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約潮中如何挑選信託產品?

卡哇伊丶筱夢


信託長期以來有“剛兌”信仰,客戶基本上可以說是閉著眼睛買,之前的信託客戶在信託理財上面可謂說是賺的四平八穩,無風險、高收益。但隨著中央對金融領域的“去槓桿”和資管新規中明確要求“打破剛兌”,信託違約和暴雷的相關報道就屢見報端,那麼信託資產是不是已經變得不安全了呢,還能夠購買嗎?

本文想通過兩個方面來說明信託目前的風險狀況,以及如何挑選信託產品:

首先,根據中國信託業協會公佈的數據,截止2019年6月信託行業風險資產的佔比為1.3%,低於同期中國銀行業1.89%的不良率,早知道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資產從2012年開始大幅增加,曾經有家國有大行的不良率一度突破8%,2014-2018年幾乎所有全國型銀行都致力做資產核銷處置不良資產,從這幾年四大AMC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的業績暴增就可看出端倪,銀行業經過5年的不良資產處置後不良率仍然接近2%,從而對比信託的1.3%……大家相信銀行理財,歸根到底是相信銀行的經營水平,這麼對比信託的經營成績比銀行還要優秀一些。因此如果大家對銀行有信心,那麼對於信託也應一視同仁。

第二,那麼是不是現在投資信託理財還可以想之前那樣閉著眼睛買呢,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信託主要的投資方向是三個領域:政府基礎建設、房地產和工商企業。從這三類資產的風險案例分析,工商企業最多,地產和政信基本持平。目前絕大部分信託違約還是延期風險,其中最有可能出現事實風險的領域是工商企業,如果出問題的項目的是用股權做抵押而非土地、房產,那麼在資產處置的時候就會遇到無足夠資產可處置變現的情況,容易形成事實風險。地產的情況也類似,如果增信措施沒有足額土地房產,只用股權,或者是明股實債的方式,在極端情況下也可能出現事實風險。當前政信類出現違約的主要是在財政實力不強的地區,目前政府方面都在積極的協調解決,筆者認為政信類資產的延期是能得到妥善解決的。

在選擇信託產品時,優先選擇國有控股的信託公司,國有信託大部分風格較為穩健,風控能力較強。在選擇項目時,對於工商企業和地產項目,對公司的經營情況和項目帶來的現金流是否能覆蓋信託本息,在增信方面,抵押物和質押物的情況能否覆蓋風險,是否對項目進行有效監管。在政信產品方面,要選擇財政實力強,經濟發達的區域,還有一點可供參考,信託公司的股東背景和政信的融資方的關係,比如省屬信託公司做本省的政府項目,安全性更高,相關挑選產品的細節可以參考筆者其他的頭條文章。另外如果大家對挑選資產不內行,可以把這個工作交給您信得過的理財經理去完成。

綜上,信託的風險總體不高,作為中國金融四大支柱的信託仍然值得大家信任,信託理財的低風險、相對較高收益還是合格投資者最有效的資產配置工具。


品鑑財韻


信託銀行和商業銀行的區別



篇一:信託理財和銀行等理財的區別


信託理財和銀行等理財的區別
一、信託產品的特色
1.起點高,基本是300萬起,每個項目有50個名額100萬起(俗稱小額),較高的投資門檻排除了普通投資者。因此,信託業務也被稱作私人銀行。信託的投資門檻有繼續提高的呼聲,為什麼
要設置高門檻?通常的解釋是信託的投資者需要具備一定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比如在美國規定需要有500萬美元的人才可以參與信託投資。
2.風險低。信託項目都要盡職調查,信息披露客觀公正,風險管理方式明確清晰,還要銀監會審批才可以發行,信託項目的運作需要受《信託法》的約束,因此整體風險比較低,自20XX年《信託法》成立以來,信託的投資者都能按約收穫本息。
3.益較高。前面幾年經濟形勢較好的時候,信託的投資者基本能夠收穫10%以上的年化收益,即使今年全球經濟普遍低迷的時候,信託產品的平均年化收益9%左右。20XX至20XX年3年,信託投資者收穫2400億收益,75.5%的人獲取了9%以上的年化收益,62%的投資者獲得的年化收益在9-12%之間,很多實體經濟的年化收益還不到9%。
4、持續投資方便簡潔。到期拿回本金和收益,可以形成持續投資,使得收益成為複利。按9%的複利計算,300萬起步,堅持40年就是1億,堅持150年就是1萬億。

5.債務隔離功能。信託財產受法律保護,信託一經成立,信託財產即從委託人、受託人、收益人的財產中分離出來,具有獨立性成為獨立運作的財產。信託財產不能被清算、償債和破產等。這是信託產品非常大的優勢。
6.流動性較差。信託產品未期滿前中途不能單獨贖回,但可以轉移給其它投資者。信託產品大多是期限是1-2年。為了迎合閒散資金高流動性的需求,中融信託、平安信託等均設立了短期的信託產品,期限3、4、6、9、12個月等,1億以上的大額資金還可以定製較為靈活的期限。
7、投資方式靈活。信託可以橫跨貨幣、資本和實業市三大領域,可以股權、貸款等多種形式靈活運作,這是其它金融機構不能比擬的。信託制度上的優勢也是其這幾年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項目方為了更快速的獲取資金,也願意較高成本走信託渠道的融資。
二、銀行理財產品Vs信託產品
1.投資門檻較低,一般是5萬起,銀行理財屬於大眾理財。認購方便,甚至網上可以直接下單。
2.安全性好收益低。銀行理財產品有著較高的安全性,但收益率低是其硬傷。如果產品說明有保本字眼的,收益率也就是3%左右;沒有保本字眼的,收益率也很少達到5%。銀行理財產品很難趕

上通脹。原因大致有兩個,一來資金門檻較低,失去議價能力,超額收益通常要歸銀行;二來,銀行經營成本較高,200米就有一家,還是臨街商鋪,租金成本和人力成本都不低,肯定需要較高的利潤支撐。
3.流動性較強。銀行理財產品很少有1-2年期的,基本是30天左右,3個月左右,期限非常靈活,方便隨時認購。
4.銀行網點多,也知道客戶詳細信息,在老百姓心中的信任度較高,這是銀行最大的優勢。和銀行合作具有較高的優勢,保險、證券、信託、基金、投資公司等也樂於和銀行合作。因此,在銀行選擇理財產品時要區分是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還是其它金融機構的產品。要認準合同是否有銀行的公章,如果是銀行代銷機構的產品就要十分謹慎,有時候銷售人員是沒有明確說明的。20XX年有38款銀行理財產品沒有兌現收益,不知道是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還是在銀行代銷的其它金融機構的產品;而最近剛剛暴露出來的客戶王女士、姚女士等在平安銀行(原深發展銀行)做理財,180萬、50萬理成1萬,客戶的理財產品就不是銀行的,而是投資公司的。因此在銀行買理財產品時還是要仔細辨別金融產品出品機構。
5.筆者最近走訪了很多銀行支行,信託產品較少。銀行似乎不大願意公開代銷信託產品,大概是銀行都寧願大客戶做存款,或者買他們的理財。即使在銀行可以買到信託產品,收益率也普遍比較低;此外,個別有也是小信託公司的產品,這類項目一般是銀行推薦的,信託公司僅僅是通道而已,小信託公司的費用比較便宜,銀行樂於合作。因為,銀行需要賺取的較大的利潤差。銀行之所以願意代銷往往

是有較高的佣金,信託產品的佣金現在普遍降低,尤其是就品牌較好的信託公司的產品,銀行就不願意代銷了。
6.銀行理財產品募集的資金很大一部分是直接投資於信託項目的,這個規模佔了信託規模的1/3。因為信託投資門檻較高,信託產品在銀行就拆成小額理財產品。從中,銀行可以賺錢5%左右的利差,甚至更高。中間業務是銀行利潤的三大支柱之一。
三、股票、基金、證券類產品Vs信託產品
1.股票十年返回原點,即使私募性質的基金也全面虧損,證券市場哀鴻遍野。這和當前經濟環境比較低迷有關,更和中國的證券制度的缺失有關。證券市場成為上市公司、券商和投資機構圈錢的工具,沒有為股民實實在在地創造價值。證券市場的低迷也嚴重殃及證券類信託產品。現在定向增發類信託產品全面虧損,平安信託代理的多款證券類私募基金也全面虧損,多個輝煌一時的投資機構和明星基金經理黯然失色。中國股市需要重樹形象和金融信心還有十分漫長的路要走。
2.一些敏感的投機者,及時把證券市場的資金撤出來轉移到了信託投資。這部分人是非常有眼光、十分睿智的投資人。他們不僅在股市投機中圈到了錢,還及時退身,並在信託投資中進一步保值增值。

3.在經濟上升週期,和大的金融機構合作,選擇品牌好的基金經理,購買證券類產品還是可以的。一來省心省力,自己炒股整天
看K圖聽股評會影響工作和生活;二來,品牌好的基金公司或者基金經理,他們畢竟專業,無論在技術上還是信息上都遠比我們個人強,風險也低很多。關鍵是基金經理的歷史業績和投資風格,和自己比較一致即可。
四,保險產品Vs信託產品
1.購買門檻低。保險產品幾百幾千就可以買,即使保險中偏重理財的產品認購門檻也就1-2萬,是屬於大眾化的產品。
2.安全性最高。保險資產受法律保護,具有免稅逼債的功能。美國安然公司領導人肯萊恩夫婦在破產前花970萬美元購買了保險,這筆錢是其唯一沒有被法院凍結的資金,他們依靠這筆錢每年領著幾十萬安度萬年。保險不能改變你的命運,但可以讓你的命運不被改變。
3.收益率較低。保險資金的投資領域嚴重受限,保險以保障為主,投資不是保險的優勢。仔細看保險的投資領域:大額協議存款、國家基礎建設等等,這類領域是很難產生較高回報的。20XX年中國最慷慨的保險公司中國平安分行亦不過3.75%。保險產品分紅險中仔細看中等分紅累積,80年左右你的保費才累積利滾利到10倍左右,算上通脹,這些錢是自己發給自己的,談不上收益。

保險理財至少要10年才能回本。因為早期的保費,很大一部分是給了保險公司做銷售提成、營運成本等。早期的生存金比起保費似乎很高,但其實是保費的一部分變成生存金給你的!








互聯網方面信息!


孫志平o


第一步根據宏觀經濟確定資產配置策略,第二步是選擇實力背景強的信託公司,第三步是選擇優質的信託產品,以政信和房產信託為主。


建談資管文史


儘量選經濟比較好的地區,其次儘量選政信類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