初中的班主任李老师,十几年没见面,李老师竟然一眼就叫出了好几个同学的名字。班长学霸彭成,捣蛋鬼阿明,音乐委员小琪,老师说他们几个印象最深刻。可是还有好几个同学,班主任坦言:岁数大了,压根想不起来了,毕业后叫不出名字了!这些孩子就是当年班上存在感特别低的同学。深入交谈以后,班主任对我们说,这3类的孩子“存在感太低”!以后你们自己养孩子要避免孩子成为其中之一!

有这三个特点的孩子,普遍“存在感”较低!父母要帮孩子做出改变

1、沉默寡言型

在班上沉默寡言的孩子,平时很少开口,老师提问的时候也从不主动发言,即使开班会或者联欢会,也从不显山漏水。这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孤僻,没什么好朋友,所以很难让人有印象。

有这三个特点的孩子,普遍“存在感”较低!父母要帮孩子做出改变

2、老好人型

还有一种孩子是班级里的“老好人”,平时非常热心,帮这个同学打饭,帮那个同学提水壶,谁有困难找她帮忙,从来不会拒绝。这种孩子就属于讨好型人格,也容易被忽视!因为内心比较没有安全感,所以不敢拒绝同学的要求,哪怕自己不愿意,也说不出一个“不”字。

有这三个特点的孩子,普遍“存在感”较低!父母要帮孩子做出改变

3、成绩不好,也没什么特长

班上成绩排在中下游的孩子,很多都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成绩马马虎虎,自身也没什么特长爱好,每天感觉浑浑噩噩,过一天算一天。这样的孩子属于随波逐流型,身上没有闪光点,所以也不会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这三个特点的孩子,普遍“存在感”较低!父母要帮孩子做出改变

存在感低的坏处有哪些?

  • 容易遭到欺凌

存在感比较低的孩子,如果性格比较内向、胆小的话,会非常容易遭到校园欺凌。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对全国一千多名中小学生的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内向的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比例要明显高过外向的学生。这些孩子即使受欺负了也不敢告诉老师,再加上没什么朋友,没有人撑腰,受到欺凌也大多是默默忍受,不敢反抗。

有这三个特点的孩子,普遍“存在感”较低!父母要帮孩子做出改变

  • 得不到老师的关注

班级中存在感低的孩子,大多数会比较听话,非常服从老师的管理,所以在老师的眼里,这样的孩子特别省心。而省心的后果就是很少引起老师的关注,容易被忽略,因为老师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学霸和差生会占据老师大部分的精力,很难再去关注其他孩子。

有这三个特点的孩子,普遍“存在感”较低!父母要帮孩子做出改变

家长该如何避免孩子成为“存在感低的孩子”

一、培养孩子一项特长

有特长的孩子,会相对更自信,不会因为别人的负面评价而轻易受伤,有特长的孩子也会有与众不同的气质。所以,父母要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特长,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把自己喜欢的爱好坚持下去,变成自己的一项专长。

有这三个特点的孩子,普遍“存在感”较低!父母要帮孩子做出改变

二、让孩子经常参加竞赛

让孩子经常参加一些竞赛活动,可以很好地激发起孩子的竞争意识,并且使孩子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比赛如果输了,告诉孩子哪里值得改进,下次要多努力,如果比赛赢了,孩子会因此而更加自信,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有激励作用。

有这三个特点的孩子,普遍“存在感”较低!父母要帮孩子做出改变


三、从小培养情商

家长应该从小多带孩子出门,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孩子的情商,让孩子学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这样孩子在来到一个陌生环境的时候,会很自如地和同学交往,并且得到周围同学的喜欢,很快就能交到朋友,更好地融入集体。

有这三个特点的孩子,普遍“存在感”较低!父母要帮孩子做出改变

情商中除了包含人际关系,还包括自我情绪的管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而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要建立在这三个情绪基础之上,以免孩子成为讨好型人格。要做一个让自己舒服,也让别人舒服的高情商孩子,就要从小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对自我的情绪能控制好,不自卑,不自负,不沮丧,才能是一个高情商的孩子。在2岁以后,父母就可以通过故事,逐步地培养孩子这种能力!

有这三个特点的孩子,普遍“存在感”较低!父母要帮孩子做出改变

如果你的孩子在班级里存在感比较低,那么一定要想办法改变孩子的现状,存在感低的孩子,通常长大后也很难出人头地,只有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找到一席之地,日后才能在真正的社会中更好立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