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詞話: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小寒食舟中作》

(唐)杜甫

佳辰強飲食猶寒,隱几蕭條戴鶡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娟娟戲蝶過閒幔,片片輕鷗下急湍。

雲白山青萬餘里,愁看直北是長安。

人間詞話: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人間詞話: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這首詩是杜甫在去世前半年多,即公元770年(大曆五年)春停留潭州(今湖南長沙)的時候所寫,其暮年落泊江湖而依然深切關懷唐王朝安危。

“佳辰強飲食猶寒,隱几蕭條戴鶡冠。”

小寒食是指寒食的次日,清明的前一天。

從寒食到清明三日禁火,所以首句說“佳辰強飲食猶寒”,逢到節日佳辰,詩人雖在老病之中還是打起精神來飲酒。

“強飲”不僅說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著漂泊中勉強過節的心情。

“鶡冠”傳為楚隱者鶡冠子所戴的鶡羽所制之冠,點出作者失去官職不為朝廷所用的身份。

窮愁潦倒,身不在官而依然憂心時勢,思念朝廷,這是無能為力的杜甫最為傷情之處。

人間詞話: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十分傳神地寫出了詩人舟中的所見所感,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句。

左成文評此二句:春來水漲,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盪起伏猶如坐在天上雲間;詩人身體衰邁,老眼昏蒙,看岸邊的花草猶如隔著一層薄霧。

“天上坐”、“霧中看”非常切合年邁多病舟居觀景的實際,而在真切中又滲出一層空靈漫渺,把起伏的心潮也帶了出來。

時局的動盪不定,變亂無常,也正如同隔霧看花,真相難明。

人間詞話: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娟娟戲蝶過閒幔,片片輕鷗下急湍。”

布幔閒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翩躚,穿空而過。

正是這樣蝶鷗往來自如的景色,才易於對比,引發出困居舟中的作者“直北”望長安的憂思。

清代浦起龍在《讀杜心解》中引朱翰的話評價:“蝶鷗自在,而云山空望,所以對景生愁。”

人間詞話: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雲白山青萬餘里,愁看直北是長安。”

雲說“白”,山說“青”,正是寒食佳節春來江上的自然景色,“萬餘里”將作者的思緒隨著層疊不斷的青山白雲引開去,將深長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長安”上。

舟中舟外,近處遠處,以至漂泊時期詩人對時局多難的憂傷感懷全部凝縮在內,全做一“愁”字,無限的深情俱在言外。

這首七律在自然流轉中顯出深沉凝鍊,很能表現杜甫晚年詩風蒼茫而沉鬱的特色。

人間詞話: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人間詞話: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

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

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

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大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人間詞話: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人間詞話: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