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援将军:人民军队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注:此文转自罗援博客)

——百面战旗背后的故事之二十:塔山英雄团

导语:举国抗疫斗争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神州大地又掀起复工复产的热潮。我们讲述《百面战旗背后的故事》也“复工复产”。

这次抗疫斗争给我们最大的战略启示,可以用毛泽东主席的四句话概括:

一、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二、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三、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罗援将军:人民军队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在这次抗疫斗争中,党中央、习主席之所以在第一时间、以第一速度把人民子弟兵派往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在火神山上树立起一面高高飘扬的军旗,犹如定海神针一般,稳定了局势,鼓舞了民心。就是因为这支队伍可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就是因为这支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就是我军的军魂,这种军魂是我军经过千锤百炼打造出来的,这种军魂已经深深地植入我军的体魄和血脉之中,代代相传。

今天,我们要向大家介绍的“塔山英雄团”就是我军这种大无畏精神的杰出代表

罗援将军:人民军队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辽沈战役的关键之役是攻克锦州,对国民党55万部队形成“关门打狗”之势,攻锦的关键又是守住塔山,我军战役最高指挥员林彪曾经说,“拿不下锦州,军委要我的脑袋,守不住塔山我要你的脑袋。”

一线指挥员江燮元师长则对手下的团长、营长们说:“我看着你们,你们看着我,是死是活咱们在一起,是死是活也要守住阵地。”

“人在阵地在”成为了我军指战员的行动自觉,经过六天六夜的浴血奋战,我34团大部分连队都伤亡过半,塔山堡村前的那条饮马河几乎成为了一条血河。我34团的勇士们用鲜血和生命阻击数十倍于己的敌人,铸就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勇于牺牲、敢打必胜”的塔山精神。

鉴于34团在塔山阻击战中的英雄事迹,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领导机关授予12师34团“塔山英雄团”荣誉称号。

1949年3月25日,在北平西苑大阅兵时,当毛泽东主席的检阅车经过“塔山英雄团”的旗帜时,毛泽东主席特意让检阅车停了下来,目视良久,举起右手行军礼,轻轻地说了一句话:“这是锦州战役的作战部队啊!”

罗援将军:人民军队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最高统帅的军礼,是致敬我们英勇的军队,是致敬我军不朽的精神。

岁月蹉跎,时光流逝,“塔山英雄团”的旗帜仍然在高高飘扬,在保家卫国的最前沿。

在抗疫斗争的第一线,难道我们没有看到塔山精神的赓续吗?致敬“塔山英雄团”!

塔山堡,一座敌人永远无法攻破的堡垒

——记“塔山英雄团”

塔山堡,字面的意思是有塔有山有士兵把守的堡垒。

但它只是辽宁锦西以东一个有10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既没有塔,也没有山,更没有碉堡,人们习惯称其为塔山。

它东邻锦州湾,西接白台山,山与海之间最狭窄的一段仅有12公里宽。当年,北宁铁路(当时从北平到辽宁的沈阳的铁路)从村庄的东侧穿过,山海关至沈阳的公路穿村而过。

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在74年前却经历了一场空前的战火洗礼,诞生了一支英雄的部队——塔山英雄团。

忆当年,炮火连天尽显英雄本色

时光穿梭回到1948年的深秋,国民党军在人民解放军的沉重打击下,将东北地区的全部军队分别龟缩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几个大城市,实行重点防御。

我东北野战军根据毛泽东关于封闭国民党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方针和以主力首先攻克锦州以就地全歼国民党军的指示,于9月12日发起辽沈战役。

罗援将军:人民军队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战役设想就是将国民党约55万军队就地歼灭在东北地区,不使其逃窜至关内。

而从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上看,要实现这一战役企图就必须首先攻占锦州,从而对国民党军队形成“关门打狗”之势,所以辽沈战役的首战就是要攻克锦州。我东北野战军主力弃长春、沈阳而不顾,千里南下直接包围了锦州。

对于国民党军来说,一旦锦州失守,那留守在东北的军队则无法南撤,被歼灭将是他们最后的结局。

蒋介石深知这一点,迅速从华北地区调动了11个师的兵力,由侯镜如指挥,准备从辽宁葫芦岛港登陆,向东北的锦州方向增援,以解锦州之围。

罗援将军:人民军队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10月6日,蒋介石乘“重庆”号巡洋舰亲临葫芦岛,并召开团以上军官会议,他在讲话中说:“这次战争的胜败,关系到整个东北的存亡,你们要有杀身成仁的决心。”“限于10月14日黄昏前攻下塔山,否则军法处置。”

葫芦岛距离锦州仅有50余公里,国民党的军队从葫芦岛出发10小时就能到达锦州,那时我攻打锦州的部队将腹背受敌。我军要保证攻打锦州的战斗顺利实施,唯一的办法就是对国民党的增援部队实施阻击。

而最好的阻击地点,便是锦州的“门闩”之地——塔山。

罗援将军:人民军队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因为国民党军无论是走公路还是铁路,从葫芦岛到达锦州,塔山是必经之地。

因此我军派出四纵、十一纵两个纵队在塔山、白台山一线组织防御,阻击增援锦州之敌,保证锦州战役的顺利实施。

这也就是一个小小的村庄,为何会发生这么一场惊天动地的战斗?塔山又为何会成为交战双方都势在必得的一处要地的根本原因。一时间,塔山顿时成为我军攻打锦州的战斗能否顺利完成,甚至整个辽沈战役能否取得胜利的焦点。

我军担任塔山阻击任务的是东北野战军的第四纵队,司令员吴克华,政委莫文骅。

在战前作战会议上,根据塔山地区无险可守的地形特点和敌情,我军制定了“选择防御要点,以精兵坚守,组织严密火网;保持强大的预备队,用反复冲击打垮敌人”的作战方针。

在兵力部署上,吴克华司令员决定以第12师外加一个营的兵力为第一梯队,以另两个师为第二梯队,以保持强大的后劲儿。

之所以这样部署按吴克华司令员的说法是,塔山地形不利,我们守不住,敌人夺占了也守不住,我们以部分兵力防守,避免遭敌火力杀伤,当敌人攻占了我们的阵地时我们再把阵地夺回来,通过大量杀伤敌人达到阻敌增援的目的。

12师命令34团负责在塔山堡组织防御。

罗援将军:人民军队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10月7日,34团占领塔山后发现,这里根本没有山,无法凭险据守,只能利用地形抢修工事。指战员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利用就便材料修筑防御工事。

他们把位于塔山堡村庄东侧的北宁线铁路上的钢轨和枕木拆卸下来,用来构筑核心工事和指挥所掩体,战士们在关键阵地上反复铺设了十几层的铁轨、枕木。他们还采用当年八路军打鬼子的成功经验构筑防御工事,叫做“壁里藏身”。

罗援将军:人民军队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不是没有山吗,战士们就把防御阵地的散兵坑修筑在塔山村庄里的房屋围墙脚下,每个掩体的半圈在墙脚内、半圈在墙脚外,作为架设机枪、单人掩体和掷弹处。

敌人炮击时,战士和武器可退入墙内半圈掩体内,炮火打不着,当敌人炮火延伸、步兵开始冲锋时,战士们可携带武器钻出到墙外半圈掩体,对敌射击。这样,既可保护自己,又能及时反击。

罗援将军:人民军队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战士们纷纷提出“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的誓言,坚决守住塔山,保证锦州战役取得胜利。

10月10日凌晨,敌人向塔山发起了进攻。首先集中了全部炮火,对我塔山阵地全线猛轰。炮弹几乎毁坏了所有刚刚修好的工事,地堡掀掉了,掩体炸塌了,铁轨翻飞、枕木破碎。随着炮火而来的,是国民党军密集队形向塔山阵地连续不断地全线冲锋。

一拨连着一拨,整连、整营,甚至是整团地压上来。我34团奋起反击,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的进攻,有时候阵地被敌人突破了,我们的战士就冲出去与敌军搅在一起,双方展开了白刃搏斗。阵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进行着反复争夺。英勇顽强的战士们血战一天,打退了敌人九次集团冲锋,终于将敌军击退。

第二天清晨7时,敌军在两翼策应下,全力向我军前沿的核心阵地——34团防守的塔山堡突击。天上的飞机、海上的舰艇、远处的大炮在几十分钟内,倾泻了几千发炮弹,泥土被炸松了好几尺。

而且狡猾的敌人一反常态,炮火是从我军前沿打到纵深,再从纵深向前沿往回打,像梳子一样把我军阵地来回扫荡几遍,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塔山堡就落下了2000多发炮弹,塔山堡100多户村民的房屋大部分被炸塌。

我军战士有的被倒塌的房屋压住,有的战士耳朵被震出了血。据后来被我军俘虏的当时担任葫芦岛港口副司令的惠德安描述:“从葫芦岛北山上向塔山遥望,但见海空火力集中轰击,真是地动山摇,霎时间塔山成了一片火海,硝烟直冲云霄,凝结成一团巨大的乌云。”

炮火过后,国民党军在督战队驱赶下,采用“两翼策应中间突破”的战术,分别从正面和两侧冲上来。正面的敌人被我军用机枪、手榴弹压了下去,但两侧的敌人趁机占据了村子的民房,战斗逐渐转入巷战。

敌人占领了塔山堡村中的民房院落,我军组织反冲击将敌人包围在院子里,刚把敌人消灭又被冲进来的敌人包围在院子里,我军又组织兵力对敌人反包围。

就这样34团的战士们从残垣断壁的各个角落,同冲上来的敌人展开拉锯战,甚至是白刃格斗。傍晚,在我英勇无畏的战士面前敌人胆怯了,狼狈溃逃。国民党军尸横遍野,始终未能前进一步。

所谓“两翼策应中间突破”的梦想以其惨重的失败而告终。

10月13日,敌人为了尽快占领塔山向锦州增援又发动了更加猛烈的进攻。

敌独立95师投入了进攻,该师号称“赵子龙师”,据说在战场上鲜有败绩,吹嘘“在华北战场上没有丢过一挺机枪”。

他们组织了“军官敢死队”,采用了所谓的“波浪式冲击战法”,即以团为单位分成三个冲击波,一次冲击波为一个营,在强大火力掩护下,以军官敢死队打头阵,一波被击退,另一波又冲上来,一波又一波地对我军阵地发动疯狂的进攻。

我军虽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但我34团的指战员发扬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同仇敌忾,前仆后继,与国民党军展开反复争夺。

工事一次次被摧毁,又一次次修复。前沿堑壕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有的连队伤亡大半,仍以一当十坚持战斗。子弹、手榴弹打光后,就用石块还击,直至进行肉搏,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的进攻。

敌人曾经一度占领了我军一线前沿阵地,就在敌人狂叫“突破了!突破了!”时,我军又发起反冲击将敌人赶出阵地,始终将阵地牢牢地掌握在我军手里。

14日,锦州总攻打响了,我坚守塔山的部队士气更加高昂。

罗援将军:人民军队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眼睛盯着锦州,余光却一刻也没有离开塔山,他对12师师长江燮元说:“守住塔山,胜利就抓住了一半。告诉你,塔山必须守住,拿不下锦州,军委要我的脑袋,守不住塔山我要你的脑袋。”

江师长则对手下的团长、营长们说:“我看着你们,你们看着我,是死是活咱们在一起,是死是活也要守住阵地。”

敌人又展开了四个师的兵力向塔山主阵地发动了疯狂的进攻,战斗进入到白热化程度。我军将士不怕牺牲,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阵地虽然保住了,我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4日,34团上报纵队司令部,全团伤亡人数已超过800人。

罗援将军:人民军队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15日,敌人见强攻不成就改成了偷袭。凌晨4时,敌95师派出兵力偷偷爬上我34团前沿阵地,幸亏被正在吃饭的战士们及时发现了,立即拼死将敌人歼灭在阵地前沿。

敌人见偷袭不成立即又组织了五个师的兵力向我军阵地发动了全面进攻。敌95师组织了六个连向我34团只有一个连守卫的阵地发动了进攻,该连在指导员史星起率领下阻击敌人,重机枪手阎成兴不顾自身安全挺身而出,冲着敌人就是一阵猛烈扫射,打得敌人鬼哭狼嚎。

敌人一面组织火力掩护,一面由督战队用机枪扫射后退的士兵,逼迫士兵冒死冲锋。我军阵地几次被敌人突破,指导员史星起率领战士们又一次次发起反冲击将敌人顶回去。

一股约二个连的敌人被我军的炮火压制在阵地前沿一片开阔地里,一连指导员王金忠带领战士们冒着敌人的炮火迅速将敌人包围,并向敌人喊话展开政治攻势:“锦州已经完蛋了,蒋军弟兄们,别再给蒋介石卖命了,你们的退路已经被切断了,只有放下武器才有活路。”

还让已经俘虏过来的士兵喊话:“我是才解放过来的,解放军真正优待俘虏,你们快放下武器吧,别再给老蒋卖命了。”

个别死硬敌兵妄想负隅顽抗被我军战士击毙,在我军强大炮火压制和政治攻势下,这伙280多名的敌军只好乖乖地向我军投降。

直到锦州解放,敌人始终未能突破我军塔山防线,只好放弃大规模进攻。

罗援将军:人民军队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被炮火犁遍的塔山阵地完全成了一片废墟,战士们头缠绷带,满脸焦黑,衣衫褴褛,遍体伤痕。

他们蹒跚着从烧焦的土地上站起,相互间紧紧地拥抱在一起,默默地注视着苦战六天六夜,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阵地。如血的残阳洒落在阵地上,在苍茫的夜色中留下了一抹血色的记忆。

历时六天六夜的塔山阻击战,我34团取得了毙伤俘敌3321名的重大胜利。但那是怎样的六天六夜啊,那是我军付出重大伤亡的六天六夜。

战后统计,整个第四纵队包括34团的伤亡人数达3000余人,34团大部分连队都伤亡过半,塔山堡村前的那条饮马河几乎成为了一条血河。

那是怎样的六天六夜啊,我34团的勇士们用鲜血和生命阻击数十倍于己的敌人,铸就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勇于牺牲、敢打必胜”的塔山精神。

那又是怎样的六天六夜啊,我34团的勇士们用血肉之躯铸成的钢铁防线,使塔山堡成为了敌人永远无法攻破的堡垒!

罗援将军:人民军队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塔山阻击战,我军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一场荡气回肠、震惊中外而且无法复制的战场传奇,也成为了第34团乃至整个解放军官兵引以为豪的经典战例。

战后作为坚守阵地防御作战的范例收入到中、外军事院校的教程和教材中被广泛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塔山阻击战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毛泽东主席表示,塔山阻击战的胜利硬生生把全国解放的进程提前了近两年。

罗援将军:人民军队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后来更有一些国民党的学者分析,国民党之所以在大陆惨败,关键点就是塔山战役的失利引起了后面的一连串连锁反应。

鉴于34团在塔山阻击战中的英雄事迹,1948年10月16日,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领导机关授予12师34团“塔山英雄团”荣誉称号。

辽沈战役结束后,34团又跟随主力部队入关参加了平津战役。

罗援将军:人民军队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1949年3月25日,在北平西苑机场,毛泽东主席在叶剑英、聂荣臻的陪同下,检阅了当时在北平的我人民解放军部队。

毛泽东主席站在检阅车上向全体受阅部队指战员致意。在受阅部队的队列中,飘扬着40多面英雄团、英雄连的旗帜,这些英雄团、英雄连,都是在解放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团队。

检阅车驶过这些英雄团、英雄连的旗帜时,毛泽东主席看得都十分仔细。

当毛泽东主席的检阅车经过“塔山英雄团”的旗帜时,毛泽东主席特意让检阅车停了下来,目视良久,举起右手行军礼,轻轻地说了一句话:“这是锦州战役的作战部队啊!”

足见塔山阻击战和锦州战役给毛主席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啊!

辽沈战役结束后的1948年11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34团所在的第四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34团编入41军123师,番号367团。

随大部队入关作战,先后参加了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衡宝战役以及解放两广等作战行动。

罗援将军:人民军队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在广东作战时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在广东的罗浮山,该团与同属四野的两广纵队在围歼国民党154师时,由于天黑又加上协调不畅,结果367团的一个连被两广纵队当做国民党军给“俘虏”了。

此后34团随41军部署在广东潮汕地区。

看今朝,英雄后辈赓续塔山精神

在和平年代,“塔山英雄团”的指战员们秉承塔山精神续写辉煌。无论是在平时的训练、技能比武、军事演习和抢险救灾,还是在反击作战的行动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荣誉多多。

1964年全军军事尖子大比武,“塔山英雄团”所属二连演示的“夜间班进攻”和“夜间班防御”战术科目都拿了第一,被中央军委授予“夜老虎连”的荣誉称号。

1979年2月,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塔山英雄团”在41军123师编成内行动,担任向敌后穿插,断敌退路,阻敌增援,配合正面进攻部队全歼守敌的任务。

罗援将军:人民军队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123师以367团(‘塔山英雄团’)为穿插先锋,加强41军坦克团2个营及广州军区独立坦克团1个营,有62式轻型坦克和63式水陆坦克及其它履带式车辆共80余辆,在军、师炮火支援下进行穿插。

这种大规模装甲部队的穿插实战,在解放军战史上还是首次。作战中他们克服道路泥泞难行、沿途不断遭敌火力打击和兵力伏击、地形复杂经常迷路等重重困难,于20日按时穿插到指定地区,随即转入防御作战。共击毙越军389人,俘敌76人。

罗援将军:人民军队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其中“塔山英雄团”所属6连,战后全连荣记一等功,被军委授予“穿插英雄连”荣誉称号。

1985年全军整编,“塔山英雄团”随123步兵师编入陆军第41集团军。2006年“塔山英雄团”改编为两栖机步团。

军改后,“塔山英雄团”编入第××集团军,由机步团转型为合成旅,装备有新式步战车,新型轻型坦克,红箭系列反坦克导弹和自行火炮等信息化武器装备,成为我军一支重要的信息化作战力量。

罗援将军:人民军队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几十年来,“塔山英雄团”历经数次改革,装备不停更新换代,从骡马化到摩托化、机械化,再到信息化,驻防地点数次更改,番号也几易其名。

“塔山英雄团”的官兵发扬当年塔山阻击战中先辈们用鲜血凝铸成的“塔山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勇于牺牲,敢打必胜”,做到“编制改英雄血脉不改,番号变战斗作风不变”,坚决答好改革强军这份答卷

“塔山精神”将赓续相传,“塔山精神”的旗帜将永远迎风飘扬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途上。

(注:此文转自罗援博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