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拳的核心是什麼?

雅景之治919

我是一名太極拳愛好者和習練者,願意分享心得,要想知道練習太極拳的核心,首先要明白太極拳是什麼?或者說在你眼裡太極拳是什麼?

在不同人的眼裡,太極拳是不一樣的。在健身者眼中,活動活動筋骨達到你的體能運動量的太極拳是健身工具。同時,太極拳是體育項目;太極拳是國學;太極拳是氣功;太極拳是表演;太極拳是體操;太極拳是娛樂;當然太極拳更是武術。

從題主的問題看,問的是作為武術的本質,太極拳練習的核心。

陳氏太極拳有一套系統的練法,從大的方面說分兩個方面:一個是體,一個是用。體包括三方面:套路,功法,養法。用包括兩方面:推手和散手。用不用詳細說了,大家很好理解。那麼體的三個方面中的套路也不用說了,就是練套路。另外兩方面的功法和養法都包括什麼呢?功法主要是站樁功和單練等。養法主要是坐功和呼吸補氣法等。 練勁、練胯、練松都是太極拳的工具而不是目的,練習太極拳的核心是在招熟的基礎上悟道出太極拳的松,在松的基礎上悟道出人體的內在勁的變化,過渡到拳人合一的境界。這才是一輩子最值得的重點練習和追求。

最後說明一點,招式和套路很多,但練是簡單的,俗語:日行雲手千百次,太極功夫自然有。尋求簡單的,舒適的,適合的的套路和招式,堅持下去,功到自然成。


大張侃太極

太極拳的核心練習是什麼?

太極拳與其他傳統武術一樣,核心的練習都是訓練出適用於技擊所需要的各種勁力,並不是一味的練習套路動作和招法。更加不是誇張的表演動作。

我在求學的過程中,也遇到過形形色色的老師,真正以訓練勁法為主的老師,功夫都很不錯。以表演套路求名利和大談特談內氣的老師有功夫的很少。還有的老師看了幾天拳理,自己練的都是硬勁,還在那整天批評這個批評那個,說別人誤人誤己,其實是他自己在自欺欺人,真正遇到實戰,分分鐘就會被秒殺。

太極拳有句拳諺:上下分九節,節節腰中發(也有人說腰中求)。一語道破天機。太極拳的核心訓練就是腰胯的協調性勁力。腰胯的勁力出來了,基本上整體勁就能練出來。所有的勁力都是從腰胯發出來的,然後傳導至四肢。傳到地面的勁力,通過大地的反作用力再由手上發出。太極拳推手的化勁,實質上也是由腰胯化掉的,如果腰胯沒有化掉,手上很難化掉的。

很多時候,老師會說你身上沒東西,這個身上沒東西,就是指的腰胯沒練出來,導致整體的不協調。所以各門派採取的訓練方法,都是以訓練腰胯的協調性為目的。腰胯的勁力出來了,肘勁才能出來,然後小臂才會像鞭稍一樣被抽出去。肘勁不等於打肘,很多人誤以為打肘就是肘勁。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都是先把肘勁打出來,這樣才能在任何時候、任何點都能發出來勁,而不需要二次蓄勁。現在練習太極拳的、不二次蓄勁的老師,很難看到了,幾乎各個都二次蓄勁。因為不二次蓄勁,他的腰胯合不住,發不出來勁。

腰胯的訓練方法,每家不同,本門的訓練方法,我整理了教學視頻在網上,大家搜索即可看到。方法很簡單,只要你認真練習,很快就能練的腰胯協調,腰胯的勁有了,稍加指點即可登堂入室。


太極王敏夫

練習太極拳的核心,王宗嶽在《十三總勢歌訣》中已經講的非常清楚了。

  • 太極拳訓練的核心部位:“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
  • 太極拳訓練的核心路徑:“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
  • 太極拳訓練的核心準則:“若問體用何為準?意氣君來骨肉臣。
  • 太極拳訓練的核心目標:“詳推用意終何在?延年益壽不老春。

套路練習也好,推手練習也好,單式練習也罷,所遵循和追求的核心,均在上面的四句話中。而我們練習太極拳,“內氣”也好,“勁力”也罷,“四兩撥千斤”也好,都是練拳過程中的一個驛站、一點副產品而已,最終的目標並不在于格鬥殺敵,而在於延年益壽(說這個話,肯定要被噴,噴就噴吧)。

為什麼“命意源頭在腰隙?”

腰隙,指的不僅僅是命門,而是肚臍、兩腎和命門,生而為人時,那一點先天之氣,便存在此處,這便是命與意的源頭。

為什麼“腹內松靜氣騰然?”

如何激發這點先天之氣?核心的路徑就是“留意腰間,腹內松靜”。“腰間”,指的是骨盆、髖關節、腰椎、尾閭以及周遭內部的整個肌肉群和小腹臟器,在內可以叫“丹田”,於外可以叫“腰胯”。練拳的時候,這個部位要“松靜”,先天之氣便會“騰然而起”。

為什麼“意氣君來骨肉臣?”

腹內松靜是非常困難的,這就要求我們在練拳的過程中“用意不用力”“以意領先”,以意識的松靜自然,帶動身體關節的松靜自然,以身體的節節貫穿,帶動腹內的真氣騰然。

所以,腰胯丹田部位,始終是太極拳訓練的核心部位。拳諺中說“節節腰中求”,陳小旺說“以丹田為核心的運動體系”是有道理的。

傳說張三丰創立太極拳時,曾經說:“創設此術,為天下豪傑做延年益壽之用,非為技擊之末用也。”

我們必須明白,這個世界上任何技術,主體都是“人”,天下第一永遠是“人”,而不是武林秘籍。能把拳術練成天下第一的,是人厲害,而不是拳厲害。

這個人不練太極,只練踢樹樁,也能踢出個天下第一。

因此,我們既然是練習太極拳,就要不折不扣地按照拳理來練習,不管別人怎麼諷刺挖苦,不管外界如何紛紛擾擾,自己都不要猶豫彷徨,因為你的身體會把練拳的效果切實不虛地反饋給你。我們自身受益了,就是莫大的幸運。

何必執著於對錯是非?

祝練拳愉快。


不二太極

太極拳的核心練習是什麼?有些人終身練套路,題主覺得沒什麼用。什麼是一輩子最值得的重點練習?估計這些就連太極拳界現在都是摸不著北了。

目前散打、泰拳、UFC這些較流行的搏擊運動的選手,平時都注重組合拳、體能、模擬實戰等等訓練,而且要經常參加各種比賽。央視的體育頻道以前多介紹散打比賽,最近基本都在組織類似UFC的賽事了,可見UFC即無限制格鬥冠軍賽的綜合性、實用性越來越得到認同,它的訓練也體現了現代體育運動的一切為了充分發揮實戰技能的樸素理念。

太極拳的始祖,有說法是張三丰,太極來自武當得到更多的認同。也有認為解甲歸田的武將陳王庭創造了太極拳,他的詩句“閒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趁餘閒,教下些弟子兒孫,成龍成虎任方便。”中記錄了他創編太極拳的目的。在其它拳種如少林拳中也有柔化的套路心意把,一些練習氣功者有時也會自發形成很像太極拳的動作。因而更有可能的是傳統武功達到百鍊鋼成繞指柔時就會出現類似太極拳的形態,只不過太極拳的創造者歸納整理得更完整而已。

這種武功的高級形式,傳承起來並不容易,它有時要根據習練者的特點有所調整,甚至變化很大。如楊式太極拳來自陳式太極拳但動作修改了很多,吳式太極拳來自楊式太極但也自成一派,更有孫式太極拳把形意、八卦、太極熔於一爐,說明要充分發揮拳技的功效就必須個性化。

大量關於太極拳的傳奇中,都有實戰的例子:陳發科在京城憑一身武功所向披靡,楊澄甫面對各門派的上門踢館者大展神威,這說明與別的門派交手較技,是以前太極好手司空見慣的事情。而太極拳內部的練習雖然很神秘,但關於陳式太極拳纏絲勁的傳說,還有太極推手的廣為人知,也使太極拳的核心練習露出一點端倪。

太極拳的動作與其他拳種差別很大,其原理更是難以掌握。如果只演練套路,不在實戰中體會每個動作的技擊作用,可能就流於徒有其表、紙上談兵。五十年代初吳式太極第三代吳公儀與白鶴拳名家陳剋夫在澳門的一場比試催生了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成就了武俠小說名家梁羽生。但在網絡時代,人們把當年的這場門派之戰的視頻找來觀看,才發覺打鬥場面慘不忍睹,根本就是亂打,可見當時已經出現訓練與實戰脫節的狀況。

近幾十年太極拳呈現在大眾眼中的,主要是套路的表演方面,如二十四式、四十八式太極拳的簡化普及,太極拳競賽套路的體操傾向,太極推手比賽的蠻力取勝等等,使人對太極拳是否還是拳術產生了疑問。央視武林大會太極拳散打比賽中各派太極拳手的技藝生疏和應對笨拙,更令人懷疑太極拳還有沒有所謂的核心練習。

而最近關於太極實戰方面的事件,以及一眾太極名家的畏縮躲避,就進一步反映了太極拳傳承和訓練存在的嚴重缺失。原本以為還保留著實用訓練的詠春拳,也因一場實戰而使神話褪色。傳統拳大概都是如此了,前些年有人在內部組織了國家散打隊與傳統拳手的實戰,結果以後者不堪一擊而告終,說明傳統拳整體的訓練水平與實戰能力已經落後於時代,看來不尊重現代體育的訓練規律是不行的。


JohnTim2018

太極拳看起來動作比較鬆垮,但對基本功的要求還是蠻高的,像陳氏太極拳通過基本功的練習,鍛鍊肩,胯等關節。只有關節之間協調性好了,做動作才會標準,在技擊時充分發出勁力,達到好的練習效果。


百菲林童裝

我個人認為是練太極的核心是(本門練法): 先練柔,後練剛,先慢練後快練。最後以始柔末剛用本身最快的速度練。

練法: 今早練柔,明早練剛,每天晚上以最快速度練始柔末剛。


天山太極道

核心練習有兩點,第一是嘴皮子,第二是臉皮子。這兩點都練到家,就能當大師。再不濟,也能混進太極集團內部,當他們的吹鼓手,好比在頭條上寫點玄乎乎的,其實連他們自己也不怎麼明白的太極文章,忽悠點人。狗腿子嘛,有時候還能得點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