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遲到是“拖延症”嗎?

愛遲到是我們比較常見的一個毛病,很多人在準備去上班,或是約了人要去辦事的時候,總是囉裡八嗦,等到馬上要遲到了才出門,人們習慣自然而然把這種現象跟“拖延症”聯繫在一起。那麼這到底算不算“拖延症”呢?

判斷是否“拖延症”的標準有兩個要素,一是行為層面的,就是該做的事情一直拖到最後一刻才去完成,以至於無法保證質量,或造成無謂的加班,甚至不能按時完成。還有一種是可以不做但想做的事情,卻遲遲不能行動起來。這兩種現象可以稱之為拖延行為。二是情緒層面的,伴隨著拖延行為,還有沮喪,難過,焦慮,挫敗等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足以讓我們從內心深處無意識中去迴避這類事情。如果上述行為和情緒兩個要素齊全,就可以判斷為“拖延症”。

要記住情緒是其中很關鍵的一個要素,“拖延症”的本質就是迴避。

因此可以很明確,愛遲到無疑是常見的拖延行為,但如果並沒有伴隨沮喪,難過,焦慮,挫敗等負面情緒的話,就還上升不到“拖延症”,因此愛遲到就是“拖延症”的看法常常是一種誤解。

愛遲到是“拖延症”嗎?

與此同時,有些真正的“拖延症”,卻並沒有被人們所意識到,因為通常來說行為能被直觀瞭解到,而情緒卻是需要去細細覺察的。

先說個比較容易覺察的具有普遍性的“拖延症”例子,你我或誰都可能經歷過,姑且以小王同學為代表吧。小王在小時候放暑假時,總是把作業拖到最後一兩天才趕完,因為相對於玩耍,學習肯定是比較痛苦的事嘛。為了在最後時刻趕完作業,就管不了字跡是否潦草,答案是否正確,當時唯一的一個信念就是拼手速。關鍵是他在此之前也沒有耍痛快,因為心裡還是有個包袱,就是作業沒有完成。

這個習慣一直伴隨小王走上工作崗位,每當他有調研報告要寫的時候,就開始玩起了手機,每次當他一想起寫報告的事情,就自然地掏出手機來玩,直到最後期限才不得已放下手機拼命趕工。他一直以為他的問題是工作的時候容易分心,也很想改掉這個讓他頭疼的毛病,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心理諮詢師帶他進行情緒覺察後,他才發現原來是寫報告讓他心煩,為了逃避這種情緒,只花了一秒鐘把注意力轉移到讓他感到輕鬆愉悅的手機上面。這個時候他才意識到他的問題不是不能集中注意力,而是“拖延症”。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因為如果有某些負面情緒埋藏得比較深,沒有釋放和表達出來的話,潛意識就會引導我們去迴避這些情緒以及能喚起情緒反應的事情,以避免不愉快的體驗。我們也曾反覆強調潛意識是不辨對錯,只管是否開心的,所以儘管有時候我們理智上很清楚某些事情該做,而且不做就會有不良後果,但因為這些事情會喚起我們某些不好的情緒,所以就被潛意識帶起逃避了,邊逃的時候聰明的大腦也不閒著,為自己找各種藉口,使逃避顯得合理化一些。

愛遲到是“拖延症”嗎?

因為負面情緒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所以“拖延症”也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我個人判斷,2020年全球最大的“拖延症”案例當屬美國特老師的抗疫表現了。

從“鑽石公主”號新冠疫情擴散至今,特老師很堅定地向全世界展示了他對新冠病毒的藐視姿態,但實際上他很清楚新冠疫情的嚴重性,不然也不會因為從船上接回14名感染者而勃然大怒,並且在3月31日白宮新聞發佈會上,他承認“我知道所有的事情,我知道情況會變得很糟糕,我也知道情況可能會變好,但我不想成為一個消極的人。要變成消極更容易,但是我想給人們希望。你知道我是我們國家的啦啦隊隊長,我們正在經歷這個國家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事情。”有意思的是,儘管特老師口口聲聲表明他不想成為一個消極的人,但他的行為表現卻消極得傷心,地球人都知道,他白白浪費了兩個月的寶貴時間,貽誤時機,直到近日確診病例在美國多個州出現井噴式爆發!如果要說這不是拖延行為的話恐怕都沒有人會答應!

認知和行為表現出現嚴重偏差,說明特老師被他的潛意識帶偏了,究其根源一定是情緒出了問題。從他的言行來看,至少可以覺察和分析出兩大情緒問題。一是和中國的對立情緒,在中國艱難抗疫的時候,別說友好援助了,他所有的所作所為都顯示出他巴不得落井下石,牆倒眾人推,假巴意思秀一下大國風範都是“詐捐”,在他眼裡,中國的落難就是他趁火打劫的良機,他連中國的抗疫成果都不願意承認,還要他比到中國抄作業,是要他那張QQ的老臉往哪兒放?好吧,就算兩國國情不同,不可生搬硬套,那特老師倒是拿出適合本國國情的方案來呀!那麼第二個情緒問題又來了,連比爾.蓋茨都表示,目前防止疫情擴散的最有效手段還是保持距離,也就是“關停”。但是,“關停”就意味著真金白銀的鉅額損失,要知道特老師不僅是美國政要,他最本質的身份還是商業巨頭,沒聽到他發自肺腑的吶喊嗎:“我競選總統可是花了幾十億!”當總統本來是為了追求更大的商業利益,哪可能為了廣大民眾動他的利益奶酪呢,那絕不是一個資本家的本色!所以特老師一方面積極散佈弱化新冠病毒危害的言論,宣稱那不過像流感一樣,不必大驚小怪;另一方面力推一些所謂很有效的平價處方(天曉得是哪個摳腦殼告訴他的),並熱切地寄希望於還沒投放臨床使用的疫苗,以及不要錢的溫暖陽光,和免費的上帝;再不然找第三方買單也可以,於是他又想到了甩鍋中國,如此種種。看起來特老師還是為疫情做了大量工作,但就是東拉西扯,扯不到點子上,也難為他了,總不能把抗疫建立在特老師的痛苦之上噻!這也是一個比較明顯的情緒迴避,而且還有各種清奇的藉口。

拖延行為伴隨情緒性的迴避,特老師“拖延症”實錘!

愛遲到是“拖延症”嗎?


可見,”拖延症”的危害是沒有上限的

。大部分的人平時都深受“拖延症”的折磨,通常都把這一現象當成無害的笑料,其實通過這些例子可以看到,“拖延症”並不是那麼人畜無害的,它是一種會影響我們效率、幸福感,甚至帶來各種損失的心理狀況。但或許我們能改變呢?歡迎期待下一篇——終結“拖延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