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閒,你涉嫌抄襲---詩聖的悲慘人生

前一陣熱播劇《慶餘年》,其中範閒以一首七言力壓群雄,那便是有著古今第一七言之稱的《登高》。其中莊墨韓有一句是對的,你說你不是抄的,你一個年輕人,怎麼會有這麼多的悲傷與愁苦。"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這確實需要有著悲慘的人生經歷才能寫出來。但縱觀古今,要是比慘的話,杜甫確實可以拿個冠軍。

第一大悲---年幼喪母

如果李白的人生與仕途用一帆風順形容,那麼杜甫的人生則只能是坎坷不斷。儘管二人在後世合稱"李杜",但因二人個人經歷的差別,造就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詩風。

範閒,你涉嫌抄襲---詩聖的悲慘人生

杜甫雕像

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杜甫出生在鞏縣。不久杜甫便面臨人生第一次大悲,年幼喪母,小小年齡的杜甫便失去了母親的關懷。但好在父親還在,這時候他的家境還算優越,還能過著安定富足的生活。因此杜甫在少年時期才有機會接觸接受各種文化的薰陶,這對他之後的創作有很大的影響。

第二大悲---科舉不第

年幼喪母已經夠慘了,本想上天應該眷顧一下吧,但不久後杜甫在洛陽參加了進士考試,其結果是名落孫山。同時期的李白、岑參、高適、王昌齡早已聲名鵲起,成為詩詞界的大V,而他自己還是個籍籍無名的小人物。此時父親任兗州司馬,於是杜甫便去兗州省親,與蘇源明等一起,到齊趙平原漫遊。就是在此次,他登上了泰山,留下曠世傑作《望嶽》,其中最後兩句,更成為了千古名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範閒,你涉嫌抄襲---詩聖的悲慘人生

唐玄宗天寶三年(744年)四月,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年份,杜甫在洛陽與被賜金放還的李白相見。後世拼命渲染這次相遇,有後世稱這是繼孔子與老子相見後的又一偉大遇見。其實我想當時杜甫應該對李白是崇拜的,畢竟人家在皇帝身邊工作過,享受過貴妃捧硯,力士脫靴。而反觀自己,並沒什麼出眾之處,如此年齡,還一事無成。

第二年,他在齊魯之地又與李白相見,在飲酒賦詩之外,又討論了煉丹求仙,還一起訪問了兗州城北的隱士範野人。兩人還互贈了詩篇,杜贈李的詩說:"餘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李贈杜的詩說:"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這是兩人最後一次見面,此後二人就再也沒有見面。

範閒,你涉嫌抄襲---詩聖的悲慘人生

第三大悲---中年喪子

唐玄宗天寶六年(747年),玄宗下詔讓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試,杜甫亦在其中。然而由於奸相李林甫自己導演了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所有應試者沒有一人考中。於是杜甫不得不另闢蹊徑,轉走權貴之門,投贈、干謁等,但都無結果。前後輾轉長安數十年,奔走獻賦,鬱郁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潦倒的生活。

範閒,你涉嫌抄襲---詩聖的悲慘人生

天寶十四年(755年),此時已年過半百的杜甫,終於被授予河西尉這樣的小官,但杜甫不太願意擔任這種官職,朝廷就將之改任右衛率府兵曹參軍(名字高大上,本質還是低階小官)。當時杜甫已經四十四歲為了生計接受了這個官職。十一月回到家,又一人生大悲,自己的兒子被活活餓死,白髮人送黑髮人。就長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見聞,寫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也就在當月,安史之亂爆發,儘管杜甫官職低微,自身遭遇悲慘,但他無時無刻不在憂國憂民。

範閒,你涉嫌抄襲---詩聖的悲慘人生

草堂

第四大悲---客死他鄉

乾元元年(758年)年底,杜甫暫離華州,去河南省親。從洛陽返回華州途中,杜甫看到百姓被戰火折磨,顛沛流離,感慨萬千。於是寫下不朽的史詩—"三別",以此揭示了戰爭給百姓帶來的巨大災難。其後不久,被俘長安,寫下了《春望》,一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道出了多少人的心聲。

範閒,你涉嫌抄襲---詩聖的悲慘人生

今長安城

大曆五年(770年),臧玠作亂,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陽,遇到江水暴漲,不得不停靠在方田驛。這時候,他已經五天沒吃到東西,縣令聶某派人送來酒肉,因為太久沒有吃東西,當天晚上,不幸去世。(另一說法是病死)時年五十九歲。

他走了,離開了這個讓他牽掛的世界,離開了這個折磨他半生的世界,離開了讓他擁有悲慘命運的世界。但同時,他又重生了,他憑藉著詩詞活著,憑藉著詩詞中的精神活在人們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