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時期,各地封國為什麼叫諸侯國,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

我們看歷史都知道,春秋戰國時期,一共有大小上百個周天子分封的國家,而這些國家被稱之為"諸侯國",也被稱為"諸侯列國"或者"列國",他們按照地位被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而其中大部分都是周王室的同宗,也就是姬姓封國。那為何這些國家被稱為諸侯呢?

周朝時期,各地封國為什麼叫諸侯國,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

周武王滅商之後,開始實行分封制,他將對滅商有功的臣子以及王族分封到各地,讓他們建立自己的領土,一同拱衛王室,不同的地域由被封在那裡的大臣或王室成員各自自行管理,但是他們都必須服從周王室的命令,並且要按時納貢,在戰爭發生時,各國也要隨同王室一起作戰。

周朝時期,各地封國為什麼叫諸侯國,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

其中比較著名的是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比如齊國,它的第一代國君就是滅商的主要策劃者之一,齊太公姜子牙,在滅商之後,他被封在營丘,成為齊國的創始人,爵位為侯爵。晉國,創始者叫唐叔虞,他是周武王的小兒子,開始封於唐,後來遷居到晉水邊,便改國號為晉,爵位為侯爵。

周朝時期,各地封國為什麼叫諸侯國,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

同樣作為大國的秦國和楚國,一個是伯爵,一個是子爵。秦國始祖秦非子因為善於養馬,被周孝王封在秦邑,主要替周王朝防禦西戎,後來參與護送周平王東遷,才正式位列諸侯,但僅僅是個伯爵。楚國原不屬於中原,只是南方的一個部落,周文王時期,意識到商朝衰落,於是部落酋長鬻熊率族投靠文王,並得到重視,在周成王在位時期才被封國,建立正式的國家,爵位只是個子爵。

周朝時期,各地封國為什麼叫諸侯國,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

在《左傳》燭之武退秦師裡說道"晉侯、秦伯圍鄭。",從中可以知道,在當時稱呼諸侯是國名加上爵位。所以齊國的國君,不管是齊太公還是齊桓公,都被稱為齊候,楚國國君只能被稱為楚子,稱呼一出,就知道各個國家的地位誰高誰低了。到了戰國時期,韓、趙、魏三家分晉之後,三國的國君被周威烈王封為諸侯,而且都是侯爵,他們分別被稱為:韓候、趙候和魏候。

周朝時期,各地封國為什麼叫諸侯國,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

在眾多國家裡,很難聽到什麼什麼公,因為在整個周朝,被封為公爵的國家只有四個,分別是虢國、虞國、州國和宋國。虢國的始祖虢仲和虢叔是周文王的弟弟,兩人被分別封在東虢和西虢作為周朝東西兩面的屏障。虞國的始祖虞仲是古公亶父之子仲雍的後代,周武王把他封在虞地,建立虞國。後來晉國滅掉了兩國,便是有名的"假道滅虢"。州國記載不多,小到可以被忽略。宋國始祖是紂王兄長微子啟,由於是前朝王族,周公旦將他封於商朝舊都商丘,建立宋國,在宋襄公時小小的火了一把,之後都沒什麼大發展,最後被齊、楚、魏三國聯手滅掉。

周朝時期,各地封國為什麼叫諸侯國,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

在周朝前後被分封的國家裡,公爵四個,他們地位最高,封地也最富庶,離周王城較近,像楚、吳、越等國,地處偏遠,爵位只是子爵,然後圍繞周王室向外擴展的其他國家,侯爵爵位是最多的,後來人們把這些封國統稱為諸侯國,意思就是各個地方的候國。

周朝時期,各地封國為什麼叫諸侯國,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

分封諸侯本意是要鞏固周王朝的統治,後來各國有的發展成巨無霸,有的悄無聲息的消失,最終隨著周王室的衰落,諸侯脫離了周的控制,反而吞噬了周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