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罗援将军:刀劈出来的功勋——记襄阳特功团

百面战旗背后的故事之二

导语:这篇文章展示了我军的军威是打出来的,是刺刀见红拼出来的,今后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我军都会以这种拼搏精神攻关夺隘,一往无前。

《襄阳特功团"刀劈三关"建奇功》

1948年7月8日至15日,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17旅49团,因在解放襄樊战役中连战连捷,成功“刀劈三关”,对攻破襄阳城夺取襄樊战役全胜起了重大的决定性作用。此次战役被朱德誉为“小的模范战役”。战后,49团被中原军区授予了“襄阳特功团”的光荣称号。

罗援将军:刀劈出来的功勋——记襄阳特功团

徐向前为襄阳特功团题词

1、好钢用在刀刃上

1948年6下旬,中原地区敌我两军主力对峙于豫东、平汉线地区,南面汉水中游襄樊地区守敌陷于孤立状态。我军为了开辟汉水中段为战略前进基地,决定乘敌之隙,发起襄樊战役。

罗援将军:刀劈出来的功勋——记襄阳特功团

襄樊战役作战示意图

由于襄樊是“控川陕豫鄂之门户,握武汉三镇之锁钥”的战略要地,所以蒋介石和国民党国防部长白崇禧对此地战略防御十分重视,特意在襄阳设置了第十五绥靖司令部,任其心腹、特务头子康泽为司令官。康泽又特地从南京请来“川军名将”郭勋祺任副司令官,率3个旅共2万多人防守。

与此同时,中原野战军首长决定迅速解放襄樊,战斗由第6纵队司令员王近山统一指挥。我军先是迅速解放了樊城,樊城溃散的敌人只好逃进襄阳城。

王近山准备以“猛虎掏心”战术,放弃历来攻襄阳城必先夺山的战法,集中主力“刀劈三关”,即夺取城西南高地上的琵琶山、真武山和城西正面铁佛寺一线守敌的坚固防御,而后依托西关,突破城垣。

中原野战军首长严令参战部队:“要英勇顽强,以求彻底胜利。”第6纵队第17旅第49团光荣地领受了这个艰巨任务。

2、三营首克琵琶山

琵琶山位于襄阳的“城西走廊”右翼,南接凤凰山、虎头山,控制着我军攻城的要道。我军的第49团3营接到攻打琵琶山的任务后,立即组织各级干部、战士侦察地形,明确了打法,决定以7连进行正面攻击,8连由西南插敌侧后,以部分兵力配合7连歼敌,其余阻击虎头山和真武山来援之敌。

攻克琵琶山战斗经过图

琵琶山战斗,为攻克襄阳城立了头功。旅首长奖给7连“所向无敌”锦旗一面,为8连记集体一等功一次,为9连记中功一次。

3、二营攻上真武山

3营激战琵琶山首战告捷,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同时也给全团指战员们以极大的鼓舞。团部决定以2营攻打真武山。

罗援将军:刀劈出来的功勋——记襄阳特功团

攻占真武山战斗经过图

7月9日傍晚,我军开始向真武山发起攻击。由于战前我军细致地侦察了敌军地形,指导员带领的突击排在20分钟内就连续爆破了敌人的18个地堡,又乘敌军不备歼灭了隐蔽在交通壕内的敌人,迅速抢占了敌军残存的工事,保障了我军主力向纵深挺进。

敌人在前沿阵地失守、后路又被切断的情况下,龟缩在一座寺庙里负隅顽抗。我军战士在营长的指挥下,通过架人梯翻墙头进入寺庙内,以掷手榴弹、白刃格斗等方式将守敌歼灭。至此,“刀劈第二关”也获成功。2营此战荣立集体一等功。

4、一营突破城西门

随后,我军采用“撇山攻城,直捣西门的战术”。避开敌人山头阵地的火力,直接攻城。

7月10日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电令康泽:“匪众我寡,守备襄樊,则更单薄,着即放弃樊城,秘密集中,全力固守襄阳待援”、“已令整编第七、第九师主力分道兼程来援,因抽调兵力需时,务须能固守到七月二十二日”。

当日下午,樊城守敌惧怕被歼,在飞机掩护下放弃樊城,遵照命令撤过汉水,缩回襄阳城内。

罗援将军:刀劈出来的功勋——记襄阳特功团

突破西门战斗经过图

7月11日起,解放军各参战部队按照各自分工,发起总攻击。第六纵队主力采用在城西狭长走廊上挖交通壕和梯次掩护的办法,毅然楔入西关,激战至13日将大部西关占领。

西关告急,康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他迫不及待地向远在南京的蒋介石乞求援助。蒋介石在复电中给康泽打气:“共军必无远程炮与重武器,弃山守城,固守待援。”14日下午,白崇禧派飞机掩护城南山地敌军全部撤回襄阳城内。

康泽明知不能抵御解放军的进攻,但还在电台里向蒋介石表示决心:“生决与城共存亡”。故作镇静,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

他命令下属照例每天升旗、降旗,也照例每天给下属讲话,给部下打气,要部下和他一道把自己的胸膛当作抵抗共产党进攻的武器。同时,他又不得不向南京发出最后乞电:“职固守最后碉堡以待援军。”

罗援将军:刀劈出来的功勋——记襄阳特功团

1948年7月15日,人民解放军突破襄阳城西门

15日20时30分,解放军对襄阳城发起总攻!火炮不断轰击西门防御工事。爆破组在炮火中连续爆破,把城墙炸开了一个大洞,1营作为攻城的一把“尖刀”,首先突破西门,同敌军进行逐街逐巷争夺,襄阳城内战斗空前激烈。

激战到16日拂晓,各参战部队很快便把敌人压缩在康泽司令部所在地东街杨家祠堂和古楼一带狭小区域。直到这时,康泽仍继续负隅顽抗,幻想蒋介石派援兵解围。殊不知,援军在途中遭到解放军强大兵力阻击,已无法到达襄阳城。

康泽司令部周围步枪声、机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四面八方皆有解放军喊话声:“缴枪不杀!”“投降不打!”这时,胡学熙找来一套士兵服,劝康泽化装成士兵,趁乱逃走。

康泽将头一梗说,“这不是我康泽的为人。”奉令指挥坚守碉堡和坑道的副官回来找康泽,可找遍了司令部亦不见康泽的影子。好容易在右边一条坑道里发现康泽正头戴钢盔,盘着双腿,像老僧入定似地席地而坐。便和卫士将康泽扶起来送到中心碉堡的底层。一直跟司令官形影不离的易谦、胡学熙早已丢下司令官自己逃命去了。

康泽在坑道里“老僧入定”时,副司令官郭勋祺则在中心碉堡里督战,指挥特务营和宪兵数百人拼死抵抗。僵持至下午16时,王近山指挥部队开始了最后的攻击:炮兵射击,步兵冲击,工兵爆破,杨家祠堂的围墙被轰垮,塔楼工事被炸塌。

罗援将军:刀劈出来的功勋——记襄阳特功团

突然,又有几包炸药从碉堡墙根爆炸,惊天动地,碉堡里蒋军官兵非死即伤。

解放军战士端枪冲进碉堡底层时,只见康泽(上图)卧倒在地上,身躯右侧被火药烧伤,但伤势不重,因戴着钢盔,头部未受重损。

罗援将军:刀劈出来的功勋——记襄阳特功团

在解放军强大的军事攻势和政治攻势下,襄阳守敌2.1万余人被歼,康泽、郭勋祺等一批高中级主官被俘。

罗援将军:刀劈出来的功勋——记襄阳特功团

登城英雄冯秀林

1948年7月,中原军区第6纵队授予第17旅第49团“襄阳特功团”称号的锦旗。

1营出色地完成了这“刀劈第三关”的任务,荣获“襄阳登城第一营”称号,3连荣获“威震襄阳”锦旗一面。

李法科被记大功一次,冯秀林、岳有清荣获“登城英雄”称号并立一等功。

罗援将军:刀劈出来的功勋——记襄阳特功团

延伸阅读:

襄阳营”和“洛阳营”大破“威武团”

导语:为佐证华山穹剑发《最有杀伤力的政治动员》一文的真实性,特转载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刊发的此篇文章,以飨读者。

1948年12月,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已进入到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时期,12月6日下午,对国民党军黄维兵团总攻的战斗打响了。中原野战军在华野配合下,集中了11个纵队的兵力,分别从不同方向对当面的国民党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黄维兵团被包围于双堆集地区后,固守待援,设置了以交通壕、铁丝网、鹿砦、梅花地堡群等构成所谓“固若金汤”的环形防御阵地;并以坦克、火炮、轻重机枪组成层层火力网,使解放军无法将其分割歼灭,这就是国民党军竭力推崇的“硬核桃战术”。

然而,到了12月13日,黄维兵团的“硬核桃”在中野层层剥皮的猛烈攻击下,外围工事已全部被占领,其内部防线、核心阵地已全部暴露在解放军的攻击下。为了彻底歼灭黄维,解放军华野围困杜聿明部队的3个纵队赶来助战。

此时黄维残部被压缩包围在纵横不足两公里的地域内,盘踞在大王庄、尖谷堆、扬围子几个核心据点内。为了守住这些防线,黄维派出被称为“威武团”的54团,防守在兵团部左翼不足1公里的野战集团工事里。黄维为了鼓舞士气,在断粮的时候,还把为数不多的空投粮食首先供应给这个团,把兵团部的马匹杀了给他们吃。

要彻底歼灭黄维,就必须消灭“威武团”。14日黄昏,中野六纵、华野三纵开始对双堆集东北方向国民党18军的核心阵地进行攻击。参加主攻的是华野三纵赫赫有名的英雄部队23团1营,即“洛阳营”(因在1948年的“洛阳战役”中,该营担任进攻全城守备重点洛阳城东门的任务,全营突破了18道障碍工事,炸开两道城门。

首先攻入洛阳城内而得名)和中野六纵最擅长攻坚的部队49团1营即“襄阳营”(因1948年7月的“襄樊战役中”,该营英勇顽强、敢打敢拼,首先突破了襄阳城防而得名),两营共同担任突击任务。两大野战军的两支兄弟部队,认真研究国民党军的防守情况,进行讨论,制定出了详细的作战方案。

中野“襄阳营”的指战员们,一锹一锹地掘开冻土,为华野“洛阳营”的战士们修好整整齐齐上宽下窄的战壕,并在两侧排出大小不等的地堡、防空洞,壕内有小水井、弹药箱做成的标语牌路标、掩蔽部和指挥所。两支兄弟部队的联合指挥机构建立起来了,由中野49团统一指挥战斗。

14日下午4时45分,总攻的炮火打响了,解放军集中强大火炮,对国民党军的阵地进行毁灭性的轰击。上百门的榴弹炮、山炮、迫击炮发射的炮弹,自制“飞雷炮”,铺天盖地地倾泻在阵地上,震得大地在颤抖。炮火足足轰击一个小时,国民党军苦心经营的阵地工事便灰飞烟灭了。

两红一绿三颗信号弹升上了双堆集的夜空,西南边的“襄阳营”和东南边的“洛阳营”同时突入敌军阵地。在朦胧的月光下,战士们左臂上捆扎着作为联络信号的白毛巾,沿着残断的交通壕,一个爆破组上去,倒下了,另一个组又冲了上去,与隐藏在暗堡里的敌人厮杀,并迅速向敌纵深阵地穿插。

两支兄弟部队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勇猛顽强。一条战壕突破了,又一个暗堡被摧毁,一道国民党军纵深的火力网被清除。在战斗中“襄阳营”一连三排打得只剩下了3个人;“洛阳营”二连指导员壮烈牺牲。

“襄阳营”和“洛阳营”经过2个多小时的血战,终于攻占这一集团工事,黄维兵团的最后一道防线被突破,“威武团”大部被歼,仅存百余人逃回双堆集。(姚冰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