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可你知道被救的小孩是谁?老师为何不说?

都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可你知道被救的小孩是谁?老师为何不说?

都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可你知道被救的小孩是谁?老师为何不说?

众所周知,中国,是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东亚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国,同时也是世界民族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据史书记载,“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铭文中,铭文写道:““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迁告于上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而“中华民族”一词,则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统称。

自上古时期开始,民间便流传下来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著名的则有: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精忠报国等等。今日,笔者要来说一说历史上的另一个有名的故事:司马光砸缸。

都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可你知道被救的小孩是谁?老师为何不说?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山西夏县人。是北宋有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我国历史上第一步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便是由他主持编纂的。司马光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成就,和其父亲的淳淳教导分不开。

宋真宗天禧三年十月十八日,司马光出生于光州光山,此时他的父亲司马池任光山县县令。在其六岁时,父亲救教他读书识字,到了七岁时,司马光不仅可以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清楚书中的要意。成就源自于努力和坚持,之所以司马光博学多才,一方面是他好学强识外,另一方面也是父亲对她的重点培养。

有一次,司马光约了几个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就在大家玩得非常起兴时,有一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可能是因为没有站稳的缘故,这名小孩突然间失足掉到了缸里了。

都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可你知道被救的小孩是谁?老师为何不说?

因为缸里盛满了水,再加上缸很深,眼看着掉下去的小孩快要被水淹没时。此时,别的孩子们见出了事,有的吓得立马哭了起来,还有的小孩急忙跑到外面去向大人求救。

就在这时,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了一块大石头,开始用力地砸缸。只听“砰”的一声,随着水缸的破碎,缸里面的水也随之流了出来,落水的小孩也因此得救了。

当大人闻讯赶来的时候,落水的小孩已经得救了。大人们纷纷对司马光称赞有加,认为他遇事沉着冷静,将来能成大事。这件事后,司马光便在当地出了名,有人还把这件事画成了图画,在民间广泛流传。

都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可你知道被救的小孩是谁?老师为何不说?

这就是在中国流传了将近1000年,民间家喻户晓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有关这件事情,《宋史》有记载:“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都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可你知道被救的小孩是谁?老师为何不说?

那么,大家知道这个被司马光所救的小孩又是谁呢?

被救的小孩,名叫上官尚光,是司马光儿时很好的玩伴。这位小孩和司马光一样,也是十分好学。对于自己掉入缸中,好友司马光为救他砸缸的事情,上官尚光一辈子都铭记于心。

都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可你知道被救的小孩是谁?老师为何不说?

长大成人后,上官尚光移居到城西龙堤南坡,并且在这里建了一座小亭,名曰“感恩亭”。之所以起这个名,其初心就是以报司马光救命之恩。

新中国成立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就被写进了小学人教版一年级的课文里。在上课的时候,大家只知道砸缸的是司马光和他为什么砸缸之外,对于被救的这个小孩却不知道是谁?且当时教学的老师也没有讲过,究其原因,可能是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都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可你知道被救的小孩是谁?老师为何不说?

1、因为这篇课文是小学一年级学习的知识,那时候大家的理解能力孩比较有限,老师讲太懂容易理解不了。且这个故事只是告知孩子们遇事莫慌张,所以没有提及后面的事情。

2、虽说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在《宋史》中有明确记载,但也仅仅是寥寥数十字,且被救的小孩上官尚光,并未出现在正史中,只是在族谱中有记载,所以之后发生的事都不得而知。

都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可你知道被救的小孩是谁?老师为何不说?

以史为鉴,可以明事理,通过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大家应该要懂得,遇事莫慌张,要沉着冷静,要学会思考分析,这样才能很好地应对各种问题。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像上官尚光那样,学会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