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羅援將軍:刀劈出來的功勳——記襄陽特功團

百面戰旗背後的故事之二

導語:這篇文章展示了我軍的軍威是打出來的,是刺刀見紅拼出來的,今後不管遇到什麼艱難險阻,我軍都會以這種拼搏精神攻關奪隘,一往無前。

《襄陽特功團"刀劈三關"建奇功》

1948年7月8日至15日,中原野戰軍第6縱隊17旅49團,因在解放襄樊戰役中連戰連捷,成功“刀劈三關”,對攻破襄陽城奪取襄樊戰役全勝起了重大的決定性作用。此次戰役被朱德譽為“小的模範戰役”。戰後,49團被中原軍區授予了“襄陽特功團”的光榮稱號。

羅援將軍:刀劈出來的功勳——記襄陽特功團

徐向前為襄陽特功團題詞

1、好鋼用在刀刃上

1948年6下旬,中原地區敵我兩軍主力對峙於豫東、平漢線地區,南面漢水中游襄樊地區守敵陷於孤立狀態。我軍為了開闢漢水中段為戰略前進基地,決定乘敵之隙,發起襄樊戰役。

羅援將軍:刀劈出來的功勳——記襄陽特功團

襄樊戰役作戰示意圖

由於襄樊是“控川陝豫鄂之門戶,握武漢三鎮之鎖鑰”的戰略要地,所以蔣介石和國民黨國防部長白崇禧對此地戰略防禦十分重視,特意在襄陽設置了第十五綏靖司令部,任其心腹、特務頭子康澤為司令官。康澤又特地從南京請來“川軍名將”郭勳祺任副司令官,率3個旅共2萬多人防守。

與此同時,中原野戰軍首長決定迅速解放襄樊,戰鬥由第6縱隊司令員王近山統一指揮。我軍先是迅速解放了樊城,樊城潰散的敵人只好逃進襄陽城。

王近山準備以“猛虎掏心”戰術,放棄歷來攻襄陽城必先奪山的戰法,集中主力“刀劈三關”,即奪取城西南高地上的琵琶山、真武山和城西正面鐵佛寺一線守敵的堅固防禦,而後依託西關,突破城垣。

中原野戰軍首長嚴令參戰部隊:“要英勇頑強,以求徹底勝利。”第6縱隊第17旅第49團光榮地領受了這個艱鉅任務。

2、三營首克琵琶山

琵琶山位於襄陽的“城西走廊”右翼,南接鳳凰山、虎頭山,控制著我軍攻城的要道。我軍的第49團3營接到攻打琵琶山的任務後,立即組織各級幹部、戰士偵察地形,明確了打法,決定以7連進行正面攻擊,8連由西南插敵側後,以部分兵力配合7連殲敵,其餘阻擊虎頭山和真武山來援之敵。

攻克琵琶山戰鬥經過圖

琵琶山戰鬥,為攻克襄陽城立了頭功。旅首長獎給7連“所向無敵”錦旗一面,為8連記集體一等功一次,為9連記中功一次。

3、二營攻上真武山

3營激戰琵琶山首戰告捷,給敵人以沉重打擊,同時也給全團指戰員們以極大的鼓舞。團部決定以2營攻打真武山。

羅援將軍:刀劈出來的功勳——記襄陽特功團

攻佔真武山戰鬥經過圖

7月9日傍晚,我軍開始向真武山發起攻擊。由於戰前我軍細緻地偵察了敵軍地形,指導員帶領的突擊排在20分鐘內就連續爆破了敵人的18個地堡,又乘敵軍不備殲滅了隱蔽在交通壕內的敵人,迅速搶佔了敵軍殘存的工事,保障了我軍主力向縱深挺進。

敵人在前沿陣地失守、後路又被切斷的情況下,龜縮在一座寺廟裡負隅頑抗。我軍戰士在營長的指揮下,通過架人梯翻牆頭進入寺廟內,以擲手榴彈、白刃格鬥等方式將守敵殲滅。至此,“刀劈第二關”也獲成功。2營此戰榮立集體一等功。

4、一營突破城西門

隨後,我軍採用“撇山攻城,直搗西門的戰術”。避開敵人山頭陣地的火力,直接攻城。

7月10日華中“剿總”總司令白崇禧電令康澤:“匪眾我寡,守備襄樊,則更單薄,著即放棄樊城,秘密集中,全力固守襄陽待援”、“已令整編第七、第九師主力分道兼程來援,因抽調兵力需時,務須能固守到七月二十二日”。

當日下午,樊城守敵懼怕被殲,在飛機掩護下放棄樊城,遵照命令撤過漢水,縮回襄陽城內。

羅援將軍:刀劈出來的功勳——記襄陽特功團

突破西門戰鬥經過圖

7月11日起,解放軍各參戰部隊按照各自分工,發起總攻擊。第六縱隊主力採用在城西狹長走廊上挖交通壕和梯次掩護的辦法,毅然楔入西關,激戰至13日將大部西關佔領。

西關告急,康澤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他迫不及待地向遠在南京的蔣介石乞求援助。蔣介石在覆電中給康澤打氣:“共軍必無遠程炮與重武器,棄山守城,固守待援。”14日下午,白崇禧派飛機掩護城南山地敵軍全部撤回襄陽城內。

康澤明知不能抵禦解放軍的進攻,但還在電臺裡向蔣介石表示決心:“生決與城共存亡”。故作鎮靜,裝做若無其事的樣子。

他命令下屬照例每天升旗、降旗,也照例每天給下屬講話,給部下打氣,要部下和他一道把自己的胸膛當作抵抗共產黨進攻的武器。同時,他又不得不向南京發出最後乞電:“職固守最後碉堡以待援軍。”

羅援將軍:刀劈出來的功勳——記襄陽特功團

1948年7月15日,人民解放軍突破襄陽城西門

15日20時30分,解放軍對襄陽城發起總攻!火炮不斷轟擊西門防禦工事。爆破組在炮火中連續爆破,把城牆炸開了一個大洞,1營作為攻城的一把“尖刀”,首先突破西門,同敵軍進行逐街逐巷爭奪,襄陽城內戰鬥空前激烈。

激戰到16日拂曉,各參戰部隊很快便把敵人壓縮在康澤司令部所在地東街楊家祠堂和古樓一帶狹小區域。直到這時,康澤仍繼續負隅頑抗,幻想蔣介石派援兵解圍。殊不知,援軍在途中遭到解放軍強大兵力阻擊,已無法到達襄陽城。

康澤司令部周圍步槍聲、機槍聲、手榴彈的爆炸聲響成一片,四面八方皆有解放軍喊話聲:“繳槍不殺!”“投降不打!”這時,胡學熙找來一套士兵服,勸康澤化裝成士兵,趁亂逃走。

康澤將頭一梗說,“這不是我康澤的為人。”奉令指揮堅守碉堡和坑道的副官回來找康澤,可找遍了司令部亦不見康澤的影子。好容易在右邊一條坑道里發現康澤正頭戴鋼盔,盤著雙腿,像老僧入定似地席地而坐。便和衛士將康澤扶起來送到中心碉堡的底層。一直跟司令官形影不離的易謙、胡學熙早已丟下司令官自己逃命去了。

康澤在坑道里“老僧入定”時,副司令官郭勳祺則在中心碉堡裡督戰,指揮特務營和憲兵數百人拼死抵抗。僵持至下午16時,王近山指揮部隊開始了最後的攻擊:炮兵射擊,步兵衝擊,工兵爆破,楊家祠堂的圍牆被轟垮,塔樓工事被炸塌。

羅援將軍:刀劈出來的功勳——記襄陽特功團

突然,又有幾包炸藥從碉堡牆根爆炸,驚天動地,碉堡裡蔣軍官兵非死即傷。

解放軍戰士端槍衝進碉堡底層時,只見康澤(上圖)臥倒在地上,身軀右側被火藥燒傷,但傷勢不重,因戴著鋼盔,頭部未受重損。

羅援將軍:刀劈出來的功勳——記襄陽特功團

在解放軍強大的軍事攻勢和政治攻勢下,襄陽守敵2.1萬餘人被殲,康澤、郭勳祺等一批高中級主官被俘。

羅援將軍:刀劈出來的功勳——記襄陽特功團

登城英雄馮秀林

1948年7月,中原軍區第6縱隊授予第17旅第49團“襄陽特功團”稱號的錦旗。

1營出色地完成了這“刀劈第三關”的任務,榮獲“襄陽登城第一營”稱號,3連榮獲“威震襄陽”錦旗一面。

李法科被記大功一次,馮秀林、嶽有清榮獲“登城英雄”稱號並立一等功。

羅援將軍:刀劈出來的功勳——記襄陽特功團

延伸閱讀:

襄陽營”和“洛陽營”大破“威武團”

導語:為佐證華山穹劍發《最有殺傷力的政治動員》一文的真實性,特轉載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刊發的此篇文章,以饗讀者。

1948年12月,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已進入到一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時期,12月6日下午,對國民黨軍黃維兵團總攻的戰鬥打響了。中原野戰軍在華野配合下,集中了11個縱隊的兵力,分別從不同方向對當面的國民黨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黃維兵團被包圍於雙堆集地區後,固守待援,設置了以交通壕、鐵絲網、鹿砦、梅花地堡群等構成所謂“固若金湯”的環形防禦陣地;並以坦克、火炮、輕重機槍組成層層火力網,使解放軍無法將其分割殲滅,這就是國民黨軍竭力推崇的“硬核桃戰術”。

然而,到了12月13日,黃維兵團的“硬核桃”在中野層層剝皮的猛烈攻擊下,外圍工事已全部被佔領,其內部防線、核心陣地已全部暴露在解放軍的攻擊下。為了徹底殲滅黃維,解放軍華野圍困杜聿明部隊的3個縱隊趕來助戰。

此時黃維殘部被壓縮包圍在縱橫不足兩公里的地域內,盤踞在大王莊、尖谷堆、揚圍子幾個核心據點內。為了守住這些防線,黃維派出被稱為“威武團”的54團,防守在兵團部左翼不足1公里的野戰集團工事裡。黃維為了鼓舞士氣,在斷糧的時候,還把為數不多的空投糧食首先供應給這個團,把兵團部的馬匹殺了給他們吃。

要徹底殲滅黃維,就必須消滅“威武團”。14日黃昏,中野六縱、華野三縱開始對雙堆集東北方向國民黨18軍的核心陣地進行攻擊。參加主攻的是華野三縱赫赫有名的英雄部隊23團1營,即“洛陽營”(因在1948年的“洛陽戰役”中,該營擔任進攻全城守備重點洛陽城東門的任務,全營突破了18道障礙工事,炸開兩道城門。

首先攻入洛陽城內而得名)和中野六縱最擅長攻堅的部隊49團1營即“襄陽營”(因1948年7月的“襄樊戰役中”,該營英勇頑強、敢打敢拼,首先突破了襄陽城防而得名),兩營共同擔任突擊任務。兩大野戰軍的兩支兄弟部隊,認真研究國民黨軍的防守情況,進行討論,制定出了詳細的作戰方案。

中野“襄陽營”的指戰員們,一鍬一鍬地掘開凍土,為華野“洛陽營”的戰士們修好整整齊齊上寬下窄的戰壕,並在兩側排出大小不等的地堡、防空洞,壕內有小水井、彈藥箱做成的標語牌路標、掩蔽部和指揮所。兩支兄弟部隊的聯合指揮機構建立起來了,由中野49團統一指揮戰鬥。

14日下午4時45分,總攻的炮火打響了,解放軍集中強大火炮,對國民黨軍的陣地進行毀滅性的轟擊。上百門的榴彈炮、山炮、迫擊炮發射的炮彈,自制“飛雷炮”,鋪天蓋地地傾瀉在陣地上,震得大地在顫抖。炮火足足轟擊一個小時,國民黨軍苦心經營的陣地工事便灰飛煙滅了。

兩紅一綠三顆信號彈升上了雙堆集的夜空,西南邊的“襄陽營”和東南邊的“洛陽營”同時突入敵軍陣地。在朦朧的月光下,戰士們左臂上捆紮著作為聯絡信號的白毛巾,沿著殘斷的交通壕,一個爆破組上去,倒下了,另一個組又衝了上去,與隱藏在暗堡裡的敵人廝殺,並迅速向敵縱深陣地穿插。

兩支兄弟部隊緊密配合、協同作戰,勇猛頑強。一條戰壕突破了,又一個暗堡被摧毀,一道國民黨軍縱深的火力網被清除。在戰鬥中“襄陽營”一連三排打得只剩下了3個人;“洛陽營”二連指導員壯烈犧牲。

“襄陽營”和“洛陽營”經過2個多小時的血戰,終於攻佔這一集團工事,黃維兵團的最後一道防線被突破,“威武團”大部被殲,僅存百餘人逃回雙堆集。(姚冰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