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親歷者:我為什麼要寫中越戰爭?羅援悲薦:生死28天(一)

前言:《生死二十八天-四十一軍對越作戰高平戰役紀實》一書是41軍原紀委書記宋子佩同志在1979年對越作戰勝利後,以所在部隊作戰經過為背景撰寫的一部戰爭紀實作品。

前線親歷者:我為什麼要寫中越戰爭?羅援悲薦:生死28天(一)

書稿完成後,塵封了近20年沒有發表。2008年,他在臨終前交待:“之所以沒有發表,主要考慮內容太真實,涉及不少敏感事件,以後如果能夠在適當時候發表,也算是我最後交給組織的一份作業。”

遵照宋子佩同志的生前遺願,在老部隊、老領導、老戰友的關懷和支持下,在對越作戰勝利35週年之際,出版該書,還原段歷史,銘記這段歷史,給人們一些有益的思考。

並以此獻給英雄的老部隊,獻給對越作戰的老兵戰友們,深切緬懷作戰中捨生忘死、英勇殺敵、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不朽功勳的英烈們!

前線親歷者:我為什麼要寫中越戰爭?羅援悲薦:生死28天(一)

作者簡介:宋子佩,1927年生,山東省萊陽人。1944年8月參加革命,1947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戰士 、班長、排長、幹事、指導員 、科長、副處長、 副政委、政委;123師副政委、政委;;41軍政治部副主任; 41軍紀委書記。1985年5月離休,2008年7月因病去世, 享年81歲。

其先後參加過山東膠東打擊日、偽、頑軍戰鬥; 東北高嶺前戰鬥、新開嶺戰鬥、塔山阻擊戰白台山戰鬥、三保本溪四保臨江戰鬥、康懷張追殲戰戰鬥; 衡寶戰役,入桂追殲作戰等戰鬥。榮立大功4次,小功3次,1988年被授予共和國獨立功勳榮譽勳章。


為了忘卻的紀念

——我為什麼寫中越戰爭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 中國與越南在兩國邊境地區, 發生了一場大規模的戰爭。這場戰爭僅僅歷時28天,卻以它的奇特而一時間名揚中外。這場戰爭是中國人民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情況下被迫進行的, 是大小霸權主義者逼著打的。

這場戰爭我國取得重大勝利。戳穿了“亞洲古巴”不可戰勝的神話,打擊了原蘇聯、越南侵略柬埔寨、控制老撾、拼湊"印度支那聯邦", 向東南亞國家侵略擴張的野心,對維護東南亞以及整個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和平與安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達到了預期目的。

戰爭由此而結束了。

前線親歷者:我為什麼要寫中越戰爭?羅援悲薦:生死28天(一)

戰後,中央軍委領導對這場戰爭作過重要的實事求是的評價:“這場戰爭, 不是大勝,也不是小勝,,而是中勝。”“政治上的勝利大於軍事上的勝利, 軍事上的勝利,大於戰場上的勝利。”“這是一場特殊戰爭的特殊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打出了軍威,打出了國威,解放軍還是解放軍。”

這場戰爭是特殊的,對這場戰爭的評價也是特殊的!

那麼,這場戰爭為什麼特殊?又特殊在哪裡?至今仍鮮為人知。雖然在戰後,新聞界、電影電視、小說詩集大量宣傳歌頌戰績卓著的英雄, 但戰爭的“特殊的特殊”畢竟沒有充分反映出來, 這不能說不是一件憾事。

前線親歷者:我為什麼要寫中越戰爭?羅援悲薦:生死28天(一)

參戰的老紅軍說:“從來沒打過這樣的仗。”

老八路也說:“從來沒打過這樣的仗。”

各級指揮員都說:“沒有打過這樣的仗。”

這當然是針對這場戰爭所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奇特的、罕見的情況講的。有人說, 戰爭之所以特殊是由於作戰對象、地域、戰法等極為複雜的情況而決定的。我認為此說並不盡然。戰爭這個人類歷史的"怪物",儘管錯綜複雜,變化萬千,佯動與虛恍迭出,靈機與妙算無窮,但它總有端倪可察,有規律可尋。特殊的規律總會寓於一般之中,有其普遍性,是可以被人們認識和掌握的。

遺憾的是,戰役指揮員對這個“怪物”的主觀認識背離了客觀。

本來“同志加兄弟”是應該瞭解的,可是真打起來並不瞭解不瞭解卻硬說了解,總認為越軍一打就跑,一打就散,完全低估了敵人,同時高估了自己,認為“我軍戰鬥力超過越軍幾倍”,所到之處“一掃而光”。

前線親歷者:我為什麼要寫中越戰爭?羅援悲薦:生死28天(一)

不切實際的估量違背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戰爭法則,乃兵家大忌。導致在戰役部署上發生嚴重輕敵的錯誤。四十一軍方向總兵力與敵對比為1.3:1(敵之民兵未計算在內),作戰區域達四千多平方公里。

這在異國作戰(全民皆兵的國家)是絕無僅有的,原定戰役第一階段,在三五天時間內殲滅敵三四六師指揮的6個團、5個獨立營,結果打了28天也未全殲。戰役第二階段根本無法進行。

戰役進行到第三天,戰局發生逆轉,越軍並沒有像預先設想的那樣大量逃跑,而是以分散的戰術手段,到處阻擊、伏擊、偷襲、搔擾我軍;原定穿插部隊12小時到位,結果大部分在60個小時才到位。

前線親歷者:我為什麼要寫中越戰爭?羅援悲薦:生死28天(一)

這時,戰役指揮開始慌亂,從縱深穿插的121師急調1個團、3個營增援友鄰,造成了部隊慘重傷亡。

由於戰役部署上輕敵,從未認真考慮保護公路運輸線問題,結果穿插部隊進至縱深,公路全被越軍切斷。

三至五天糧盡彈絕,烈土不能送回國內,傷員隨隊11天缺醫無藥,輕傷不斷惡化加重,重傷不斷死亡。

前線親歷者:我為什麼要寫中越戰爭?羅援悲薦:生死28天(一)

這時,指揮員又盲目下令奪取公路前送彈藥、給養,幾次突擊均未奏效,部隊又遭受慘重傷亡。

戰役第五天,不得不急調部隊增援,四十一軍方向從原來3個步兵師增至7個步兵師,這時, 戰役指揮員才省悟過來,立即執行“牛刀殺雞”的戰略。

戰局頓時好轉,殲敵成倍增加,基本殲滅了越軍三四六師。

28天的戰爭,絕不是"一打就跑"、"一掃而光"、"秋風掃落葉”的輕而易舉,而是極度的艱難困苦、激烈殘酷的撕殺搏鬥!

前線親歷者:我為什麼要寫中越戰爭?羅援悲薦:生死28天(一)

廣大指戰員英勇奮戰,赴湯蹈火,甘灑熱血為祖國的英雄壯舉,為我軍增添了光輝,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是新一代最可愛的人。

筆者有幸參加了這場特殊的戰爭。隨師、團、營、連轉戰28天,戰後又陪同總政組織部副部長劉安元到師、團聽取彙報,這幾年又翻閱了數百萬字的資料。在此基礎上草擬了此書,敬請讀者閒暇一閱,以瞭解這場特殊戰爭的特殊戰爭。

有人問,你為什麼要寫中越戰爭?

說也簡單,我對寫作實屬外行。工作之需也是千篇一律的總結報告,但寫“對越自衛還擊戰”我卻拼命地寫,寫了撕,撕了寫,反反覆覆,堅持兩年之久,完成初稿。後又以三年的時間,對照軍所轄各師、團作戰中形成的指示、命令、總結、戰例、戰評,進行反覆修改,最後形成了這個紀實。

是什麼力量觸動我呢?是一種信仰,是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崇高信仰。沒有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不是唯物主義的,也沒有一個唯物主義者是不尊重歷史的。

對越自衛還擊戰是一段不可磨滅的歷史,我實事求是地把這場戰爭的局部情況真實反映出來,總結經驗教訓,是對歷史的尊重,也給人們留下一點思索。

前線親歷者:我為什麼要寫中越戰爭?羅援悲薦:生死28天(一)

我熱愛人民軍隊,對這支英雄部隊的建設深為關切。在餘年之際能再為軍隊做點有益的事,是我的心願。

“還擊戰”的經驗是豐富的,勝利是重大的,但教訓也是深刻而沉痛的!

軍人要永遠銘記“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的真理。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