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合資車or崛起國產車,是時候轉變你的選車觀念了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中,外產車憑藉著較高的質量,更為先進的技術,贏得了一眾消費者的心。有能力購買進口車的,直接購買自己青睞的汽車。而那些資金不足,但又想要滿足自己品牌信仰的消費者,將自己的目標鎖定在了合資車的身上。

低端合資車or崛起國產車,是時候轉變你的選車觀念了

在合資車剛剛風靡的時期,它既能夠滿足一部分消費者的品牌信仰,用更少的錢買到自己想要的品牌的車。而且品質上也有相應的保障,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入手車輛的選擇。但伴隨著近年來國產汽車製造業的崛起,有得消費者卻依舊盲目沉迷於購買低端合資車。

尤其是一些類似賽歐、威馳這種的廉價合資車,在早年間可能還有一些市場競爭力。但放在現在國產車突飛猛進的時代,無論是設計感、還是說安全性能,操控性以及質量,都已經是跟不上主流的了。但它們卻能夠憑藉“合資車”的身份,獲得一眾消費者的青睞,這確實是一件非常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低端合資車or崛起國產車,是時候轉變你的選車觀念了

合資車雖然擁有國外品牌的支持,但大部份的核心內容還是依託於中國本地的生產科技。而品牌落地後出產的一些廉價合資車,為了獲得穩定可觀的利潤,配置上的縮水和安全性能的缺失是一個大問題。且不說一些藍牙功能,基礎設施,以及設計和質感的降維。最重要的無ESP胎壓監測後鼓剎及其他的裝備和安全設施的不足,會危及到最重要的行車安全問題。這一點,也是一些真正懂車的人,在同等價位的低價車中,更傾向於國產車的關鍵原因。

當然也有一些人會說:我們購買了車輛,是不會去故意製造交通事故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在路上行駛,很多事情的發生都是電光火石之間的,一些比較重大或者危急情況的出現,也是無法預測的。所以我們沒有辦法保證說自己不會發生車禍,所以選購車輛的安全性能必須要高,才能為我們的生命保駕護航。

而在這一點上,同等價位的國產車自主品牌,其實做的很不錯。無論是生產設備,還是在設計理念這兩個角度上,都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更注重安全性能的設計,帶給大眾的安全感,甚至於已經趕超了合資車,具有更高的購買價值。

而近幾年,中國的科技也在不斷髮展,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彌補了一些國產汽車品牌的短板,比如當朗逸依舊停留在手機支架的時候,我國自主品牌汽車的AI技術,已經能夠成功完成追能語音車機的投入及使用了。

低端合資車or崛起國產車,是時候轉變你的選車觀念了

​而在核心技術上,我國汽車自主品牌,也已經搭建出了核心技術體系雛形。長城、上汽等品牌的工廠沒,自動化率已經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通過電腦控制的機械臂,在操作過程中更為精準。這種程度,其實在世界上很多品牌的海外工廠是看不到的。大量補齊與合資車之間的核心技術差距的目標,預估在3-5年之間就能夠完成。

如此看來,在低價車的選擇上,不盲目崇拜合資車,而是真正的從性能和設計上去考量,國產車早已經迎來的出頭之日,我們也是時候轉變自己的選車觀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