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茶六安瓜片

中國歷史上名茶出現不少,今天我就來說說我的家鄉一種著名茶葉——六安瓜片!


歷史名茶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中國傳統歷史名茶,簡稱瓜片、片茶,產自我的家鄉安徽省六安市大別山一帶,唐朝時稱呼為“廬州六安茶”;到了明朝才開始稱呼為“六安瓜片”,併成為朝廷貢品。

大家可別認為‘六安瓜片’是一種瓜果的片。其實六安瓜片,為綠茶特種茶類。在世界所有茶葉中,六安瓜片是唯一無芽無梗的茶葉,由單片生葉製成。去其芽保持單片形體,無任何混雜味;梗在製作過程中去除,確保茶味濃而不苦,香而不澀。真正採摘六安瓜片是在穀雨前後十天之內採摘,採摘時只取兩三片,使其看著‘飽滿’而不是單獨求其‘嫩綠’。真正上等六安瓜片,翠綠有光、香氣悠長、滋味鮮醇。在1971年7月時美國國務卿基辛格首次訪華,六安瓜片被作為國品禮茶饋贈。


歷史名茶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主要產自六安市裕安區以及金寨與霍山之間,大致可分為內山瓜片和外山瓜片,其中內山瓜片產地:金寨縣、獨山、雙峰、霍山縣一帶。外山瓜片產地:裕安區、獅子崗、駱家庵一帶。因為這些地方平均海拔在兩百米左右,常年平均氣溫15c°,春夏氣溫涼爽溫和,年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間,四季降水穩定屬於溼潤地帶,完全符合六安瓜片的生產。其中不得不說它的土壤,主要是黃棕壤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好,很適合茶葉的生長。

六安瓜片的採摘一般在穀雨前後,至小滿結束,以採摘兩三葉為主,群眾習慣稱之為“開面”採摘。採摘後的茶葉要及時扳片,就是分為小片、大片和茶梗三類。新鮮的茶葉要及時炒出來,炒茶葉分為生鍋和熟鍋。生鍋溫度100c°左右放入茶葉殺青,直至變得柔軟開始掃入熟鍋整理形狀,邊炒邊拍直至定型。然後開始放入籠中烘烤,大約八九成幹即可繼而轉為小火烘至接近足幹最後轉為老火,這是最後一次烘烤,對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響極大。每個烘籠需要兩個人配合,二人抬烘籠在炭火上烘焙2~3秒,就抬下來翻茶,依次不斷邊烘邊翻,直到葉片綠中帶霜是就可以了。

六安瓜片有利於心血管疾病的保健治療;有利於減肥和清理腸道脂肪;有利於清熱解燥、排毒養顏。當夏季來臨後,記得泡上一杯,既可以清心明目、提神消乏,還可以促消化、去疲勞。


歷史名茶六安瓜片


請大家記得,歷史名茶六安瓜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